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随后,全国各地的革命党纷纷响应。10月28日,太原同盟会成员集体作出在太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第二天清晨,驻防太原的第八十五标和第八十六标先后发动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昌起义

太原起义军英勇奋战,三小时内光复太原城,占领巡抚衙门,山西巡抚陆钟琪被击毙。当天,起义军在山西成立军政府,而被推举为都督的,则是太原同盟会核心成员之一,第八十六标管带阎锡山彼时的阎锡山,一定想不到,仅仅几年后,他会站在同盟会战友的对立面,成为北洋军阀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阎锡山,字伯川,乳名万喜子。1883年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阎锡山父亲阎书堂以经商为生,生活优渥,但6岁丧母,寄居在外祖父母家。阎锡山青少年时期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16岁时与父亲学习经商。后阎书堂经商失败,阎锡山随父逃债到了太原。

1902年,19岁的阎锡山考入山西武备学堂,两年后又被选送日本留学。留日期间,阎锡山结识了孙中山、李钧烈、朱绶光等革命党人,并加入了同盟会。阎锡山留学归国后,经过几次调任和升迁,于1910年成为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第八十六标标统。

阎锡山1911年担任山西军政府都督时,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将领,诸如袁世凯手下的曹锟、段祺瑞、王占元等人,以及东北张作霖,其实力并不算强劲,但直到国民党1949年败退台湾前,阎锡山仍旧活跃于政界和军界,可谓是同时期将领中,政治寿命最长的地方军阀这显然与阎锡山见风使舵,善于变化的为人处世特点是分不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山

太原起义胜利后,阎锡山与清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原本打算组成联军,进兵北京,推翻清王朝。但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吴禄贞,导致计划功亏一篑。后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阎锡山为求自保,转而执依附袁世凯,下令解除了山西的国民党组织。从这时起,阎锡山就已经开始为了保全既得权势,放弃了革命的初衷。

1915年,阎锡山为了保全地位,支持袁世凯称帝。1916年,袁世凯死后,阎锡山又开始追随皖系首领段祺瑞。相应的,段祺瑞也继续任命阎锡山为山西督军兼省长。1917年9月发生的“护法战争”中,阎锡山在段祺瑞的指示下,派兵进入湖南境内,与护法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在追随段祺瑞的过程中,锐意经营山西,用各种手段集山西军政大权于一身,并趁机扩充军队。对任何威胁自己统治的组织和活动都予以打压。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阎锡山左右横跳,获利不少。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阎锡山觉得段祺瑞对自己有利,便公开联合冯玉祥,拥护段祺瑞上台。不久之后,冯玉祥势力壮大,阎锡山又怕冯玉祥有威胁,转头又联合奉系、直系对付冯玉祥。经过这一番操作,阎锡山势力扩充到绥远,兵力增加到13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军

1927年北伐胜利在即时,阎锡山再次见风使舵,改挂青天白日旗,服从三民主义。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阎锡山又公开表示反共,执行“淸党”政策。

从阎锡山早期的经历可以看出,阎锡山在政治博弈中一直恪守着他自己提出的“不左不右”的立场。据阎锡山自己说:“反对左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右边。反对右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左边。站在左边反对右,站在右边反对左,不是消敌是树敌。”正是在这种“不树敌”的观念指导下,阎锡山后来经历数次动荡而能东山再起。

大家对阎锡山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