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与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式及主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
有哪些大咖专家
发表了哪些观点?
有哪些重磅发布?
和沪小科一起来看看吧
全球医药领域合作开放新坐标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全球医药领域的进步和繁荣离不开普惠包容的全球产业分工和开放合作。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泽的演讲介绍了大脑、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和方向。在报告中,他列举了一系列基于跨国团队合作攻关取得的创新成果,展现了全球合作对于深入探索大脑机制,激发前沿创新的重大意义。
开幕式及主论坛现场,5家领军跨国医药企业代表与5家知名中国医药企业代表,共同代表产业界联合发布了《医药产业全球合作发展倡议》,呼吁坚持开放合作,共创产业发展新生态;坚持互学互鉴,共享产业发展新机遇;坚持普惠包容,共赢产业发展新未来。
中国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近年来,中国医药工业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正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
开幕式及主论坛现场,发布了中国医药工业“十四五”期间产业升级突出进展和产业技术未来发展重点领域,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医药产业十大突出进展,列举了新时期医药产业化技术重点发展领域,表征行业创新能力提升,彰显医药工业与国际并跑能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数字技术领域)—医药工业数字工程师联合培养签约仪式在现场举行,旨在加快培养一批兼通医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高水平复合型工程师,增强医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翔安创新实验室主任夏宁邵,基于全球新型疫苗产业发展的发展态势研判,剖析了我国疫苗产业的竞争力和突破点,并介绍了我国新型疫苗研究转化,守护人民生命健康、造福全球健康福祉的实例。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炳祥,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围绕“激发医药新质生产力”主题,分别阐述了各自基于产业实践的经验和思考。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业务负责人,分别就政策赋能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和措施进行了现场介绍。
开幕式及主论坛现场还发布了“中国医药工业产业链供需对接与服务平台”和“2023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直击产业链的堵点、难点、痛点,展现我国医药工业研发实力不断积累增长的强劲势头。
上海生物医药加速突破新气象
当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肩负殷切嘱托、承担重要使命。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9337亿元,增长4.9%。工业总产值由2019年1319亿元稳步增长到2023年18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自2021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不断推升上海生物医药的全球影响力,向世界发出上海生物医药发展的时代强音。
上海本土生物医药龙头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从培育本土创新药械链主企业的视角,分享了关于打造源于中国的跨国药企的思考。他表示,上海从源头创新贯穿到支付“最后一公里”的系统化产业支持政策使大量生物医药产业切实受益,同时立足上海,复星得以更早开展全球化布局,在全球市场收获更大市场价值。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落户上海的全球知名药企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治,以及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朱义,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赵骞,在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甘泉引导下,从各自不同的产业分工的视角,就医药工业全球化布局、生态构建展开了讨论,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贡献了真知灼见。
今天上午,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国际药物信息协会(DIA)全球首席执行官马尔万·法萨拉 (Marwan Fathallah),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翔安创新实验室主任夏宁邵,等知名专家学者,辉瑞、诺华、波士顿科学、美敦力、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国企业高管,国药、华润、中国生物制药、齐鲁、上药、复星、联影、君实、国投、上国投等国内领军企业与投资机构代表,出席开幕式和主论坛。
编辑:蓝悦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