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夏,华东野战军攻克了兖州,成功控制住津浦路中段,此举也意味着整个山东大部分地区都已得到解放,首府济南已成为一座孤城。国共双方都清楚地知道,华野下一步的目标是济南。
驻守在此的是国军名将王耀武,其实他很早就已看出来济南守不住,多次飞回南京希望蒋介石能批准弃城存人。
老蒋内心也很纠结,打,眼下的情况肯定不好打,不打,那不放一枪就舍弃这样一座关键的大城市,致使青岛上的美军陷入包围,到时候没办法向国内外交代啊。如果美国人一个不高兴把援助给停了那怎么办?
考虑到这些,老蒋最后让王耀武要从大局出发,不要只看战事。当然,老蒋也不是想让王耀武去送死,他还是拍着这位黄埔学生的肩膀说,只要情况危急,自己一定会派遣援军来救。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王耀武也没有办法,作为军人,不战而降他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的,所以回到济南后就继续修筑工事,打造出火力交叉的堡垒群,同时对手上的近11万人做了重新的安排,尽可能地增加一些守住的砝码。
老蒋说的援军,主要是徐州附近的三个机动兵团,加起来也有十多万兵马,他们的行进速度很快,如果济南战事一起,是攻城方很大的隐患。
而我军还没有攻克过国军十万人以上、工事坚固的大城市的经验,这一战之前,所有人都认为会不好打。
当进攻部署确定下来后,毛主席考虑到攻城部队多出自华野山东兵团,于是让长期负责山东兵团的许世友来担任这个攻城总指挥,同时又将王建安调来给他当副手。
许世友此时还在胶东养病,在主席的催促下匆匆到达前线,他对粟裕围城打援的谋划不太认同,同时也是想告诉全国,我军已经有了能攻克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大城市的能力。所以,1946年9月16日,攻济一经打响就特别猛烈。
在东、西两大攻城兵团的夹击下,原先国军以为能够固守半个月的外围阵地迅速被突破。王耀武正在思考如何应对时,吴化文带着两万多人起义了,这不仅代表兵力捉襟见肘的守军更加困难,还直接让防线开了一个大口子,济南彻底被破只成了时间问题。
在最后时刻,王耀武倒也很机灵,没有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杀俘,反而将监狱里的政治犯、解放军全部释放。
同时,他对身边人说,这不是抗日,没必要抱着杀身成仁的念头,我们已经尽力了,对得起党国,大家活着才有价值,该投亲就去投亲,自谋生路吧。
有这样一位不顽抗到底的国军守将,也是在侧面为攻城减少了伤亡和困难。攻济仅仅八天,战役就以我军的彻底胜利结束。
战前我方很多高级干部做过预估,认为可能要一个月以上才能拿下济南,乐观一点的也要半个月左右时间,没想到只用了8天就攻克了如此坚城,这是一个难得的胜利。但是作为攻城总指挥的许世友对这个结果却很不满意,为何?
主要原因在于,这次战役牺牲了两名师级干部,虽然说我军在战场上牺牲过不少指战员,但一次牺牲两名这么高级别的军官,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都是唯一一例。
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也难怪许世友会有意见。那两位师级干部分别是谁呢?
第一位是华野三纵第8师师长王吉文,他13岁时就参加了革命,14岁加入红军,在红四方面军中战斗多年,与许世友早有接触。经过长征、抗日战争的磨练,王吉文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级将领。
在华东时期,王吉文很受陈毅陈老总的重视,当时军中将他称为“陈毅袖筒里的小老虎”。攻济期间,他率领8师接连拿下凤凰山、簸箕山、大青山等外围据点,势头异常凶猛。
8月21日,华野8师攻入了商埠,在进攻邮电大楼时受阻。在此防御的整编74师一部共1100余人,整74师孟良崮被歼后进行了重建,兵已不是那批兵,不过武器装备还是补充得很到位,对蒋氏的忠心程度也很高。
这一千多人在172团团长刘炳昆的带领下,依托坚固的工事据守,多次打退8师的进攻。眼看部队迟迟没有突破,王吉文很是着急,他亲临前线指挥,没有做足完本的防御措施,可惜子弹无眼击中了他,最终不治牺牲,年仅32岁。
第二位是华野13纵队第37师政委徐海珊,他和王吉文都是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比起王吉文,徐海珊的经历要更艰难一些,他一生经历过两次肃反,最危险时被高敬亭抓了起来,差点被杀掉。好在他的党性经得起考验,最终恢复清白重新工作。
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后,徐海珊留在鄂豫皖苏区继续战斗,他的家人被反动派抓去当人质,徐海珊仍然没有屈服,最后儿子被杀害,他的革命思想也更加坚定。
徐海珊在1948年2月调任为华野13纵队37师政委,济南战役打响后,他与师长高锐一起指挥部队攻克了丁家山、卡子门、永绥门等阵地。
9月23日,37师攻打济南坤顺门,徐海珊在趵突泉西北张家公馆的前线指挥所指挥作战时,突然遭到敌机轰炸,由于躲闪不及,徐海珊壮烈牺牲,年仅38岁。
除了两名高级干部外,整个济南战役我方共伤亡2.6万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