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跟李治总共育有4个儿子和2个女儿,对李治来说,每个孩子都是他的心头肉。
不过,在武则天这儿呢,除了早早就夭折的安定公主,这5个孩子里有4个都有不少和她温情互动的记载。就只有一个人,在史书上根本没什么和她母子情深的记录,最后还被她给逼死了。
甚至有人猜测,这人不是武则天亲生的儿子,而是李治和武则天姐姐的儿子,为了遮丑,才让他记在武则天名下。
他呀,正是李治的第五个儿子,也就是章怀太子李贤。
唐朝人觉得,要是他还活着,武则天就没机会当皇帝了。
那李贤是咋在跟武则天的争斗里败了的呢?他究竟是不是武则天亲生的儿子呢?
【太子备胎】
李治对诸子夺嫡这事忌讳得很。
他一直都记得,自己的父亲是在玄武门之变里杀了兄长又逼迫父亲,这才当上了皇帝;他也清楚,自己能成为大唐的皇帝,是因为两个同父同母的哥哥在争夺皇位的时候都没落下好,两人都败了。
他盼着,轮到自己这一代的时候,皇位能顺利交接。
所以,他就像有双火眼金睛似的,盯着儿子们的每个举动。
废太子李忠被关了好多年,身边连个亲信都没有。就因为武则天说他要谋反,李治想都没想,就给这个儿子送去一杯毒酒。
14岁的弟弟李贤和13岁的李显玩斗鸡呢,玩得正起劲儿的时候,就请大才子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李治见了这文章,气得不行,直接就把王勃赶出长安了。
原因很简单,他认为王勃看到两个皇子争斗,不但不劝阻,反而煽风点火,这是在挑唆兄弟间的感情。
他对儿子们的每个举动都极为敏感,这种敏感深入骨髓。就怕儿子们有争强好胜的心思,惦记着太子的位子,还有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呢。
可是,像这样一个心思敏感的帝王,在太子李弘还活着的时候,就把一部分太子的权力分给了李贤。
671年的时候,李贤17岁,太子李弘呢,已经20岁了。
李治下了命令:尚书省除了像官员任免、废置州县、兵马刑法这类大事之外,平常的事务,都交给沛王李贤来做决定。
唐初的时候,尚书省管着六部呢,它可是行政方面总的汇总机构。尚书令这个职位啊,那可是文武百官里最大的官了,以前只有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李世民当过这个官。
李治没让李贤当尚书令,可把尚书省的日常事务都交给他办了,李治扶持李贤的心思,那是明摆着的。
而这么一来,太子的权力就被削弱了。
李治一生都忌讳诸子夺嫡,怎么突然就变了呢,给了一个不是太子的儿子那么大权力。他就不怕这个儿子野心越来越大,去给太子找麻烦吗?
再说了,这儿子可是嫡次子呢,要是太子垮台了,那他就会是新太子的最优选。
李治的这一行为,并非是在挑唆李贤与太子李弘的兄弟关系,鼓动李贤去争夺太子之位。
他这是在提前做准备呢。
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太子李弘,是李治最疼爱的儿子。
他4岁就成了东宫太子,地位那叫一个稳当,人又聪明还很仁孝,施行了不少仁政呢,还多次监国,几乎所有人都夸他好。
李治对这个接班人特别满意。
可是,李弘有个要命的大问题,哪怕李治是皇帝,坐拥天下,也没办法解决,那就是他的身体太虚弱了。
李治把皇家的医疗资源都用上了,可还是治不好他宝贝儿子的病。
李治让李贤接手尚书令这一年,李弘病得厉害,都没法正常监国了,所有事务都由东宫的官员来处理。
李治不想废掉太子。可他又不得不为太子万一去世做个准备,这个准备就是,提前把嫡次子李贤培养起来。
对李治来说,这是个痛苦的选择。
对李贤来讲,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他是太子的备胎,能接触到帝国日常事务,这就为日后真正当上太子筑牢了根基。
【母子斗法】
675年4月,太子李弘于洛阳离世。他的死因成了千古之谜。李治在碑文里讲,李弘是因为久病才没了的,可唐朝的其他人却深信,李弘是被他母亲武则天给毒死的。
过了还不到2个月呢,李贤就从备胎的身份彻底转正了,成了唐朝新的太子。李治很干脆地一挥手,就把李弘东宫那边的所有人马,全都转给李贤了。
那时候的李治啊,病了好长时间了。自己疼爱的儿子死了,这白发人送黑发人啊,他心里特别悲伤,这一悲伤呢,他的风眩症就更厉害了,眼睛差不多都看不见东西了。
李贤呢,虽说有过4年当太子备胎的经历,但到底不是正儿八经的太子啊。好多方面都还得再培养培养呢,在朝堂上,根基也不算深。
李治身子虚,心里头就有了很强的危机感。他特别想快点儿把这个新太子给培养出来。
于是,李治刚立李贤为太子,就急不可耐地让他监国,做“实习皇帝”。
李贤特别争气,政务让他处理得有条有理的,大臣们都一个劲儿地夸他。
李治特别满意,专门下诏书对他进行了表扬。
武则天可非常不乐意呢。
李弘当了20年太子,跟他比起来,李贤在政事方面可能没那么老练,根基也没那么深厚。不过李贤最大的好处就是身体特别好,充满活力。
李治身体不好,太子也病重没法处理政事,武则天就趁机把好多政事揽到自己手里。现在新太子健康又有能力,皇帝也放心让他做事,武则天这个皇后,是不是就得退回后宫去了呢?
更别说,这时候的李贤又做了一件极为敏感的事儿,就是带着很多学者给《后汉书》做注释。
在当时,皇子们有个很重要的办法来搜罗人才、提升声望,那就是编书、注书。像之前李世民开文学馆,李泰编《括地志》,都是为了争太子之位积攒力量。后来呢,还不到10岁的太子李弘带头编了一套《瑶山玉彩》,好树立自己的形象。
武则天她自己都编了好几套书来收拢人心呢。
李贤刚当上官,照惯例编一套新书,好像也没啥不合适的。
不过,让武则天心里不安的是,李贤居然选择为《后汉书》做注释这种方式。
《后汉书》写的是东汉那段历史。在东汉近200年的时间里,有个很大的麻烦事儿,就是女主掌权、外戚肆意妄为。
武则天有理由觉得,李贤这是在指桑骂槐呢。
这套书修好之后,武则天就更不开心了。
李贤身边有王勃这样的大才子侍奉着,他确实不简单呢。这人文学和史学的功底相当深厚,周围也是人才济济的。
他注释的《后汉书》可不是皇室搞的那种普通的面子活儿,那可是实实在在满满的干货啊。到现在,这书的影响都还很大,在当时,那也是得到大家一致称赞的。
武则天很快就写了两本书作为回应,然后派人送给李贤。
有两本书,其中一本叫《少阳政范》。在唐朝啊,少阳就是东宫,是太子住的地方,叫少阳院。那“少阳政范”呢,说的就是太子做事的守则。
还有一本叫《孝子传》的书,从名字就能知道,这书是教李贤怎么做太子的。
送这两本书,这背后的意思啊,显然就是李贤当太子还有做儿子都不怎么合格,得学习改进呢。
另外,武则天老是给李贤写信,从各个方面去数落他,既损害他的名声,又挫伤他的自信心。
这时候,皇宫里有个传言很快就传开了:李贤根本不是武则天亲生的儿子,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偷情生的。李治和武则天为了瞒住这丑事,只能对外宣称李贤是武则天生的。
这个传言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