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的怀仁堂内,一场盛大的授衔典礼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体系的正式确立。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共有十位杰出的军事领导人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十位被授予大将,五十五位获得上将,一百五十七位成为中将,以及八百位被赋予少将的荣誉。

在这批受到表彰的将领中,周士第的名字尤为引人注目。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一消息让广大知情者感到惋惜和敬佩。周士第,这位与陈赓一同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军事才俊,在1927年那场震撼人心的南昌起义中,曾担任重要的师长职务,而在那个时期,陈赓仅是一名营长,粟裕则是一位普通的班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4年,一股革命的热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基于对自由和和平的共同渴望,国共两党首次携手合作,组建了一个由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与的革命联盟,共同开启了一场旨在唤醒民族意识、推翻压迫的民族大革命。

在北伐战争中,北伐军以三民主义为旗帜,勇往直前,粉碎了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的铁蹄,为压迫下的民众带来了一线希望。

然而,正当革命势头如日中天时,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的逝世给北伐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国民党内部的右翼势力乘虚而入,试图夺取军队的控制权。1927年,蒋介石公然背叛革命,发起了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清党行动,使得全国范围内的共产党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伐军的征途固然艰难,既有张作霖等北方军阀的威胁,又有蒋介石在南方广州的暗中控制。1927年的七一五政变后,共产国际的代表鲍罗廷被迫离职,共产党在这场政治风暴中遭受重创,北伐战争也因此失败告终。

在这一系列的挫折面前,共产党员们并未放弃希望,他们继续寻求解救民族和国家的出路,在1927年8月1日举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南昌起义,这场起义向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发出了有力的反击。

尽管起义军由于人数不足等原因最终不得不选择战略撤退,但在这场斗争中,周士第与周恩来、叶挺等革命同志并肩战斗,共同经历了这一段艰苦的历史。

1927年7月,当革命势力似乎陷入低谷,蒋介石的反共行动已然铺开。在这一背景下,张发奎决定召开一场表面上称为“反共”的会议,却未明确其真正目的。这场会议安排在南昌起义爆发的同一天,8月1日。

周士第在接到会议邀请时,已通过党内渠道得知一些信息。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勇敢地面对可能的危险,前往参加这场充满未知的“鸿门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前往会议的途中,周士第与同样是共产党员但身份保密的张云逸进行了交谈。张云逸向他透露,当天可能会发生重大事件,提醒他要小心行事。

尽管周士第对蒋介石的暗中行动并不完全清楚,更不知道南昌起义已经在几个小时前开始,但他坚定地走进了会场。刚刚开始深入交流,他们的上司李汉魂突然出现,直接警告周士第,与中共继续往来将是一条死路。

李汉魂对周士第的革命决心估计失之偏低,面对李的劝诱,周士第坚定不移地回绝道:“我们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屡创佳绩,张发奎能有今日之地位,全赖共产党的鼎力相助,以及无数共产党员的壮烈牺牲。现今若随汪精卫倒向‘分共’‘反共’之路,无异于自寻绝路!”

周士第没有等到会议的开始,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会场。在离开的途中,他偶遇了旧日的战友,73团的干部许继慎。从许继慎那里,他获悉了南昌起义的详细情况,这一消息让他震惊不已。于是,他急忙返回73团团部,恰逢聂荣臻也在此地,两人立刻着手安排,将所有可靠的部队调往南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下午,早已做好出发准备的起义军第25师踏上了前往南昌的征程。在途中,他们遭遇了李汉魂的拦截。但在周士第等人的果断指挥下,不仅成功击退了李汉魂的部队,还缴获了敌人追击时使用的一列火车。

周士第与部队成功抵达南昌后,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被任命为第25师的师长。而在那时,未来的十大将军之首粟裕担任起义军总指挥部的警卫班班长,而同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陈赓,当时则是第二军第三师第六团的第一营营长。可见,周士第已经是起义军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之一,成为我军武装力量的主要领导者。

南昌起义标志着针对反动国民党的武装斗争的开始,这一事件在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起义一经打响,南昌便成为了革命力量的汇集地,各路志士仁人,无论是国民党内的先进分子还是热血青年,都纷纷赶来加入。此外,来自附近地区的工人和农民也纷纷响应,加入到起义的行列中,共产党员借此机会凝聚了强大的力量,为中国大地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据当时的起义军参谋长刘伯承统计,参加起义的人数超过了两万人。鉴于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加之当时的战略形势,决定不宜长期驻守南昌,于是在8月5日,起义军开始向南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撤离过程中,周士第率领的第25师负责掩护起义军的后方,他们在面对蒋介石派遣的清剿部队时英勇抵抗,成功击退了李汉魂、张发奎等人的进攻。

蒋介石的执迷不悟,导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这不仅让人感到惋惜,也对蒋的行为深感愤慨。起义军撤出南昌后,蒋介石命令部队追击。起义军在艰苦的条件下,跋涉山林,途径抚州、瑞金、会昌等地,既要与自然环境作斗争,也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阻击。

在抚州等地,受蒋介石命令的国民党军阀钱大钧、黄绍竑试图歼灭起义军,但经过数次战斗,起义军均以胜利告终。抵达会昌附近时,一直执行后卫任务的周士第所率领的第25师因其卓越的指挥能力,再次被指派执行攻击敌军的任务。这场攻坚战异常激烈,周士第回忆道:“我命令师部司号长吹响了25师的冲锋号。”

随着师部号令的响起,整个战场上各个团、营、连的冲锋号声此起彼伏,回荡在蜿蜒的山岗之间。战士们勇往直前,即便目睹前方战友接连倒下,他们仍旧毫不犹豫地向敌人冲去,他们的牺牲,不仅是为了保护同袍,更是为了给压抑已久的中国大地争取到了一线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昌之战最终以我军的胜利告终,作为师长的周士第功不可没。战后,他没有追求个人的荣誉,而是继续携带着自己的初心和理想,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战役过后不久,我军进入了三河坝地带,并在该地区进行了精准的兵力部署,周士第在这一过程中,做出了他人生中最具争议的决策。

到了1927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红军的先头部队抵达三河坝地区,主力部队随后到达并决定向潮、汕方向前进。朱德、周士第等领导的二十五师以及第九军教导团,共计三千余人,留守三河坝,利用地形之利,准备对敌军进行阻击。

在三河坝,周士第和朱德的部队首先对地主势力进行了整顿,推翻了地主的统治,实施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并号召群众起来反对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这使得他们获得了当地民众的广泛支持。这些身着蓝衣、头戴红领巾、脚穿草鞋的战士,以其亲民的形象赢得了人民的喜爱和邀请,不再只能在寒冷的庙宇或野外过夜,而是被民众热情地邀请入住家中。周士第等领导与百姓们关系密切,许多接触到他的民众甚至未曾意识到他的师长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满目疮痍的中国,平静总是短暂的。在三河坝地区短暂驻扎后,我军接到了敌军钱大钧计划通过松口偷袭的情报。朱德与周士第立即采取行动,利用夜色和河上的渡船,秘密调整了部队的驻扎位置,做好了迎敌的准备。

他们不仅在汇城附近的丘陵、山顶和河畔构筑了防御阵地,还提前安抚了民众,确保了他们的安全。主力阵地设在梅江、韩江等天然屏障,以期将敌军拒之门外。几日后,钱大钧带领的一万多国民党士兵追至三河坝,战斗随即爆发。

我军哨兵在山顶发现敌军先遣队并及时报告,成功驱逐了试图占领有利地形的敌军。随后,钱大钧下令对我军阵地进行炮击,并多次尝试冲锋,但在朱德和周士第的坚决指挥下,我军守住了阵地,未给敌军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接下来,国民党军队尝试水路进攻,用抢来的民船试图渡河,遭到我军的激烈反击,敌船被重创,敌军士兵在岸上的冲锋也被我军迅速击退。就这样,我军在三河坝成功阻止了钱大钧的一万多军队,阻止了他们的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天,三河坝已是战火纷飞,敌军见直接攻击无果,试图绕到我军后方实施围攻。在人数上处于劣势的我军,面对敌军的包围,不得不进行战略性撤退,保存实力,以便未来继续战斗。

在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里,激烈的炮火交锋让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绵战斗,我军虽对敌军造成了显著的损害,敌方伤亡惨重,但我方亦损失惨重,超过千名战士壮烈牺牲。在撤退的决定下,周士第与朱德急需重新与党中央建立联系,遂指派25师的王景云前往香港寻找党的联系人。

随后,在长途跋涉中,由于资源的匮乏与自然环境的严酷考验,部队遭受了重大损失,队伍士气低落,人员减少。而前往香港的王景云音讯全无,情况堪忧。到了江西信丰县,党组织决定,以周士第社会经验丰富、机智且有担当,派他前往香港续找组织。

周士第于是离开了战友,前往香港。他离开后,朱德鼓舞士气,他说:“南昌起义虽然失败,失败是暂时的。蒋的军队虽强,但内部矛盾重重。只要他们内斗,我们的机会就会来临。”这番话后来被历史验证,残余部队在朱德的率领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找到了党组织。

周士第在香港的寻找过程充满艰辛,白色恐怖之下,寻找党组织变得异常困难,他自己也多次陷入危机。不幸中,周士第患上疟疾,身心俱疲。在这关键时刻,遇到了陈超鹏,从他口中得知广州起义的失败和严峻的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香港未等到党的指示,周士第决定前往南洋,这一决定让他后悔莫及。

1931年,周士第在异国他乡得知邓演达领导的反蒋运动,积极参与,并加入了“黄埔革命同学会”。在被捕后,幸得宋庆龄营救,而邓演达等人则遭遇不幸。

1933年,周士第参加了国民党第19路军,并参与了福建事变。在事变中,他虽职位不高,但活跃于运动中心,宣扬自由解放思想,可惜事变最终被镇压。

同年,潘汉年与张云逸来福建谋求合作,周士第主动牵线,向党汇报情况,表达归队意愿,得到肯定回应。随后,福建事变失败,周士第建议蔡廷锴等投靠苏区,但最终计划落空,众人遭陈济棠背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逃亡过程中,周士第最终回到江西瑞金,经历五年流浪后重归党组织,抗日战争中担任120师参谋长,立下汗马功劳。

建国后,周士第被任命为防空军司令,为新兵种立下了不朽功勋,在抗美援朝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周士第的一生是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传奇,他虽曾远离党组织五年,但他的忠诚与贡献,为人民和国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1979年,周士第在北京辞世,党和人民对他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革命精神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