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商业钓场向综合型农家乐转型。
钓鱼市场迎来新热度。
“原来鱼还能这么钓?”近日,海钓爱好者刘先生在灌口体验了一次商业钓场(俗称“黑坑”)后,对这种把商业休闲和钓鱼运动相结合的模式十分认可,觉得与海钓经常空手而回的感受相比,商业钓场上鱼率更高,更能享受到钓鱼的乐趣。
与刘先生想法相同的人不在少数,所以近年来不仅厦门商业钓鱼市场悄然兴起,钓鱼这项休闲运动也重新受到市民的关注。
商业模式
短视频“钩”起兴趣
放鱼来钓保证收获
刘先生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每年都会出去海钓好几次,不过今年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外出海钓了,热爱钓鱼的他只能通过刷刷钓鱼短视频来“解馋”。前不久,他刚好刷到了一个商业钓场放鱼的视频,而这个钓场离他公司不远,他就去体验了一次。短短1个多小时,刘先生就钓上了四五条鱼,感受到收获快感的他非常高兴:“以前每次出去海钓,都得祈祷不要‘空军’,来这里花个几十元就能有收获,这种放鱼钓鱼的模式还真不错。”
记者近几天走访了厦门多个商业钓场,被问及的近30位钓友均表示,第一次得知钓场的具体位置、消费方式等信息是通过手机短视频平台上看到的,之后就按照导航来了。
小罗本来从事销售行业,自2020年开始经营自己的商业钓场,到如今他的钓场每天销售额已经稳定在8000元左右,其中超过一半是来自某短视频平台的销售链接,小罗现在整天都在琢磨如何通过好的视频脚本吸引更多的人来钓场休闲娱乐。小罗说:“曾经很多人因为忙而忘记了钓鱼这项活动,而短视频让大部分看到钓鱼的乐趣,他们也想体验一下,这是商业钓场近年来逐渐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消费群体
一般爱好者占多数
带娃休闲渐趋增多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如今来商业钓场钓鱼的人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属于钓鱼达人级别,专业技术素养很高,用网络流行语就是要来“盘老板”的人。因为商业钓场一般都有回鱼措施,就是钓友的鱼获按条数或者重量由钓场老板回购,回购金额如果超过钓费,钓友不仅不用花钱,反而能挣上一点,钓友戏称这种情况叫“盘老板”。不过,这一类人在商业钓场中占比不高。
第二类是属于钓鱼爱好者,他们通常自带精良的装备,对鱼情、饵料有一定的了解,来钓场通常就买个最低消费,以练习技术、熟练操作为主要目的,这类钓友通常占多数。家住杏林大学康城的小林就是这样。他每次去钓场,钓上来的鱼第一时间放回鱼塘。但是在垂钓过程中,他特别注意打窝、上饵、下竿等细节,他说:“我平时没事就到商业钓场练习,找找感觉。”小林对钓鱼的热爱从小就有,曾经想把钓的鱼拿回家煮酱油水,后面就渐渐不太在意了。
第三类就是带着孩子来体验生活的普通市民。不少钓场的经营者表示,近年来这部分人群增速最明显,有钓场主粗略估算了一下,这部分人群最近3年来增长了近20%。也有钓场经营者表示,以前带孩子来钓鱼的人很少,但是现在几乎每个周末都能看到。孟女士家住岛内,她经常会带着女儿到岛外走走,也经常带女儿去钓钓鱼。她说:“钓鱼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孩子平时也爱和动物接触,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大自然接触接触,我觉得很有必要。”
市场走向
全市近150家钓场
“卷”得厉害谋转型
目前厦门的商业钓场绝大多数都在岛外,海沧、集美、同安、翔安都有不同数量的分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营者表示,近年来大家都很“卷”,钓场数量从几年前的40多家持续增长到现在的近150家,竞争日趋激烈。他表示,竞争之下很多钓场开始探索转型,市场也出现了分化趋势,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有的钓场在周边开辟了游乐园、烧烤、蔬果采摘等伴生业务,这部分钓场开始向“农家乐”方向转型。另一部分则通过不断积累的资深钓友,开始钻研钓鱼技术细节,向着专业竞技方向转型。
从事汽车销售工作的小王因为家住海沧,经常去天竺山脚下的一家商业钓场,那里不仅有一个经常放罗非鱼的池塘,老板同时在边上还开了一个农家乐餐厅,周围有孩子的娱乐区,也有烧烤区和棋牌室。小王经常和朋友几家人一起相约过去,孩子们有得玩,自己能钓钓鱼,亲戚朋友还能烧烤、打牌,一举多得。最近,这家钓场还新开放了KTV包厢,不想钓鱼的人可以去吼两嗓子。小王说:“我去那家已经好几年了,开车过去,全家人都能玩得开心。”
陈先生是一名外贸行业的资深从业者,近5年来在钓场里的花费已经累计7万多元,从一开始他边钓鱼边和老外用英语打电话沟通事情,到现在每次都能顺利“盘一盘”老板,钓鱼技术越来越纯熟了。他表示,钓鱼是自己的一个爱好,很希望能和技术更高超的钓友一起切磋,“有机会我也想去参加一下全国类钓鱼大赛,看看那些真正的大神是如何钓鱼的。”
(文/图 厦门晚报记者 肖家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