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毛主席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期间,曾经和他谈及自己青年时代的经历。毛主席告诉对方,自己读师范的时候,以笔名“二十八画生”登报结交长沙各界有志青年。比较有意思的是,毛主席用交到了“三个半朋友”来总结自己的这段交友过程。这“半”个朋友指的就是后来主持过中央工作的我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毛主席说他是“半个朋友”,原因在于,李立三在初次会面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和毛主席之间在思想方面的差距巨大,竟然失去了继续交流下去的勇气,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就告辞而去,所以他和毛主席的交往也就没有了下文。虽然没有和毛主席保持联系,但是李立三并没有中止自己追求革命真理的脚步,终其一生,他都在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
早期工人运动杰出领袖
1899年,李立三出生于湖南醴陵。他出生于一个“出入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教育世家,李父是清末秀才,才华过人,长期在家乡的私塾执教。按照李父的设想,李立三应该接受传统教育,先成家后立业,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然而李立三骨子里,就缺少安分守己的基因。进入青春期之后,李立三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以革命的形式,去除封建社会的一切不公平和不公正,建设美好新社会变成李立三心中压倒一切的远大抱负。20岁的时候,他不顾父母的反对,踏上了赴法留学之旅。在法国期间,李立三积极参与了留学生组织的进步运动。1921年,他回到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年末,李立三奉中央指令,向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报道。
时隔数年之后再次发现,李立三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了。毛主席欣慰他的成长,建议他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并将他推荐给了刘少奇同志。在指挥安源路矿罢工的过程中,李立三成为刘少奇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他们并肩战斗,积极扩大党组织在工人无产阶级中的影响力,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将安源罢工形成的反压迫高潮推向全国。李立三在安源积累了丰富的工人运动经验,组织上根据他的特点,先后将他派往上海、汉口、湖北等地组织和发动工人运动。李立三对于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引导工人斗争颇有心得,1927年,他连续领导了三次参与者达到数十万之多的反帝示威游行,在社会上影响深远。
“我没有里通外国”
从工人运动中走出来的李立三很快受到中央重用,他在五大和六大期间连续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和宣传部长等重要职务,成为我党的实际领导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李立三是党内较早提出应当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同志之一。南昌起义期间,他担任了前敌委员会委员,负责协助书记周恩来的工作,主持起草了一部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并在起义之后,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中央做出了总结和汇报。井冈山会师之后,李立三旗帜鲜明地支持毛主席倡导的以工农武装割据为主要形式的斗争方式,和周恩来一道,成为党内支持毛主席军事领导地位的最积极支持者。虽然李立三革命功勋卓著,但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他还是犯下了左倾错误。
1930年,受共产国际影响,李立三对国内斗争形势产生了盲目乐观,主张各路红军集中攻打国民党势力盘踞的大中型城市,来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在反动势力根基已牢的情况下,执行这一策略的红军部队损失惨重,并造成已有根据地严重萎缩。在瞿秋白、周恩来等人的帮助下,李立三及时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偏差,交出了中央领导权力,远赴苏联开展我党与共产国际之间联系的工作。1946年初,再次回国的李立三全面参与了东北解放和与国民党方面的谈判。新中国成立后,李立三先后担任了劳动部长、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和政协常委等职务。对待工作,李立三以千百倍的热情积极投入,他希望可以弥补自己在国外耽搁的时间。
进入特殊历史时期之后,李立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他没有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原本可以平安过关。不过,当别人要求他撰写以前共事过同志的黑材料时,遭到了他的断然拒绝。为此,李立三承受了旷日持久的批斗。1967年6月,68岁的李立三身心俱疲,留下一封只有一句话的绝笔信之后,选择了自我了解。信上端端正正地写着几个大字“我没有里通外国”,这也是李立三对于自己与苏联女人结婚一事做出的最后澄清。13年后,中央为李立三彻底平反,并选在李立三苏联夫人生日的这一天,为他举行了追悼仪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