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11月18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山清岸净,百鸟蹁跹,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在海风吹拂中,“绿”浪起伏,令人无限向往,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向海而行,“碳”索未来。在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恩平市人民政府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举行《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依托深圳市场化优势、蓝碳领域专业技术力量和恩平市红树林生态资源,共同推动蓝碳开发与跨区域合作。

11月20日,蓝碳“深圳模式”全国推广第一单——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将在深圳交易集团总部大楼22楼举行。

恩平蓝碳“第一拍”

沿着绵长海岸线,约5600亩镇海湾红树林是珠三角连片面积最大、保护情况最好的红树林,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形成一道天然保护屏障。

早在2005年2月,恩平市政府就批准成立了镇海湾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于2009年成立保护区护林管护站,近年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已修复红树林面积达 975亩,进一步筑牢生态海岸屏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生态支撑。

红树林保护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投入,更需要以一种可量化、可被广泛认可的方式体现出其生态重要性和保护价值。去年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在深圳开发并拍卖成交,“深圳蓝碳”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最切实可行的价值实现路径。

2024年,恩平市与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达成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战略合作。基于深圳试点经验,恩平市人民政府委托深圳评估中心开展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开发工作,进一步从碳汇计量、底价评估、交易规则等方面完善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此次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的开发和拍卖,不仅以直观的方式体现了红树林保护的生态价值,更是进一步提高红树林保护碳汇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可行性,探索跨区域合作下蓝碳交易联盟的可行路径,逐步搭建可供多种社会力量直接参与的蓝碳交易市场架构,真正实现从实验到量产、从试点到全国的华丽转变。

《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也将进一步深化两地合作,对全国探索完善蓝碳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势必将为恩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注入动力,推动大湾区蓝碳经济发展,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

为自然资源“赋值”变现

恩平市生态环境优越,生态资源是恩平市最宝贵的财富,恩平市还是大湾区核心区生态平衡发展的中坚力量。恩平市拥有林地面积103.91万亩;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水库——锦江水库,总库容达4.18亿立方米;拥有珠三角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林——七星坑原始森林,总面积达10万亩;地质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钨、铜、铁、石灰石、陶瓷泥、温泉等矿产资源。

近年来,恩平市践行“两山”理念,以“一库一贷一中心N转化”机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即建立生态资源库、引入绿色金融、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创新N种转化模式,将分散、零碎的生态资源进行集约化、产业化整合,为山水林田湖矿产等自然资源“赋值”。

截至目前,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已存入整合集体经营性用地538公顷、撂荒地284公顷、林地54311公顷;摸清全市可转化设施农用地8347公顷、水库200多个、可整合开发的水电站14个。这些碎片化的生态资源存入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后,转化为可计价、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产品,交由市场开发运营,最终实现生态价值“变现”。

未来,恩平、深圳两市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开拓自然资源增汇市场,加快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政府、企业、公众与自然保护的“共赢”局面,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恩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