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6日讯“我在村红白理事会兼职,结合落实村规民约、日常帮办群众红白事、推广‘美德信用+’,不失时机地宣讲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通过家风带动村风民风根本好转。”近日,济宁市兖州区“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宣讲工作座谈会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举办,来自10个镇街的20名移风易俗宣讲员分享了各自的特色经验和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兖州区持续加大移风易俗工作力度,在创新制度、机制等支撑的同时,强化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基础性工作,成立移风易俗宣讲队,采取“事”前超前介入、制定村规民约、发挥“重点人”示范引导作用等灵活生动的形式,针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等问题,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并取得积极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十个月,全区在红白喜事方面累计为群众节省费用高达3100万元。
“咱都是在村规民约上签字画押的,说话得算数,你突破260块一桌的标准,这个口子不能开。”座谈会上,漕河镇薛朱刘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薛启富的宣讲经验引起与会宣讲员的称赞。
“我是提前介入,将村里红白喜事的标准、杠杠在服务事主过程中就提前打预防针,有了这个提醒,群众也不好意思说‘不’。”小孟镇梁家村德高望重的“老知青”李天贺侃侃而谈,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
“我们大安镇的做法就是以‘美德信用+’积分制为抓手,将移风易俗全部纳入乡村治理,这一招特别管用。群众夸,大操大办、花钱买面子,也不如上积分榜有面子。”大安镇徐村党支部书记徐利军介绍说,2023年,大安镇实现了“美德信用+”积分制管理体系全覆盖,通过信用积分,将一家一户的事变成了全村、全镇的事儿,群众自觉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久久为功,形成了乡村文明新风尚,基层群众工作也更好做了。
“新婚不久的小两口因为一句话就闹别扭,还嚷嚷着离婚,这事咱得上上心,遇事还得讲究‘和为贵’,以家庭和睦带起社会和谐。”面对上门求助,我们颜店镇‘五老’工作室分头行动,有找娘家明理的,有去婆家说和的,也有给小王‘上课’的。一番内外努力,小两口甜蜜如初。来自颜店镇的宣讲员杨爱丽说,这种“化干戈为玉帛”的场景,成为我们镇创新基层矛盾化解、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个缩影,通过以自治增动力、以德治促和谐、以智治助共享、以法治扬正气,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与村民自治、制定落实村规民约结合,与会前会后、短视频、小戏小剧结合,与基层治理、美德信用结合,与红白理事会正在做的日常工作结合,深入做好移风易俗宣讲工作,成风化俗,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把新思想装进群众的头脑里,变成群众弘扬新风尚的自觉行动。”兖州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孙锴在座谈会上表示。
闪电新闻记者 贾鑫 兖州融媒 李雪峰 刘西龙 王洪玮 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