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二十七年,最难忘的是九二年那个秋天。
那时候我在徐桥村倒腾红薯,被人当成偷鸡贼。
要不是供销社的宋巧梅替我说话,我可能就在大槐树下挨顿揍了。
从那以后,我就赖上了这个村花。
那年的秋天来得特别早。八月中旬,我就开始收红薯了。
那天晚上我蹲在徐桥村的红薯地里,用手电筒一个个查看红薯的大小。
忽然背后传来一声“小偷!”,紧接着就是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我站起来想解释,却被几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围住了。
领头的老徐举着锄头,瞪着牛眼:“半夜三更的,你蹲我家地里干啥?”
这时一个清亮的女声插了进来:“徐大爷,这是长富,前几天来供销社买过农药,不是小偷。”
我顺着声音看去,是宋巧梅。
她穿着一件碎花布衫,手里提着一个搪瓷缸,大概是送晚饭给值夜班的父亲。
月光下,她的脸庞白净得发亮。
说起来也怪,那年我生意不顺。
我开了辆拖拉机,专门收农产品。
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收了一车菜,菜烂了大半。收了一车花生,行情又跌到了谷底。
这次听说徐桥的红薯个头大,价钱便宜,就想来碰碰运气。
老徐放下锄头,还是将信将疑:“你咋不白天来看?大晚上的,谁知道你是干啥的!”
巧梅又笑着解释:“徐大爷,他那天跟我爹说过要来收红薯的。我爹是供销社主任,你还不放心啊?”
老徐这才罢休。
其他人也都散了。只剩下我和巧梅站在月光下。
“谢谢你。”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憋出这么一句。
巧梅把搪瓷缸往前递了递:“饿了吧?给你爹送饭,多带了一个馒头。”
我接过还冒着热气的馒头,心里热乎乎的。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往供销社跑。
说是看货,其实就是想多看看巧梅。
那时候供销社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
收音机里放着邓丽君的歌,柜台上摆着各色商品。
巧梅站在柜台后面,麻利地打着算盘。
有一次,我看她打算盘的样子很帅气,就说:“教教我呗?”
巧梅抿嘴一笑:“你天天收红薯,还学这个干啥?”
“万一以后开个小卖部呢?总不能老收红薯吧?”
就这样,我开始跟巧梅学打算盘。
每天下午没人的时候,我就坐在柜台边上,听她讲解。
有时候算错了,她就在我手背上轻轻拍一下。
那种触电般的感觉,让我心里痒痒的。
可是好景不长。巧梅的父亲很快发现了我们的“小动作”。
有一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小徐啊,你是个实在人。但是你也知道,我们巧梅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你这个做买卖的,太不稳当了。”
我心里一沉。这话说得不错,我这个倒爷确实不稳当。
前几天的红薯就赔了钱,现在口袋里只剩下几张皱巴巴的票子。
可是我不甘心。那天晚上,我在供销社门口等到巧梅下班。
“巧梅,你愿意跟我去城里开个小卖部吗?”
巧梅愣了一下,然后笑了:“你想好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我点点头:“我已经看好了地方,就在县城西边的新村。那边都是从乡下搬过去的,生意肯定好做。”
巧梅歪着头想了想:“行,不过得让我爹同意才行。”
我心里一喜。这就等于巧梅已经答应了。
至于她爹,总有办法让他同意的。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我准备去城里看铺子的时候,一场大雨把我的拖拉机冲进了沟里。
车是借来的,修理费要一千多。
我找遍了所有认识的人,也只凑了一半。
正发愁的时候,巧梅来找我了。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这是我这些年的积蓄,你先用着。”
我一下子红了眼眶:“不行,这是你的嫁妆钱。”
巧梅扑哧一笑:“那不是正好吗?反正也是要给你的。”
就这样,我修好了拖拉机,还清了债。
可是去城里开小卖部的钱又得重新攒了。
这时候,供销社开始改制。巧梅的父亲下岗了,整天闷闷不乐。
我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那天,我鼓起勇气去找巧梅他爹:“叔,要不咱们一起干?我出力,你出经验。”
老宋抬头看了我一眼:“你小子,打的什么主意?”
我赶紧说:“叔,我是认真的。您在供销社干了二十多年,人脉广,经验足。咱们合伙开个小卖部,肯定能干好。”
巧梅在一旁帮腔:“爹,你看他现在多懂事。”
老宋摸着下巴想了半天,终于点头了。
就这样,我们在县城西边开了个小卖部。店面不大,但是东西齐全。
老宋负责进货,我负责卸货上架,巧梅打理账目。
忙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去送货,巧梅就坐在后座上。
日子就这样红红火火地过着。一年后,我和巧梅结婚了。
现在想想,要不是那天晚上被当成偷鸡贼,要不是巧梅及时出现,我的人生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有时候我和巧梅开玩笑:“要不是你救了我,我可能就在大槐树下挨揍了。”
巧梅总是笑着说:“那是你命好,刚好让我撞见了。”
是啊,这就是命。命里该是你的,兜兜转转,终究是你的。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理性阅读,勿与现实关联!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网图侵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