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是小学重要,还是初中重要呢?
小学教育重要,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我们重视的重点应该落在什么位置上呢?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把孩子小学时的重点放在学习成绩上。而懂得其中道理的人都知道绝不应该把眼睛仅仅盯在学习成绩上,而应该放在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积累上。
我的一位朋友就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的朋友在县教育局担任基础教育股股长一职,他们所在的科室承担着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职责。这其中涵盖了课程设置的规划、教学方法的指导、教师培训的组织,以及教学质量的监控等多个关键领域。
朋友常常深入基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全面而细致的调研。他不仅会走进课堂,观察教学实际情况,还会与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获取最真实、最详尽的信息。
正因如此,他对于全县中小学学生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特长,还是心理状态,他都能精准把握。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科室仅 5 个人,其中 3 个人的孩子成功考入了 985 大学,1 个孩子进入了 211 大学,即便是成绩相对稍逊的那个孩子,也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攻读影像学专业。表哥的孩子更是出类拔萃,目前正在上海交大攻读临床医学博士。
从这个亮眼的成绩表,就能看出他们在孩子的培养上花费了不少的功夫。他们的孩子真的是比其他的孩子优秀吗?还真的不一定,关键应该是他们在孩子的培养上比一般的人更有这方向性和着力点。
就在刚刚,我们一同参加一场同学宴。席间,朋友分享了他前几年连续追踪研究的成果。他所关注的是 2011 届至 2013 届小学六年级(或者五年级,统考的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学生的成绩。他提到,那三年间,小学五年级或者六年级全县统考时,考试人数基本稳定在约 12000 人左右。而排名前 200 名的学生,在三四年后的初中中考时,与小学成绩对比,大约有 20 - 30%的学生依旧保持在前 200 名的行列。其中,最多的一年达到了 30%,最少的一年也有 19%。
再经过三年,到了高中阶段,高考成绩前 200 名的学生中,来自小学前 200 名的基本不超过 20 人,而中考前 200 名的则基本不低于 100 人。此外,在数理化这几门学科上,每年感觉毫无难度、成绩优异的学生多达 150 人左右。
基于这些深入的研究和观察,朋友得出了一个极具价值的结论:孩子在小学阶段,应当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成绩保持在中游以上即可,不必过度拘泥于成绩的高低。而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三这个关键时期,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变得至关重要,特别是数理化这些学科的成绩。
老百姓常说“奶胖不算胖”,这是不是正应了朋友所总结的这个道理呢?
朋友的观点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价值。
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不同阶段对于孩子成长的侧重点始终在不断变化。在过去,可能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但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对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愈发受到重视。
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厚积薄发”,小学阶段的积累和习惯养成,正是为了日后的爆发做准备。而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当前竞争激烈,初中阶段的成绩和态度,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升学和职业选择。
因此,在孩子的培养上,小学阶段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多关注孩子的兴趣培养,多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而到了初中,就要三者并重,以培养孩子的习惯和能力,以保证孩子能顺利地进入高中,为高考打下基础。
亲爱的读者,对于培养孩子是小学重要还是初中重要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