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赣南大地到沂蒙山区,乡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11月17日20:00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三季将在总台CCTV-1综合频道播出。本期节目走进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杨村村和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村,探寻两地在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上的新举措。杨村村发展以客家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将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常山庄村打出特色“影视牌”,打造沂蒙影视基地与特色旅游区。两个乡村放大地域优势,推动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杨村村文旅促兴
喜迎八方来客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杨村村位于赣粤交界处,始建于南宋时期,现有客家围屋27座,其中燕翼围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村村瞄准当地人文特色,走上乡村旅游发展道路,2019年启用专项资金对燕翼围实施了保护修缮,2024年建成国家3A级景区太平古镇。如今,杨村村以文塑旅,以旅促产,文旅促兴,探索“围屋+民宿”“围屋+餐厅”等新模式,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本期节目,由主持人撒贝宁、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段怀清、影视演员陈妍希共同组成的“山水小分队”来到杨村村,探访客家围屋燕翼围,学习杨村村在古建筑保护、修缮等方面的经验。走进客家围屋燕翼围,青砖外墙坚固高耸,院内屋室对称分布,各层均有骑楼回环相通,整体设计选材、功能分区凝结着客家人的智慧。嘉宾们了解到,当地有专业人员定期巡检、及时修缮,村民也主动参与清理沟渠、检查瓦片等工作,将保护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在杨村村,“山水小分队”学习围屋外墙的修缮方法:他们仔细观察墙体缝隙,选择合适的填补石材,在清除墙面杂质后抹泥固定。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嘉宾们在工人的指导下给围屋墙壁做出风化效果,更好地保护传承客家文化遗产。
池塘龙舟赛现场,游人如织,竞渡激情高涨。杨村的池塘龙舟赛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山水小分队”加入龙舟队,充分感受杨村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杨村村积极迎合文旅发展趋势,拓展手工制造、特色文化体验、农副产品加工等综合业态,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在燕翼围创物空间,“山水小分队”品尝玉兰片、灰水粄等当地特色食品,与村民一起布置区域展架,助力当地农特产品、文创产品销售,共同见证古老围屋在新时代的焕新活力。围屋保护修缮过程中如何重新规划房间布局?为了和原有围屋墙体的颜色更相近,当地村民如何妙用红茶、墨汁调色?一起来《山水间的家》寻找答案!
常山庄村影视产业牵头
谱写文旅新篇
巍巍蒙山高,悠悠沂水长。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村位于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腹地,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常山庄村对古村旧居进行保护性修缮,在此建设沂蒙影视拍摄基地,为抗战题材影视作品提供丰富的拍摄场景。如今,常山庄村发展集研学活动、影视拍摄、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文旅产业,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拓宽村民就业渠道,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步入常山庄村,一侧是现代化的新居,一侧是古朴的石板房,古朴与现代交织,呈现出独特的乡村风貌。由主持人王嘉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影视演员乔振宇组成的“山水小分队”来到这里,聆听百年古村焕发生机的振兴乐章。农家小院内,沉浸式互动情景剧《妇救会》正在上演,村民演员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妇救会成员通过缝军衣、做军鞋、烙煎饼等方式支援前线的故事。“山水小分队”重温峥嵘岁月,感悟沂蒙精神。“全村皆是演员,全村皆是舞台”,常山庄村盘活文旅资源,打造沉浸式情景演艺项目,助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村民指导下,“山水小分队”砌鏊子、补磨把,体验演出小院的场景搭建,并参与新剧《常山庄里的新故事》排练工作,在和村民的互动交流中感受常山庄村的幸福生活。
常山庄村果园里,“山水小分队”与村民畅聊常山庄村农业发展变迁,参与苹果采摘,真切体会“致富果”为当地带来的红火生活。古朴的老石屋、茅草屋,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如何被改造成演出剧场和民俗体验区?常山庄村的村民扛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是演员、舞美设计师,他们究竟有几重身份?《常山庄里的新故事》还有哪些精彩节目?跟随《山水间的家》,共同踏上这段寻访革命印记的温暖旅程。
古村新韵延续历史文脉,老区发展谱写振兴新篇。11月17日20:00档,总台CCTV-1综合频道《山水间的家》第三季,邀您探访杨村村,领略客家风土人情;步入常山庄村,感受乡土文化新活力!
编曲:刘杰 崔海明
扩散周知
小编披星戴月
赏个和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