柿子是很多人在秋季喜欢吃的水果,它不仅味甜,还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但是柿子食用过量或食用不当,会给胃肠造成负担,极易引发“柿石症”。

病例回顾

近日,71岁的刘大爷在医院陪护时突发胸腹部疼痛,疼痛难以缓解,紧急查腹部CT提示:小肠肠管扩张、并积气积液,考虑肠梗阻,肠系膜旋转。消化外科住院总夏地也•吐尔洪医师询问病史后发现刘大爷腹痛之前曾食用过大量柿子,查体发现全腹部鼓胀。结合病史,消化外科孙力主任判断是食用过多柿子形成的柿石嵌顿,导致了机械性小肠梗阻及肠系膜扭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患者肠扭转伴梗阻明确,柿石己无法排出,必须进行手术,否则有发生肠坏死、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的风险。孙力主任向刘大爷及家属耐心解释病情,仔细制定手术方案,在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后,王文斌主治医师主刀,夏地也·吐尔洪、韩尚宁医生配合,对刘大爷进行了急诊手术,手术中发现小肠有两处180°扭转,随即复位扭转的肠段,随后切开肠腔,在梗阻在小肠当中取出约5cm*8cm的菱形状柿石。因手术及时,尚未发生肠坏死,不需要切除肠段。术后刘大爷肠功能恢复良好,逐步可恢复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柿石在肠道内形成梗阻及取出的柿石)

注意事项

消化外科孙力主任介绍:柿石症又称为胃柿石症,是因为柿子中富含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与胃液中蛋白质结合成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内,柿子中含有的其他成分,如树胶和果胶,可以把柿核以及其他蔬菜植物纤维黏合在一起,就会在胃内形成胃柿石,由胃柿石引起的相关症状就叫胃柿石症。胃柿石形成后,小而光滑的结石可随胃肠蠕动,由粪便排出体外;大而粗糙的结石则可引发各种消化道症状。

胃柿石的发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为在食用大量柿子半个小时后即出现症状,表现为上腹部坠胀感、呕吐恶心等,呕吐物内含有碎柿块为其特点。慢性的病程超过六个月,表现为逐渐加重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反酸烧心,较大的胃石可以在腹部形成包块。胃柿石较大时,在胃内不能自行排出,长期与胃黏膜接触摩擦,易引起幽门梗阻、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胃穿孔、贫血等严重后果,还可以引起机械性肠梗阻。孙力医生提醒,若出现胃肠道症状还需及时医院就诊。

不过,柿子虽好,可别贪吃,健康吃柿子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空腹吃不连皮吃

正常人吃柿子也应注意,不可空腹吃柿子,不可连皮吃柿子。柿子皮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空腹食用或连皮食用时,更易形成胃柿石。

2.不宜与螃蟹一起吃

螃蟹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吃柿子时吃螃蟹,螃蟹里的蛋白质与柿子中的鞣酸相遇,可在人的胃中发生凝固,变成不易消化吸收的团块,出现腹痛、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3.每次不超过200克

柿子中含有的大量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柿子吃多了容易导致人体矿物质缺乏。柿子会使人产生饱腹感,既影响食欲又减少正餐的摄入量,容易造成营养不足而有害健康。一般认为,在不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

4.吃完要喝水要漱口

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柿子的残余留在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对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故而在吃柿子后宜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力

消化外科(普通外科)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外科副教授,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西安市英才计划菁英创新人才。

擅长:各类常见及复杂的全消化道(食管、胃、小肠及结直肠)肿瘤及功能性疾病的开放及微创的手术治疗。共主刀完成各类手术3500余台,其中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1300余台,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1800余台,消化道多源癌、食管腐蚀伤及腹部复合伤等复杂手术300余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10余项,第一及共同第一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部,国家实用型专利3项。2020年8月评为“西安市人民健康卫士”。2021年7月评为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荣获西安市“最美医师”称号,2022年荣获西安市红会医院医院重点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以红会医院为参与单位,西京医院主持的临床研究“围手术期关键技术创新在胃癌的应用与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