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时光如水,往事如烟。每当我站在江边,看着渡船穿梭往来,总会想起那段在兴化插队的日子。

那时我在渡口摆渡,每天都能看到一个漂亮姑娘过江。她的身影,成了我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1968年的深秋,我和一群扬州知青来到了兴化县西庄大队插队。那时我才十七岁,还是个懵懂的毛头小子。记得刚到的那天晚上,我躺在潮湿的稻草铺上,听着外面的蛙鸣,怎么也睡不着。

"陈建国,起床了!太阳都晒屁股了!"队长老周的吆喝声把我从梦中惊醒。这是来生产队的第一天,我连忙爬起来,抓起锄头就往地里跑。

"你这个城里娃,连锄头都拿不稳,咋整啊!"队长看着我笨拙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这样下去,一天能干啥活?"

"队长,您教教我吧。"我满脸通红地说。

慢慢地,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插秧、收割,也能挑得动百来斤重的担子。特别是住在我家隔壁的王大爷,不仅教我农活的诀窍,还经常给我煮红薯吃。

"娃啊,农活要用心,就像谈对象一样。"王大爷总爱这么说,惹得我直脸红。

1974年秋天,我在田里干活时不小心扭伤了脚。疼得我龇牙咧嘴,走路一瘸一拐的。队长见状,就安排我去渡口摆渡。

"你这脚也干不了重活,去渡口帮帮忙吧。"队长说,"本大队的社员免费,外大队来的收点钱。每天能有五毛钱收入,你留一毛,其余上交队里。"

就这样,我成了渡口的摆渡人。渡口离生产队不远,一条木船,一根长篙,就是我的全部家当。

每天天不亮我就得起床,直到天黑才能收工。早饭就是两个红薯,中午饿了就啃几口干馒头。

日子虽然清苦,但也有乐趣。有时候赶上风大,我就把船系在岸边,看着江水翻滚,浪花飞溅。有时候天气好,就躺在船上晒太阳,听岸边的鸟叫声。

这样平淡的日子过了几个月,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她。

02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江面波光粼粼。我正靠在船边打盹,忽然听见岸边有人喊:"喂,摆渡的,帮我过江!"

我抬头一看,不由得愣住了。岸边站着一个姑娘,穿着蓝色的工装,戴着白色的头巾,皮肤白皙,眉眼如画。特别是那双眼睛,清澈得像江水一样。在这乡下,还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了!"我赶紧撑船靠岸,差点把船篙都掉进水里。

姑娘轻巧地跳上船,我注意到她手里抱着一叠文件,还有一支钢笔别在口袋上。

"同志,你是去供销社吧?"我问道。这条渡口对面就是供销社。

"嗯,"她点点头,眼睛弯成了月牙,"我叫李雨梅,是新来的会计。以后可能要经常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我连忙说,"我叫陈建国,是知青,在这摆渡。"

从那天起,李雨梅每天都要坐我的船过江。慢慢地,我们熟络起来。我知道她是从邻村来的,父亲是县里的干部,她在供销社当会计。有时候她会给我带些点心,说是自己做的。

每天见到她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有时候她来得早,我们就聊聊天。她爱说笑,经常逗得我不好意思。

遇到下雨天,我就把自己的蓑衣借给她,看着她在雨中小跑的背影,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

"陈建国,你说你这个知青,怎么甘心在这穷乡僻壤待一辈子啊?"有一天,她突然问我。

"也不是一辈子吧,"我笑着说,"总有机会回城的。"

"我看你挺聪明的,应该去读书。"她认真地说,"别一辈子就在这撑船。"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我和李雨梅之间似乎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每次她来坐船,我的心就怦怦直跳。有时候她看我的眼神也变得不一样了,总是躲躲闪闪的,却又忍不住看我。

但好景不长,1975年春天,我接到了招工通知,要回扬州去。

03

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心里五味杂陈。回城是好事,可是一想到要离开这里,离开她,心就像被什么揪着一样疼。

最后一次摆渡那天,我特意等到傍晚,想送她最后一程。夕阳西下,江面被染成了金色。船轻轻荡着,就像我此刻摇摆不定的心。

"雨梅,我...我要回城了。"我低着头说,生怕看到她的眼神。

她沉默了好一会才说:"我知道。"声音有点哽咽。

"我们...我们能不能......"我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写信吧,"她突然说,"我等你的信。"说完,她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这是我的地址。"

我接过信封,手微微发抖。就在这时,她突然凑近我,在我脸上轻轻吻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