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泰伍

“花梨靡刻而文,乌樠不涅而黝”。这是500多年前,海南大才子、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在《南溟奇甸赋》一文中,对花梨等海南物产的赞美,其中花梨不用雕刻而纹理如云彩一样奇美,乌樠不用渲染而乌黑发亮。

对于海南地方物产的奇异,海南历代史籍多有记载,如清乾隆《琼山县志》载:“琼多异物,果如槟榔、椰子,材如花梨、凤眼,香如沉水、油速,皆中土所无而琼独产之。”海南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茂盛的热带雨林,孕育出了质优纹美、清香四溢的花梨等各种树木。

黄花梨不仅是名贵树种、珍稀木材,其在药用价值方面和本土民俗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省博物馆征集的黄花梨材质的木工工具。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国强 摄

药用价值

海南“黄花梨”的名称是近代才有的,“花梨”这一名称在古代史籍中有不同写法,如花榈、榈木、花黎、花狸、文木等。海南黄花梨的开发与药用源远流长,其天然降香成分的药用价值,以及替代降香的作用,海南地方文献史籍和各地中医药典籍中多有记载。

如正德《琼台志》载:“花梨木,产崖、昌、陵。《格古要论》:出海南,其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微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广人多以为茶、酒盏、床料。”

唐代医学家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有花梨的药用记述:“味辛,温,无毒。主破血血块,冷嗽,并煮汁及热服。”成书于五代时期的《海药本草》中也有花梨的药用记载:“主产后恶露冲心,癓瘕结气,赤白漏下,并剉煎服之。”

在海南民间,黄花梨的药用部分称为花梨格或降香檀,主要指其树干和根部的心材。

1959年出版的《中药志》对花梨药材也有类似的表述:“味辛,性温。有行气活血、止痛、止血功能。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

1992年出版的《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中,有海南花梨的药材性状和功效的详细表述:“本品为近圆柱形、常扭曲的长条,或为不规则的片块,长短大小不一致,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刀削痕及纵长线纹。质细致而坚重,能沉于水,难折断。劈裂后裂面粗糙不平,显油质。火烧时冒黑烟,香气浓,烧后残留白色灰烬。气香,味微苦。以质坚结而硬、无枯木、紫棕色、烧之气香浓者为佳。辛、温。归肝、脾经。行气化淤,止血止痛,辟秽。用于风湿性腰腿痛,心胃气痛,吐血,咯血,金疮出血,跌打损伤。常用量3~10克。”

此外,海南黄花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因内火旺盛引起的不适症状,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这一特性使得黄花梨成为治疗热病的重要药材。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海南昌江、东方、白沙、乐东等市县,设有药材收购站收购黄花梨。这期间,黄花梨除了作为药材使用,也用于生产各类工艺、家具等用品。

黎族医药

黎族是较早开发海南岛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过程中,黎族人民与黄花梨结下千年不解之缘。可以说,黎族先民是最早认识、发现和利用黄花梨的拓荒者,也是黄花梨文化开创者。

黎族先民很早就认识黄花梨的木性特征,并从山中砍伐黄花梨树木用以盖房,制作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用黄花梨制作的生产工具经久耐用,在黎族山区常见的黄花梨生产工具有犁、耙、刀把、铲把、牛轭、木铲、木锄,以及黎族妇女织布用的腰织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族黄花梨制陶拍刀。陈泰伍 摄

黎族先民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黄花梨,已无从考据,但黄花梨产自海南黎山之中却多见于古籍。明代嘉靖年间,顾岕到儋州任职,1527年离开海南到安南,追忆起在海南的见闻,写下《海槎余录》,其中提到:“花梨木、鸡翅木、土苏木皆产于黎山中。取之必由黎人。”宋人赵汝适《诸蕃志》中首次出现“花黎”的名称:“海南,汉朱崖、儋耳也。四郡凡十一县,悉隶广南西路,环拱黎母山,黎獠蟠踞其中……土产沉香、蓬莱香……花黎木、海梅脂……其货多出自黎峒。”

黎族先民在采伐、使用黄花梨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黄花梨的药用功效,实践摸索出一些黎族药方。根据《海南黎药》和《黎族常用草药图本》的记述,黄花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血管循环,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对于因血瘀引起的各种疼痛、肿胀等症状,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此外,黄花梨也可以用于治疗肝硬化水肿、风湿痛、皮肤过敏等症状。

近年来,黎族民间制作的黄花梨叶茶具有清热解毒、安神静气、健脾开胃的作用,对于精神焦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黄花梨笔筒。陈泰伍 摄

民俗文化

在海南民间,黄花梨不仅被视为珍贵的木材资源,更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许多与黄花梨相关的风俗习惯。

祭祀与祈福。在海南的传统习俗中,黄花梨被视为靠近神明的神木、祥瑞之木。因此,在家族祠堂、寺庙等场所的神灵牌位、神龛佛像,以及祭拜祖宗的八仙桌、祭神的公祖轿、摆放香炉的翘头案等,大多采用黄花梨精心制作。在海口市长流镇博抚村,有尊制作于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的公祖“龙轿”,高188厘米,长宽各78厘米,重200多斤,选用上乘的黄花梨木精雕细琢而成,所雕刻的题材丰富,有人物、祥禽、瑞兽、花果等吉祥图案。每逢春节及农历五月公期,抬“龙轿”巡村已成为该村的一大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副海南民居黄花梨木门。陈泰伍 摄

辟邪与保平安。海南人认为黄花梨具有辟邪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佩戴黄花梨制成的手串、佛珠等饰品,以求保平安、避邪恶。

家具制作与收藏。由于黄花梨木材的珍贵性和美观性,海南人还热衷于用其制作家具及各种生活用具。这些家具和用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被视为一种艺术品和传家宝。早前,在海南的许多家庭中,都可以看到用黄花梨制成的桌椅、床榻等家具。这些家具不仅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更成为海南地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俗景观。

应急药用习俗。除了黎族将黄花梨作为药材使用外,汉族民间还形成了许多与黄花梨相关的药用习俗。如遇到头痛、腹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时,人们会用黄花梨熬水吞服;遇到创伤时,则研碎黄花梨外敷伤口。因此,过去海南人家中有不少黄花梨家具,如茶几、香几、花几、桌椅等有多处缺口,正是遇病痛应急,刀砍斧削所致。

(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