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首个以秦文化为核心的游船夜游项目在陕西省咸阳市上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现场气氛异常热烈。该项目将咸阳湖、咸阳老街、古渡廊桥等地标景点巧妙串联,通过水幕光影技术,将“一河两岸、湖城一体”的秦文化魅力生动展现,群众赞不绝口。

近年来,咸阳市渭城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牵引,高位推动“三产振兴、城市更新、文化提升、社会治理”四大工程,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产城融合、打造文化品牌,全区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从渭城区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城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城市更新、文化提升、三产振兴、社会治理”四大领域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城市更新工程”激发新活力

腾空间、提品质、惠民生、促发展。近年来,渭城区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探索片区大平衡综合开发模式,连片推进棚户区改造,高标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腾出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全域全面对接西安,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棚户区改造成果丰硕,空间布局优化升级。渭城区高效推进3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27个。华星社区、双泉市场、杜家堡等项目已交付使用,其余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此外,碱滩、沿塬、“苏陈二寨”和中山“4大片区”的改造提升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的原则,渭城区已完成113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469栋楼、21380户居民,累计投资3.54亿元。同时,加装电梯141部,解决了一批老年人的出行难题。

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优化,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东风路、文林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车,雨污分流项目完工,城市口袋公园投入使用,火车站站前广场开放,渭柳湿地中水利用率提升,城市品质交通新形象逐步展现,连续两年被评为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先进县区。

“文化提升工程”打造新名片

记者了解到,渭城大力推进文化提升,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开展“老城振兴”计划,统筹推进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功能重塑,打造更具辨识度的渭城文化品牌,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渭城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遗迹、民俗特色,成功打造了咸阳市第一家民居生态公益性质记忆展馆——“老街·旧事记忆展馆”,展馆位于咸阳市渭城区中山街中段,毗邻咸阳文庙博物馆。

粮票、老式皮箱、缝纫机,一件件寻常生活物件,展示了记忆中的生活场景,把老咸阳的风貌展现了出来,也唤起了人们对过往城市生活的记忆。

据“老街·旧事记忆展馆”主理人介绍,“目前展馆里的物件一半是自己的藏品,一半是市民自发捐赠和借展的一些物品。”

漫步在中山街街道仪凤西街里,与老咸阳影像主题文化打卡墙不期而遇。复古元素与现代展示手法巧妙融合的文化打卡墙,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赏打卡。

“看到这些老照片,我感觉就像回到了过去,我们的咸阳城变化太大了,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咸阳的历史文化。”市民巩女士说。

据了解,前三季度,渭城区接待游客人数346.67万人次,同比增长11.81%,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6.97%,渭城区上榜“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

“三产振兴工程”推动新发展

近年来,渭城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召,主动融入“西安—咸阳一体化”新赛道,大力实施‘三产振兴’工程,坚持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上半年,渭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4.31亿元,同比增长2.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99%。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42亿元,增长8.3%,分别高于国家、省、市4.6、3.7、1.3个百分点,稳居全市第一。

加快培育规模以上市场主体。渭城区扎实开展商贸业品质提升“十百千”行动,天猫优品、璞跃、和宴、瑞季酒店、尚廷轩、春发芽等品质企业纷纷落户;大力开展“小升规”“个转企”,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数量达到138户,加速了老街业态转型升级。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渭城区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抢抓文商旅融合发展新风口,保护修缮凤凰台、新兴油店、安国寺等文物建筑,以咸阳老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集民俗演艺、美食小吃、非遗传承等新业态于一体的网红街区,咸阳老街获评“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社会治理工程”完善新体系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夯实“中国之治”基石。渭城以社会治理工程为抓手,聚焦惠民生,突出防风险,坚持早化解,着力固基础,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渭城、法治渭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渭城区深入践行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枫桥经验”从“盆景”变“枫景”,解决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和群众的“急难愁盼”,让群众省时省钱省力化干戈为玉帛。

文汇办打造党员个人工作室“永奇调解室”,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成立仅一年即化解典型案例过百件;中山办成立“老街里民事直说室”,矛盾纠纷化解“四前移”工作法在全省作经验交流;渭阳办培育“老路来帮忙”金牌调解服务品牌,立足辖区企业多、项目多的实际,聚焦欠薪案件调处,成为辖区外来务工群众最信任的贴心人;新兴办建立人民调解“三室联动”工作站,通过情、理、法融合联动,从根本上实现矛盾纠纷调解的“事心双解”,实现既为解纷加速,又为审判减负,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止于未诉、化于萌芽。

在每一个重要的节点,渭城区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省级高新区成功创建,“渭城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成立,“301”科创特区和秦创原长庆石化科技创新研发中心、西诺数字化综合系统等科创平台相继建成……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将创新改革从单个领域向全系统推进,各领域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

国之大者,人民至上。行走在渭城的大街小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建设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一张张笑脸即是群众幸福最真实的注脚,一点一滴映照出为民之道。历史文化厚重的渭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奋力崛起、展现出无尽的活力与希望。

本报记者 张明

责任编辑:刘 旸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