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在中国军史与党史上都占据着显赫地位。1927 年的这场起义,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正式开始,“八一建军节” 也正是根据南昌起义的日子确定,足见其重要性。当时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五位,分别是周总理、叶挺、贺老总、朱老总以及刘伯承元帅。然而,关于这五个人的排序问题,直到 1957 年才得以确定,与南昌起义相隔了整整 30 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7 年建军节前夕,权威的《解放军报》为庆祝建军 30 周年,刊发了一篇文章,并附上了中央机关提报的起义主要领导人名单。但这份名单中并非我们所熟知的五位元勋人物,而只有四位,分别是周总理、朱老总、贺老总和叶挺将军。这份提报名单报道国务院后,周总理并不满意,于是请朱老总过目。

朱老总是善良忠厚、尊重历史之人。虽在军中地位高,长期担任总司令职务,但看到名单时,他开诚布公地说:“那个时候我带的只是一个教导团,才 500 人左右,且都做的是后勤辅助工作,不该排在名单前面,应排在叶挺后面。” 朱老总的话语朴实,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说排在叶挺后面,实则是认为自己应在最后一位,而贺老总的排名应提前。由此可见,朱老总不因其地位抢占功劳,实事求是且谦逊地将自己排名后置,尽显其品德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周总理又说道:“除了朱老总所表述的意见外,名单上只有这四个领导人是不充分的。因为在 1927 年发动南昌起义时,刘伯承元帅就已是暂编第 15 军军长,职位比其他领导人高很多,并且他当时还是起义军的参谋长,在战略部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果没有他的这些贡献,城内的战斗不可能打好,所以在名单上应该加上刘帅的名字。” 因此,名单上原本的四位领导人后又加上了刘伯承,他们的排序变为周总理、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

对于这个排名是有原因的。周总理当时虽未带兵,但他是起义时的前敌委员会书记,排在第一位毫无疑问。贺龙在起义前是国民革命军第 20 军军长,起义时带的队伍最多,职务又是总指挥,所以排在第二位。叶挺将军虽早已去世,但他在南昌起义中的贡献不可磨灭。他当时指挥第 11 军,是起义军中的主力部队,贡献仅次于贺老总。而朱老总与刘伯承元帅,当时起义部队人数不多,但起到了组织与领导作用,故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插入一个历史案例。在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其麾下有众多文臣武将。关羽、张飞等猛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诸葛亮则在后方出谋划策。然而,在论功行赏时,刘备并未因个人喜好或地位高低随意排序,而是综合考虑众人的功绩与贡献。这与南昌起义领导人排序的确定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历史负责。

不过在南昌起义之前,贺龙与刘伯承在军队中的职务最高,都是一级军官。叶挺是 11 军副军长,只比他们低半级。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刘伯承到南昌后手上几乎无兵,在起义时地位不如贺龙与叶挺。朱老总当时领导的第三军官教导团也就 500 人左右。但在南昌起义之后南下时,朱老总功劳最大,之后又通过湘南暴动与陈老总一起组织了一支 1 万多人的部队,然后带着部队去井冈山与毛主席汇合,这也让他在军中的地位得以确定。贺老总入党时间较晚,是在南昌起义之后才正式入党,比其他几位领导人都晚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昌起义领导人排序的确定过程,体现了周总理与朱老总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历史的尊重和实事求是、谦逊的品质。他们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