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书法馆、绘画馆、海上书画馆迎来开放,至此,上博东馆的所有展厅终于全部开放。
上博东馆
作为中国书画藏品最强的四家博物馆之一,为了迎接新馆开放,这次上博拿出了很多压箱底的宝贝。一些十多年甚至几十年难得一见的书画作品都集中亮相书画馆。上次大陆这么多重量级书画藏品集中亮相,可能还是18年辽宁省博新馆落成之时,我也近水楼台先得月,趁早把这几个展厅都逛了一遍。
上博东馆在世纪公园附近,博物馆目前免预约,刷身份证即可入馆。地铁上海科技馆站下车,散客地下一楼入场,上到一楼,顺着中庭大台阶旁电梯上楼,二楼可以看到很明显的书画馆标志。
上海博物馆是全世界唯一开设书法和绘画常设通史展的博物馆,展品皆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次展出最受人关注的几幅作品因年代较早,都在展馆入口附近。两个展厅刚开放,工作日观众数量尚可,周末人比平时略多,但还可以接受。需要注意的是,书画作品比较脆弱,文中这几幅重要作品只展出3个月,不排除之后突然人流剧增的情况。
我把这几张作品都完完整整地拍了下来,按照参观顺序排序,现场没看清楚的,也可以在这里看到高清大图。
绘画馆
绘画馆雪竹图、柳鸦芦雁图、高逸图前观众较多,夏山图前观众尚可。
雪竹图
雪竹图,一般认为是五代南唐画家徐熙的作品,之前曾在2002年上博的晋唐宋元书画大展上展出过(这应该是建国以来藏品最重量级的一次书画展了)。
徐熙是五代时期有名的花鸟画家,当时与西蜀黄荃齐名,史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徐熙以落墨法著称,此图看起来像是底片,以水墨晕染出枯木竹石结构,留白以示积雪,虽无款印,但和传说中的落墨画法一致,被著名鉴赏家谢稚柳认定为徐熙的作品,也是如今仅存的徐熙作品。
关于雪竹图的创作年代,目前并无定论。谢稚柳认为这是五代徐熙的作品,另一位鉴赏家徐邦达则认为应该是南宋中期到元代时期的作品,而美国研究中国绘画的权威高居翰则认为这应该是北宋时期作品。无论如何,这幅画法特别而细致的作品,都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雪竹图里的一棵竹子上有个彩蛋,上面以颠倒的篆书写了“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几个字。到了现场,大家可以试着找找看。
望贤迎驾图
望贤迎驾图没有作者款印,上有清代成亲王永瑆“宋画望贤迎驾图”题签,因此得名。此画上次展出据说还是六十年前,网上也找不到高清版本。此画尺幅较大,尚有一点点没有完全展开,据说是出于保护画作的考虑。
望贤迎驾图是南宋时期的作品,此画描绘了唐代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亨于陕西咸阳望贤驿迎奉太上皇李隆基自蜀归来的场景。虽然不知道是谁的作品,但这幅画的场景非常生动,人物也画得很细致。是中国古代绘画中难得一见的呈现戏剧化场景的作品。
没有展开的部分。展馆里灯光较暗,拍出来的比我肉眼看到的还清楚一些。
柳鸦芦雁图
柳鸦芦雁图是中国史上最具文艺天赋的皇帝——宋徽宗赵佶的作品。此画前后两段,前段绘柳树寒鸦,笔墨古拙,风格高华,为公认的徽宗真迹。此画曾被北宋内府收藏,钤有“宣和中秘”等印。中间还有宋徽宗的天下一人花押,历代传承有序。相较同时期的绢本画作,此画保存情况格外地好,让我出乎意料。
柳鸦芦雁图前半段的柳树寒鸦,一般认为是宋徽宗亲笔绘制。
后半段的芦苇鸭子,一般认为是画院其他画家所绘。
高逸图
高逸图是唐代画家孙位唯一的一幅传世画作,也是195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孙位是唐代末年绍兴人,为躲避战乱逃到成都,擅画人物,尤以画水著名。据考证,此画是竹林七贤图的残卷,构图和南京博物院藏的竹林七贤砖画类似,残卷画面上留有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四人的形象,上有宋徽宗题写“孙位高逸图”。
高逸图进入上海博物馆时,保存状况并不好,存在折痕、缺失、残缺等问题。当时谢稚柳先生邀请了还在世的装裱圣手刘定之、山水名家徐子鹤进行复原,将此画修复一新。
画中袒胸露腹,肩披单衣者,是年龄最长的山涛。
这位手执如意的是王戎,取自庾信《对酒歌》中“王戎舞如意”的记载。
这位手握酒杯,转头向书童唾壶想要漱口的是刘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酒鬼。
最后一位面露微笑,手执“麈尾”扇的是阮籍。麈尾是当时士大夫的惯用之物,也有“领袖群伦”的象征意义。
夏山图
夏山图是五代时期山水画家董源的作品。董源是钟陵(今江西进贤)人,擅画江南景色,常与巨然并称“董巨”,是五代时期最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此画所用皴法稠密多变,无作者署名,卷后有董其昌跋,定为董源所作。并有方士庶、徐渭仁、戴熙等題,贾似道“封”字半印。
这幅画是书画馆里最难拍的一幅,原画所用绢本已经年久泛黄。水墨画面朦胧,颜色单一,肉眼很难看清,也让相机难以对焦。其实画中有很多细节,为山川景色增加了不少生动有趣的细节。还好回家一看,还算是拍清楚了。
书法馆
书法馆二王作品并排展出,排队人数较多,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苦笋贴在转角处,人稍微少点,不过一般要排完二王贴之后才能看到。
上虞帖
上虞贴是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书札,其书博采众长,创立行、草新风。上博所藏此贴为唐代摹本,笔致清劲,姿态妍丽,有章草余韵。
鸭头丸帖
鸭头丸贴是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的作品,他以擅长行草闻名。这是王献之写给亲友,吐槽鸭头丸效果不好的吐槽贴,通篇行笔流畅,回环往复,是代表王献之草书成就的传世名作。上博所藏为唐代摹本。
苦笋帖
苦笋贴是唐代草书名家怀素唯一没有争议的传世真迹,也是195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怀素是长沙人,法名藏真,工狂草,与张旭并创“狂草”,人称“颠张醉素”。用笔圆转灵动,自然古淡,深得二王风致。
参观攻略
上博东馆绘画和书法馆继承了老馆木地板和感应灯的设计,新增了以馆藏作品为灵感,带有江南园林风情的书画馆八景。随着展览空间的扩大,一些原本无法完全展开的作品也都可以全部展开。
上博书法馆和绘画馆都是通史陈列,常规展品每半年轮换一次,三年轮换一轮,选择的展品都力求有代表性。一般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只选择一幅,但艺术史上每个重要流派均有呈现。热衷于打卡镇馆之宝的朋友们,不要忘记通史展和呈现艺术发展脉络,才是上博各大展厅的核心。
绘画馆和老馆布展逻辑相似。
第一板块唐宋时代,作品相对较少。以往一般是一张唐代的佛画散页,一两张宋代的长卷,几幅宋代册页。这次东馆新开张,这部分都是重量级藏品。
第二板块元代,文人画兴盛起来。作为文人画的代表,展馆里一般有赵孟頫以及至少3幅元四家(王蒙、黄公望、倪瓒、吴镇)作品(这次在卡地亚特展、海上书画和绘画馆各有一幅倪瓒画作)。
第三板块明前中期,早期浙派戴进、吴伟,花鸟画林良、吕记、边景昭的作品都有几幅;中期吴门四家沈周、仇英、文徵明、唐寅的作品,至少有3幅;写意花鸟青藤(徐渭)白阳(陈淳)的作品各有一幅。
第四板块明后期,松江画派董其昌的东西肯定有,其他赵左、宋旭等人也有几幅;人物画南陈(陈洪绶)北崔(崔子忠)各有一幅。
第五板块清前期,山水画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至少3幅;四王以外清初六家恽寿平、吴历的作品也会有;四僧(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至少3幅;金陵八家龚贤等人的也会有一些。
第六板块清中期,扬州八怪(金农、罗聘、郑板桥、黄慎、李鱓等,往往不止八人)至少4幅。
第七板块清晚期,海上画派的四任(任熊、任薰、任颐、任预)至少2幅,吴昌硕、赵之谦、虚谷也会有一些,人物画费丹旭、改琦,花鸟画居廉等若干。
第八板块现代,是东馆新增的板块,傅抱石、黄宾虹、齐白石、吴湖帆等名家都有几幅。
从现代部分出来,是模仿竹林设置的与可道,一侧通向书画特型馆。这是东馆新设的展厅,专门放置过去因空间受限无法展出的巨幅作品。这次展出的是王翚的长卷重江叠嶂图卷,以及临摹历代名家作品的小中现大图册。
另一侧通向海上书画馆,这是东馆新增的展馆,主要展示来自上海,或者和上海有关的书画作品。面积相对较小,分为艺脉/艺术成就、人文/地区互动、鉴藏/艺术影响、潮头/海上风华四个板块。
海上书画馆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分区的,参观顺序相对比较自由。从与可道进去是最后的潮头/海上风华板块,不过还是推荐从入口处进去参观。这次海上书画馆也有米芾、赵孟頫、倪瓒、赵孟頫、吴昌硕、黄宾虹、张大千等名家作品。
书法馆欣赏门槛比较高,在老馆时我很少去,只在临近闭馆前完整参观了一次。新馆布展逻辑与之类似。
入口进去第一单元先秦与秦汉书法,通过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熹平石经残石、碑刻等展示早期书法的风貌。
第二单元晋唐书法,这次是二王和怀素的作品,也是目前上博东馆排队最长的地方。之前可能会是相对不知名的作品,以及碑刻拓本。
第三单元宋代书法,这次有苏轼、米芾的作品,在二王怀素的吸引下,临近闭馆时前面甚至没啥人。以往也会有黄庭坚等名家的手迹或者作品拓本。
第四单元元代书法,这次有赵孟頫的行书十二扎册,首次完整展出,还有杨维桢等人的作品。
第五单元明代书法,早期以沈度等为代表的台阁体;中期以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为代表的吴门书派;后期董其昌,以及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书家充满个性的奇崛书风,各自均有代表作。
第六单元清代书法,前期帖学书法占据主流,以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为代表;中期碑派书法兴起,以邓石如、伊秉绶、阮元、包世臣、何绍基等人为代表;晚期以康有为、赵之谦、吴昌硕、沈曾植等为代表。
第七单元近现代书法,也是东馆新增的板块,包括李叔同、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等人作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