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川妹子不服输 “大棚种果”成行家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

11月8日,和硕县塔哈其镇阿尔文德尔文村村民李清华家的温室大棚里,金黄的柿子挂满枝头,火龙果像一个个燃烧着的红色小火球,生机勃勃。“柿子已经采摘了三茬,火龙果也摘了五茬,采摘可以延续到12月底。”正在采摘柿子的李清华开心地说,今年,柿子和火龙果预计能收入7万多元。

1991年,李清华和丈夫从四川南充来到新疆务工。他们摘棉花、帮人种菜、在砖厂装卸砖块,每天有七八十元收入。2009年,有了一些积蓄的李清华想要承包土地,建大棚种蔬菜。然而,她的丈夫却不愿意,认为建大棚太操心,还不如务工每天有稳定的收入。

仅靠务工挣钱并非长久之计。李清华不甘心,于是筹款8万元,在丈夫的唠叨声中建起了一座1.2亩地的大棚,种植葫芦瓜、辣椒、黄瓜等蔬菜

周边大棚蔬菜种植户越来越多,“黄瓜、辣子几毛钱一公斤,价格都是商贩说了算,这样下去可不行啊。”李清华说。无意中,她从电视上看到“南果北种”的新闻,便开始在大棚里尝试种植火龙果、柿子、草莓等十几种经济作物,最终成功存活下来的只有柿子和火龙果。

李清华憋着一股劲,2015年,又建了一座2.8亩地的大棚,一座大棚栽植柿子,一座种植火龙果,开始走专业化种植道路。

“新栽的柿子树要3年后才挂果,火龙果挂果需要14个月左右。大棚种植冬季最不省心,怕下雪,怕连阴天,怕冷空气,任何一样都有可能导致种植失败。大棚滴水,是因为内外冷热不均,寒冷的水滴接连滴到枝条上,会使这个地方腐烂……”3年里,李清华吃住在大棚,通过网络向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学习果树管护技术,白天晚上在两个大棚之间来回跑。就这样,她硬是把自己锻炼成了一名果树栽培行家。

经过3年的悉心照料,2016年冬季,李清华种植的火龙果开始采摘;2017年,柿子树结果。有了产品还不够,李清华还为种植的柿子和火龙果注册了商标,定制了精美的包装箱,通过微信、抖音宣传推介自己的产品。

2019年以来,喜欢折腾的李清华又尝试种植芒果、桂圆、橘子,并取得了成功。她计划明年再建新大棚,等技术成熟了,将技术传授给周边的农户,进行大面积推广。

吃苦肯干、善于学习的李清华,先后被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科技特派员”等称号。每年她还被邀请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各县市传授果树栽培经验。

来源: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