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每日欣喜不断
作者: Yongjun Park
在模型界,“神作”从来都不是轻易定义的词汇。但今天,iN毫不犹豫地用这个词形容Yongjun Park与他的Master Solid团队带来的这件《星球大战》死星模型。以1.2米直径的庞大体积重现未建成的死星,他们不仅让电影中的科幻幻想成为现实,还将模型创作提升到了艺术与匠心的全新高度。这是一次对时间、耐心与想象力的挑战,更是一次模型界的荣耀加冕。
破碎的星球,完成的艺术
死星,这颗《星球大战》系列中无比经典的空间站,象征了银河帝国的统治力量。它是冷酷的,也是极具美感的。而Yongjun Park这次选择了重现“在建状态”的死星,这一独特的切入点让作品充满了动态叙事感:破损的外壳、层叠的钢架结构,以及交错的内部细节,都让这颗星球充满了未完成的张力。
这样的设计不仅需要对原型进行深度解读,更需要模型创作者在设计阶段付出极大的创造力。大部分人或许会选择完成状态的死星作为目标,因为它既完整又经典。但Yongjun Park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死星的“建造过程”,选择这一挑战难度更高、表现力更强的方向。他说:“这是一件心态和毅力的考验,而不是单纯的复制。”
模型表面的细节雕刻可以说是震撼人心的。从钢架、施工层到外壳断裂的边缘,模型无处不充满真实感。尤其是在建区域,那种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金属骨架结构,像是一幅关于未来工业的科幻画卷。每一个断裂的外壳下,都藏着数百甚至数千的小型组件,它们共同组成了这个庞大的“在建死星”。这种细节不仅是技艺的体现,更是创作者对时间与耐心的巨大投入。
在这样一件震撼的模型中,灯光效果无疑是另一颗璀璨的星。死星表面的灯光点缀,是电影中对其庞大规模的一种视觉化表达。Yongjun Park没有止步于简单的点亮,而是通过精确分布的灯光,增强了死星的层次感与真实感。
模型上大小不一的光点仿佛是星际工程的缩影,既展现了死星作为一座空间站的繁忙状态,也让整个模型看起来仿佛真的处于建造的过程中。这种灯光设计让作品在视觉上有了动态的张力,模型不再只是静止的展示品,而是一段正在发生的“故事”。黑暗背景下的光点交织,赋予死星一种既冷酷又壮丽的气质。
这件作品的灯光设计还特别考虑了层次表现:外壳未完成部分透出的灯光,与深埋内部的光源形成了对比。黑暗与光明之间的交织,生动地还原了电影中死星建造时那种科幻氛围。整个灯光系统经过了精密的布线和设计,作者耗费了大量时间确保每个光点都能准确地表达出其应有的位置和作用。
Yongjun Park在创作期间,经历了无数次推倒重来。在他的自述中提到,这件作品不仅是对《星球大战》的致敬,更是他创作生涯30年的一个中期总结。通过这件作品,他希望重新触摸到最初的创作初心,也希望为模型创作赋予更深的意义。这颗死星的每一个破损面、每一个光点,仿佛都在讲述着他两年来与时间、细节、耐心的斗争。
作者在制作中经历了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甚至在工作间的台灯下熬过无数个深夜。他坦言,这种漫长的制作过程是一次心态上的磨炼。从最初模糊的想法到如今清晰的形态,他完成的并不仅仅是一颗死星,而是与自己的对话。
他将这件作品称为“工作日记中的最后一章”。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总结,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他说:“这不是关于作品好坏的问题,而是关于创作的意义。”通过这颗死星,他让我们看到了模型制作作为一门艺术的另一种可能性。
这颗死星模型将“神作”的定义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它不仅是对模型创作细节的极限挑战,也是创作者精神世界的物化呈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