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的大哥年希尧,不仅胆小,而且身上还有一股“呆”气,做官很不上道,终日在官舍里看戏聚饮,不肯勤于政务不说,对官场上的分寸拿捏、轻重缓急,也一直弄不大懂,雍正一直叫他“呆公子”。
说年希尧是科学家和“中国达芬奇”很多人都不相信,毕竟雍正此前都对着人无语至极,但真实的历史还真就是这样,大概是因为他被弟弟的光辉所掩盖了吧。
其实不了解年希尧的人认为这人呆是正常的,甚至可以用痴傻来形容,对于官场上的事从来不热衷,对于自己的政务也从来不勤勉,按理说这样的早就应该被罢官了。
但就是为着他那显赫的家世也得看重他一点,可这人就是“烂泥扶不上墙”,这可急坏了雍正。
可越到后来,这人却越表现出自己不同寻常的“智慧”,连雍正都连连称赞,谁又能想到,年羹尧那么大的罪,竟然他一句话就让自己和父亲相安无事。
世家出身又怎么样,出来的子弟也不一定都是醉心朝堂的,但年希尧倒也不是一无是处,而是他的志向并不在此。
不务正业的他做到了广东的省长,这样的官位可不低了,但是看看他弟弟,位极人臣,他这还真不算什么,但他很知足,并没有想往上爬的意思。
他自己也知道对于朝堂上的事他是没有天赋的,要是胡乱管理反倒给百姓添堵,不如就放手让一方百姓顺其自然安居乐业,这样的做法倒是有点像“无为而治”了。
他自己在干嘛呢?当然是交朋友了,他的这些朋友有很多都是外国人,外国人好呀,外国人可以告诉他很多奇特的见闻,不仅如此,什么医学、音乐、科学和美术等等他都求知若渴。
他根据这些知识也编撰了好多书籍,里面的类目也涉及好多领域,并且他的书还被传到国外,欧洲一些专家很感兴趣,这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求他学从来不管什么领域,只要是自己没听过的,都觉得非常有意思,这样多的知识,他还哪里有心去管什么政务呢?
甚至曾经连王爷交代的事情他都没有放在心上,其实他真的不是有拖延症,要是听说那里有新的见闻或者有新来的传教士,那他保准跑得比谁都快。
官员皇上无奈归无奈,他倒是没有犯什么大错,而且朝堂之事本来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然也没有酿成大错,那就随他去吧。
别说,有了这样一位“佛系”的省长,百姓倒是没有生出太大的民怨,你无处理政事之能,但也不叨扰百姓不苛捐杂税,一定程度上来说,倒也不算一件坏事。
在国外他更是声誉极高,各个领域的专家都知道中国有个叫年希尧的“学者”,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人在国内是个备受争议的大臣。
并且他一生还被两次抄家,第一次自然是被弟弟波折到的,古代一般大臣犯错都是会连坐的。
更何况还是像年羹尧这样的大人物,皇上既然想办他,那自然就会趁机将他的势力拔除,平时与他交好的人都不能有什么好下场,更何况是他的至亲呢?
为了自保,很多人都在后来纷纷倒戈,有人也提出了让年希尧交代弟弟的罪责,也就是说坏话以求自保,这样的行为自然算不上坦荡,即使是说真话也令人不齿。
但当众人都以为怕是的年希尧会选择这条路的时候,他却拒绝了,言辞恳切:“亲亲相隐,非要我如此,那我只能但求一死。”
“亲亲相隐”这四个字的分量多重呀,这是孔子提出来的,雍正是非常崇尚儒学的,圣人说的话,他怎敢反驳。
之后,这年希尧只是被抄家,风头一过又当上官,但终究还是被抄家,因为他对官场还是失望至极,被人举报无所作为,包庇下属。
信息来源:中国的达芬奇年希尧道客巴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