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简称,也是四支野战军中战力最强的一只军团。全军之下,个个都是骄兵悍将,四野的首任军长中就出了7位上将,在战争结束授衔时,四野更是有多达14位上将。
那么当初年纪轻轻便已经走马上任的林彪是如何压服四野,并将其打造成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第一军团的呢?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呢?
林彪,1907年12月生于湖北黄冈。他自幼家境优渥,博学善思,沉稳敏锐。面对当时各种新思想的出现,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不忘强化自己的能力。随着他思想的逐步成熟,以及国家危亡迫在眉睫。
在他18岁时,毅然决定南下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是在黄埔军校,他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军校毕业后,恰逢北伐开始,林彪顺势参战,面对当时艰难的时局,林彪选择了革命道路,并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开启了他传奇的征伐之旅。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后,随着红军的发展与壮大,时年23岁的林彪便已经出任军长。
其后更是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最著名的便是平型关战役,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场大捷,在日军此前的推进中甚至都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也是此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使林彪这个名字开始为国人们所熟知。
在频繁的征战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与历炼。他在作战时,喜欢以正合,以奇胜。不硬拼,不打笨仗,力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尤善声东击西与隐蔽伏击。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突然撕破合作关系,开始大力抢夺革命成果,并企图消灭我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东北地区,国民党海陆空三军齐发,很快就调集了拥有美式装备的三十万军队,其后更是逐步增加至六十万余人。至此危难之际,中央决定派出一部分八路军与新四军的主力联手当时的东北抗日联军,由林彪带领,与当时的国民党军进行抗争。
但可想而知,如此七拼八凑起来的一支联军,想要收服军心,全军一致就已经是个很大的问题了。毕竟,联军里也不乏精锐与骄兵悍将,尤其那些年纪稍长的将领们,又怎会轻易服从一个时年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呢?那么当年林彪是如何治军、收服将领的呢?
林彪在驭兵驭将时不同于常人,他从不与麾下的将领吃饭喝酒,拉拢关系。上下级见面之后,也只谈工作。有违反纪律的部下,虽会大声斥责,却从不会真正生气。
即使见到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也不会太多热情,至多握握手罢了。平时为人处世,也都是公事公办,从未喊过部下的外号或其他亲切的昵称。个人作风也是生活节俭,不讲究铺张浪费。秉公办事、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他最好的标签。
但发自骨子里的傲气与打仗时天马行空的天才战略,又使手下的兵将无不钦佩。
此外,林彪也好为人师。面对那些不理解他天才想法的下属,他也会依靠自己渊博的学识来为他们讲解自己的战术经验总结。此刻的他,尽情的散发着自己的个人魅力,滔滔不绝地为世人诠释着何为天才。
而面对下属的请教,他也从不会感到厌烦,一如当年的孔夫子,耐心地为众弟子们传道授业解惑。此外,他还经常下到部队去,为基层的士官士兵讲解自己的战术原则,以及应对不同战局的战法策略。也正是基于他经常性的战术普适,四野的战损比一直都是最低的。
林彪每次打仗,不论胜负,都会进行战后复盘。总结此战的细节与得失,尤其是失败后的教训,更是时常在战术室拿出反思。而但凡听过他战术总结的将领,大都只顾埋头速记,恨不得把他讲的东西撕开了揉碎了吃进肚子里。毕竟,林彪的军事水平实在是难有人望其项背。
林彪虽然长相儒雅,却表情严肃,不说话时,有种不怒而威的气势。即便是面临战阵前,他也总是那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我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说的也就是这样的人吧。
其实,林彪的手下从不缺骄兵悍将,不管是红军时期的左权,朱瑞,抗战时期的陈光,徐海东,还是四野时期的韩先楚,邓华,或文或武,他们要么自傲无比,要么狂妄不羁。但在林彪面前却也通通服服帖帖,因为,林彪完全就是用自己的军事才华与素养征服了部下,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也正是如此,他们互相成就,在后来的授衔大会上,林彪成了排名第三的大帅,四野也成为了受封将军最多的一支军团,一度占据了革命力量的半边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