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不管是各方各面,都能列举出来个一二三,如今我们的生活质量水平都在不断提升,走亲访友更是会大包小包地带上礼品,这样的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人带上十几二十包礼品跋山涉水去拜访朋友,这可是非常少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农朴素遭人疑

尽管少见,但在1961年一趟开往北京的列车上,却切切实实地发生了这一幕:一位神采奕奕,农民打扮的老人费力地把自己东西一趟趟地搬上车厢,老农搬上车厢的这些包袱,都被他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桌子上。

和他同一节车厢的乘客惊奇地发现,他竟然带了大大小小十二个包袱!这十二个包袱可是占据了桌子的一大半,看起来着实拥挤,和这位老农同坐的乘客早已经心生不满,这时,乘务员也发现了这位行李特别多的老农。

乘务员看见这样的一副场景,立马走过去了解情况,他问老人,为什么要把这么多行李都放在桌子上?明明座位下面、过道里都能放啊!老人回答道:“这些东西是带给伟人的,我不舍得放在地上。”

乘务员一听就笑了,他不相信这个看起来就是常年跟土地打交道的老农民会认识伟人,更别说给伟人带东西了。乘务员的到来本就吸引了旁边人的目光,大家都偷偷听着乘务员和老人的对话,听到老人说的话,都感到荒谬至极。有些乘客甚至笑出了声“不愿意让人动你的行李就直接说啊,还找什么借口!”更是有人出声嘲讽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却不气不恼,只是默默地从怀里掏出来张纸,递给乘务员,乘务员接过来打开,脸上戏谑的表情慢慢变得凝重起来。旁边的乘客看着乘务员表情的变化,也都好奇了起来,这个年轻的乘务员用略微颤抖的声音说:“这…是毛主席的亲笔书信!”

整个车厢沉默了一下,似乎有人率先反应过来:“我不信!肯定是假的!”说着便从乘务员手中夺走那封信。夺走这封信的人,看过信之后的反应和乘务员如出一辙,人们看着他们的反应,才意识到老人所说的话是真的。这位衣着褴褛的老人真的认是伟人!而且还是深受爱戴的毛主席!

整个车厢好像都被这个事实震撼到了,大家都开始好奇,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老农民和毛主席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身份背景

其实啊,这位老人名叫杨步浩,他和大家看到的一样,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要说他和毛主席是怎么认识的呢,那也离不开他的身份——农民。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解放了全国各地,拯救了千千万万的农民,而解放的第一站,就是延安。原籍陕北的杨步浩老人和毛主席就是在延安认识的。从陕北来到延安,可以说是杨步浩老人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杨步浩老人,1905年出生于陕西横山,因为家境贫苦,当时又处于旧社会,所以为了谋生,杨步浩从十岁开始就给地主家打工,但是地主剥削严重,他和家人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了上顿没下顿,这是常有的事。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929年。这一年,老天爷不赏饭吃,旱灾席卷而来,因为地主的克扣,杨步浩一家人的生活更是穷困潦倒。杨步浩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妻儿老小逃荒到延安。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抵达延安,延安获得了解放!这袜下子,杨步浩开始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种地,他从心眼儿里感激共产党,感激毛主席。他坚信,跟着共产党,就能过上好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耕地场景

干劲十足本领高

到了1942年和1943年,革命战斗进行的异常艰苦。物质粮食方面十分欠缺,党中央下发了大生产运动的号令,提出了“发展经济,解放供给”的方针,号召军民们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

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有了党中央的鼓励,大家都干劲十足,垦荒种田,在这一时期更是出现了《生产大合唱》《开荒歌》等一系列干劲十足的歌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步浩更是积极响应号召,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劳作,积极生产。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也给杨步浩带来了好的结果:连续几年,杨步浩家的粮食产量位居第一,杨步浩也因此荣获“劳动英雄”的称号。

杨步浩对共产党有着不可摧毁的情谊,对心系百姓的他们,人们更是感激不尽,杨步浩不止一次地想:要是自己也能出一份力,那该多好啊。正巧,他在南泥湾驻地的这年,听到王震旅长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和大家一样也有生产任务在身。

对共产党充满感激之情的杨步浩,听到这样的消息不禁担忧起来:领导同志整天要忙的事务这么多,再花费时间去开荒种田,岂不是太辛苦了?于是他当机立断,作出了一个决定!

他来到延安县委会,表达了自己想为毛主席代耕的心愿,由于杨步浩态度及其坚定和诚恳,组织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第一时间写信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也被杨步浩的赤诚之心感动。

杨步浩的“代耕”生活开始了,他仿佛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一样,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在这片土地上挥洒下他辛勤的汗水。很快就到了丰收的的季节,金黄的麦穗昭示着杨步浩的辛勤付出。

杨步浩举起镰刀收割自己培育成熟的麦穗,他把麦穗晒了又晒,带着种出来的粮食,替毛主席去上交公粮。他赶着小毛驴,来到了中共中央驻地杨家岭,替毛主席上交了一石公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听说代他耕地的农民来了,心里又欣喜又感动,第一时间安排接见这位劳动英雄。毛主席亲切地问道:“为什么要替我们耕田?”杨步浩多年的情感一齐涌上心头,红着眼眶向毛主席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他先向毛主席讲述了自己坎坷的身世,如今过上好生活,离不开党,离不开同志做的努力,心中怀着对党和领导的感恩,杨步浩想尽自己的一份力来报答这份恩情。他这样的行为,正是为了报恩啊!

毛主席听了他的话,也不禁被感动。这是多么朴实的一个人啊!随后,毛主席和杨步浩一同吃了饭,二人的交谈十分投缘,杨步浩和毛主席的友谊也在此不知不觉地生根发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步浩和毛主席

过了几天,杨步浩准备动身回家看。毛主席在自己种的菜园子里,亲手摘了好些蔬菜瓜果,又听说家里有孩子,又塞给他腊肉和饼干,让他带回去给孩子吃。

回到家乡后,杨步浩更是充满了干劲。他把毛主席赠与的东西都分给父老乡亲,让大家一同感受毛主席的慰问。这父老乡亲们也都很是感动。

思想提升心胸阔

杨步浩心地善良,有有远见,他和毛主席交谈过之后,也深刻认识到,一个人富起来是没有用的,必须大家一块富起来,一个也不能少!于是他经常主动去帮助村子里有困难的家庭。不光在生产上边帮忙,就算是生活方面,也是经常伸出援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想着创办集体企业,让村民们都能有钱赚、有门路赚钱。就这样,杨步浩深受村民们的喜爱,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的付出没有被辜负,在1945年1月的群英会上,杨步浩又被授予“甲等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这是对这位善良忠厚的农民最好的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杨步浩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这样一个小人物竟然让毛主席记在了心上。1945年11月8日,杨步浩四十大寿这天,杨步浩迎来了他一生中最感到惊喜的礼物:毛主席托人给他送了大寿贺礼!不仅送来了贺礼,还隆重地送来一块大红绸,上面用红线绣着“与民同寿”四个大字。

要知道,毛主席对待自己的生日大都是马马虎虎,并不怎么看重,但是却时刻挂着朋友,这让杨步浩十分感动。

等到1946年的春节,杨步浩还特意向乡亲们提出倡议,要以川口六乡全体人民的名义,为毛主席送去金字匾,他的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的同意。经过几日的制作,一张写着“人民救星”的大红金匾制作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正月15那天,杨步浩作为代表,带着全村秧歌队去给伟人献匾。毛主席看到杨步浩送来的大红金匾后,十分高兴,对杨步浩说道:“我感谢六乡的全体人民,祝贺六乡的全体人民,今年夺得大丰收!”,杨步浩看到毛主席开心,自己心里也别提多高兴了。

1947年,在得知国民党要对我党进行攻击后,我党第一时间决定进行战略撤退。这天早上毛主席又派人去找来杨步浩,对他说:“你现在的威望很大,如果继续留下,民党那边一定会对你不利,你是想跟我们一起撤退,还是留在地方参加游击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步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加地方游击队,他坚定地要留在这儿守护党和人民。不久后,毛主席就带着部队离开了,杨步浩也没有想到,他和毛主席就此一别,二人天各一方,再见已经是若干年后了。

友谊不变比金坚

二人虽然没有机会见面,但书信的联系一直没有间断。1959年,中苏关系开始紧张起来,又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国家进入了困难时期。1961年,毛主席十分担心杨步浩现在的状况。便派人送去酒和白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这些东西在现在看来十分微不足道,但是在当时那种困难窘迫的生活状态下,这些礼物是难能可贵的。杨步浩也经常给毛主席寄去小礼物,二人一直频繁的联系着。除此之外,杨步浩还把自己的近期状况都写信告诉毛主席,杨步浩在信中提到自己想去北京看看,毛主席当即回信表示:我同意,没有什么意见,欢迎你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到信的杨步浩,当即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去北京,这个消息被村民们知道了,纷纷从自家拿出最好的东西,来到杨步浩家里,让他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带到毛主席那里。杨步浩盛情难却,最后收拾好清点时才发现,竟然有十二个包袱之多!

就这样,他带着村民们的心意踏上了去北京的路程,也就是本文开头那一幕。

杨步浩来到北京,如愿以偿见到了毛主席,二人相见以后,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像是多年未见的亲人,而当时正值国庆节前,毛主席和众人都在忙着筹备国庆庆典的事情,等到了庆典这一天,毛主席邀请杨步浩一同上城楼观看庆典,还把他的事迹介绍给其他人,杨步浩受宠若惊,又是感动又是欣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步浩在北京呆了几日决定动身回去,临走之前,毛主席又给了他新布料,为他打点好一切,让他顺顺利利地回到了家。

情深义重流传广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当杨步浩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不敢相信,当年与毛主席在一起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像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他万分悲痛,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当他代表延安人民进京吊唁时,看到伟人安详地躺在水晶棺中,眼泪瞬间就止不住了,他舍不得毛主席的离去。

不到一年的时间,1977年,杨步浩的家乡延河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一夜之间席卷了整个地区,杨步浩还在睡梦中,悄无声息地被洪水夺走了生命,享年72岁。

杨步浩平凡又不普通的一生过完了,他和毛主席的友谊却长存,他们的友谊一直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被传颂,随着时代的沉淀依旧珍贵,依旧情比金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