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作为生物圈内的生产者,常常因为太安静而被动物抢了风头。
然而在我国有三棵树,它们或身价上亿,或被严密保护,更有甚者具有最独特的血统。
它们是何方植物,如此与众不同?
就让我们走进这三棵不一样的花火,世间最宝贵的植物。
翠绿的植物
你见过保单1亿的树吗?
你见过配备警卫的树吗?
哪种树在地球仅此一份?
保护植物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最特殊的三棵树:1棵投保1亿,1棵配警卫,1棵是地球独子!
地球上的树
身价过亿的树
风景如画的武夷山上,有一颗看似平平无奇的植株,它是一棵茶树。
然而它却被上了价值1亿的保险,因为它是大红袍茶树。
相传,明朝一位书生屡试不中,偶然间在武夷山喝下一杯茶。
最后他高中,御赐大红袍,他来到武夷山感谢这些茶叶,将自己的大红袍盖在了茶树上,于是这些茶就被叫做大红袍。
大红袍的茶叶和茶水
大红袍是武夷山的名茶,也是代表性茶叶,从明朝开始武夷山地区就有饮用大红袍茶叶的习俗。
后来成为了当时的贡品茶叶,名扬天下,经久不衰。
大红袍茶叶,自带桂花清香,经过九轮浸泡,依旧茶香四溢。
而大红袍的炒制工序严格紧密,必须全手工。
这也让它的身价,没有因为工业化的到来而暴跌,反而扶摇直上。
价值不菲的大红袍
拍卖行上,20克大红袍起步价20.8万元。
虽然大红袍成为了武夷山的名片,但是由于长达600年的培育,茶园的植株存在着近亲繁殖、基因池多样性不够的问题。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大红袍茶树的抵抗力会下降,导致茶叶的味道一代不如一代,因此需要对武夷山的茶叶基因进行改良。
在寻找野生植株的时候,科学家偶然发现了6株茶树,它们被作为珍贵的母树保存起来,用于之后改良大红袍基因的来源。
大红袍母树
2003年,武夷山当地为母树投保1亿元,也就是说,如果大红袍母树遭遇不测,保险公司将要赔偿武夷山当地1亿元。
不过为茶树投保的武夷山本地工作人员说,他们宁愿这笔巨额赔偿永远不要出现。
因为保险公司一旦赔付,说明母树已经出现意外了,这对武夷山来说是再多钱都无法弥补的。
据悉,大红袍母树已经停止采摘茶叶,被作为DNA范本保留。
大红袍茶园
自带警卫的树
武夷山的大红袍虽然参保了1亿,但是它还没有到24小时寸步不离的地步。
在安徽黄山,有一棵树,可是配备了一个警卫班,24小时轮番守候,它就是我国最有名的一棵树,迎客松。
1300年前,一颗松果滚落在黄山的峭壁上,这里没有什么肥沃的泥土,可是松果扎根于黄山的岩石缝中,愣是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由于背靠山体,松树长得并不对称,树冠朝向了登山的人们,每一个登山的人都能看见它,仿佛是谁故意种在这里迎接客人的。
于是,人们给这棵松树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迎客松。
因为其友好的蕴意,迎客松被选为了和平的象征,更成为了我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迎客松的水墨画
为了保护迎客松的安全,上面派出了一个警卫班,24小时轮流看守,看守亭位于迎客松旁边,一间5、6平方米的小房间。
迎客松本身就有栏杆围绕着保护,警卫的职责是防止一些游客翻越围栏进去。
此外,由于迎客松在我国有一定的含义,所以一些不法分子会专门去破坏,所以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看守。
黄山地区步入秋冬季节会非常干燥,警卫还需要注意火灾。
迎客松和警务员
除了保证迎客松的安全,警卫队还需要时刻注意迎客松的健康。
他们每天早中晚都需要对迎客松进行观测和记录,还要负责迎客松的驱虫工作。
植物学家们需要定时为迎客松“体检”,遇到干旱的季节,需要根据迎客松的实际情况进行补水。
总之,照顾迎客松就好比照顾一个小孩,冷不得,热不得,饿不得,也不能让它太饱了。
纵观全世界,迎客松是唯一配备有警卫24小时值班的植物。
警卫员查看迎客松的情况
世界的独苗
它是世界上最孤独的树,全世界没有第二棵,它就是普陀鹅耳枥,位于浙江省普陀山景区。
普陀鹅耳枥这个物种仅剩下唯一的个体,因此它是世界的独苗,树高13.5米,年龄已经超过了200岁。
这棵普陀鹅耳枥雌雄同株,可是在它周围却没有任何一株后代,它孤独地在这里生活,直到1932年才被植物学家发现。
在现代基因科学的帮助下,这棵普陀鹅耳枥已经拥有了3万多棵后代,可是作为母树,它依旧简直连城。
景区的普陀鹅耳枥
这3万多棵后代并不能更新普陀鹅耳枥物种的基因池,它们只能算作母树的复制品。
单调的基因让普陀鹅耳枥一旦遭遇环境的变化,就会直接灭绝。
也正是因为如此,普陀鹅耳枥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谁敢伤它分毫,就要牢底坐穿。
2022年5月,普陀景区的普陀鹅耳枥竟然结果了,这是观察它这些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结果现象。
这棵地球“独生子”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作为它来过的证明。
普陀鹅耳枥的叶子
为何要保护植物?
有很多人不明白,植物为什么需要保护,它们似乎除了被动物吃,好像就没有什么其他用处了。
如果这样想,也太低估植物了,好歹人家也是在地球上活了4亿多年的生物。
植物总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感觉,因为它没有能力主动攻击任何生物。
相反,它是生产者,需要被各种动物吃掉。
然而在地球的历史上,植物曾经制造过好几次比较严重的灭绝事件。
古老的蕨类植物
在石炭纪时期,地球的平均含氧量达到了35%,这也是地球历史上的“巨虫时代”,昆虫们的体型比现在大了不止5倍。
这些氧气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是那个时候的植物们经过光合反应释放的氧气。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含量跌入了谷底,因为植物们拼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作为有机物储存起来。
石炭纪的雨林
正是因为榨干了二氧化碳,地球无法进行必要的温室效应,结果一波全球变冷,直接让石炭纪的森林一片一片倒下。
这些植物之后被深埋在地下,经过上亿年的演变,成为了今天的煤炭。
这场由植物引发的灾难史称“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植物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植物作为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连最弱的动物都能欺负它。
石炭纪雨林崩溃
可是,植物也相当于生物圈金字塔的地基,如果它出现问题,整个生态金字塔都会倒塌。
金字塔的顶端倒塌,那么可以很快修补好,可是地基坏了,那就不是短时间可以修好的。
等级越高的生物,可替代性就越大;等级越低的生物,反而可替代性更小。
比如同样是顶级掠食者,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算起,换了一茬儿又一茬,但是生产者却几乎雷打不动。
可谓是流水的霸主,铁打的生产者。
植物是生产者
因此保护植物,其实就是在保护整个生态圈,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毕竟人类离开了植物,也是不能存活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