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自强不息 美育报国——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岁月长歌”展览在安徽博物院庐阳馆正式与观众见面。900多平的展厅空间里,容纳了艺术家们跨越一个世纪的动人故事。

前言

1921年8月13日,上海黄浦江上一声汽笛长鸣,搭乘100多名中国学生的法国邮船缓缓启航,拉开了中国大规模留学法国的序幕。此后,大批中国美术生赴法研习美术,在30年代初达到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4月2日,常书鸿、刘开渠、滑田友等美术留学生,抱着“决意要导引中国紊乱着的艺术事业运动”的目的,在巴黎成立了“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学会活动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先后聚集了112名会员,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活动时间最长、组织最完备、成员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海外美术社团,绘就了中国百年美术留学史上的华丽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展览以艺术视角回溯时代,全面呈现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历史风采与卓越成就。一件件油画、雕塑、水墨和文献,共同诉说着留法艺术学会及成员们自强不息、美育报国、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和动人故事。时值中法建交60周年,我们以此展览纪念中法两国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百年历程,致敬那些以青春和热血书写艺术史的先驱者们。

共筑凌云志

1930年后,留法艺术青年们先后来到巴黎学习。大家比邻而居,时常汇聚一堂交流创作心得、畅谈艺术理想,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促进欧洲油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结合、开拓中国现代美术的道路。在这种频繁而深入的互动中,大家逐渐萌生出“需要一个更紧密的、更纯洁的艺术团体的组织”的构想。经过数月的共同商讨,1933年4月2日“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在常书鸿家中正式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下求索路

20世纪初的巴黎是世界文化艺术的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也成为中国青年赴法求学的首选之地。大多数中国留法艺术家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他们从西方古典艺术入手,学习学院派严谨的写实技巧,了解历史画与现实主义绘画的精髓,并积极吸收多样化的现代艺术流派,对古典与现代之间进行理性思辨。在法国求学和生活期间,留法艺术学会成员常常面临食不果腹的艰难境遇,然而他们尚俭乐学,作品频繁亮相于各大艺术沙龙展,凭借天赋和勤奋赢得了巴黎艺术界的认可和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拳拳忧国心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大批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成员回国,投身于保家卫国的历史洪流之中。留在巴黎的学会成员并没有隔岸观火,他们积极组织救国活动,为国内抗战呐喊发声。无论身处海内外,学会成员都展现出坚定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他们以艺术作为号角,直面社会现实、关怀民生疾苦、控诉侵略战争罪行、守护文化遗产,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散作满天星

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走出的众多艺术家,如繁星般遍布在祖国各地以及海外,其中一些人学成归来,投身于教育事业,培养新一代的艺术人才;另一些则虽身处异国他乡,却始终心系祖国,致力于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他们在绘画、雕塑、音乐、建筑和科研等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以不懈的创新精神和卓越才华为中国美术教育的繁荣、当代艺术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注入了无限活力,不仅丰富了中国艺术宝库,也照亮了民族文化自信之路。在辽阔的历史夜空中,他们虽然微小却各自闪耀,共同构成了璀璨的时代文化星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西风东渐到文化自觉,留法艺术家们的故事和成就见证了百年中国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延续,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直至今日,中国艺术家们仍在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探索着民族艺术的创新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拂去历史的尘埃,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面貌愈发立体、鲜活。回望百年风雨历程,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早已实现建会宣言——用辉煌的艺术事业为后人作出解答!

展览时间

2024年11月10日至2025年2月16日

展览地点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东二楼展厅

指导单位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

安徽博物院 安徽省图书馆

协办单位

法国里昂第三大学 法国里昂市立图书馆

越南奇龙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江苏省美术馆 浙江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

云南省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华侨博物院

刘开渠艺术研究院 上海图书馆

特别支持

滑夏 滑玉 韩健立 曾浩 严茉莉 杨玉榕

供稿:张文蕊

编辑:何瑶

审核:冯超

终审:卞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