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征文#

于振甲首次出场,是在一次黄河溃决之后,村庄被淹,数万百姓遭殃,死伤者众。

只听见有人一遍又一遍喊:“江宁大老爷,奉旨沿河赈济灾民,尔等不可乱逃乱蹿。”

接着,在船上的于振甲未等船靠岸,便快速跳入水中,游到还活着的灾民面前,将其接上船,命人赶紧救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他还发现了这次水灾的“罪魁祸首”靳辅,虽然靳辅实际上是被冤枉的,但是当时于振甲认定靳辅是罪人,却仍将其救上船,给他药喝。

于振甲对靳辅说:“你就是靳辅,安徽巡抚,还活着,里下河七州县,成了鱼虾之国,都拜你老兄所赐,你可不能死,你要死了,那几万人的冤魂,到哪儿去找你。”

随后,康熙下旨派于振甲将靳辅递解进京。临走时,于振甲还不忘将家里的鸡蛋收了,让母亲留着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的几个场景,于振甲的人物特征被表现得淋漓精致。

首先,于振甲爱民如子,百姓遭难,他身体力行,冲在前面救治灾民,与前面躲在背后的河督大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次,于振甲清廉,他在船上穿的衣服,还有明显的补丁,可见一件衣服穿了很久都没有换过,破了洞就补回去继续穿,家里仅靠几只鸡下的蛋生活。这一切,再次与吃得发福的河督大人形成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次,于振甲非常孝顺,凡事都以母亲为先,母亲说什么他听什么,从来不敢违逆。有人说这方面,于振甲更像一个妈宝男,没有任何自己的主见。

最后,为官正直,秉公办事。他虽认为靳辅是罪人,但却没有任由其死在河道上,而是想方设法将人救了,让律法去评判靳辅的罪过。当明相的下人想在押解路上给靳辅放水时,于振甲明确拒绝,不惧怕权贵,可谓是朝廷中的一股清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怎么看,于振甲都算一个难得的好官,但是谁知,正是这样一位好官,曾经前后两次,祸害了几百万的百姓,导致哀鸿遍野。

他的失败,其实早在他押解靳辅入京时,就埋下了伏笔。

当时于振甲与靳辅同在马车上,他见靳辅在看治河的书,于是大言不惭表示:在我眼里,黄河不是难事,古人有教训,大禹治水,以疏为主,无非就是拓宽河道,深挖河床,高筑堤坝,纵他有天河下来,也是无妨。

他那时还不知道,正是这样的治河观念,会让他在治河中导致黄河溃决,几百万百姓被淹,以求自尽赎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听命令,致三省百姓家破人亡

于振甲第一次令人抓狂,是因为拒不配合靳辅和陈潢的计划。

当时,靳辅作为河道总督,带领陈潢一起治河,他们筑了减水坝,又以束水攻沙为治河方针,已小有成就。

但是治河的工程太大,没有完全准备妥当,汛期就来了,黄河河水又一次开始“张牙舞爪”。

靳辅对自己的工程很有信心,他说:“高家堰工程是最早竣工的,六道减水坝非常坚固,我很放心。清水潭工程,我带着63名河道官员,吃住在大堤上,亲自督办,可是现在,青条石出了问题,我有点担心。”

接着又问开皂工程,陈潢打包票,出了问题要他的脑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有两个地方是很危险的,一个是黄河入海口,还未动工,之前又被一个贪官弄成豆腐渣工程,里面还是空心的,完全没有防御之力。

所以陈潢建议,这个堤就不要了,在汛期水位最高的时候炸掉这个堤,最多就是把桃源县淹了,但是能保住其他减水坝。

一旦减水坝毁了,是要祸害三个省的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源县,刚好是于振甲管辖的地方,他作为桃源县的县令,爱民如子,天下共知。

但是当陈潢向于振甲提出这个要求时,于振甲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陈潢让桃源县的村民全部撤离,所需银两由河道上赔付。也告诉于振甲,桃源县的堤是空心的,根本挡不住洪水,而且今年六个工程基本都竣工了,要是这个汛期过去了,明年就能起大作用,但是如果出了问题,江苏,山东,安徽三省都会被淹。

很明显的利弊,桃源县可以换三个省的安宁,而且桃源县的村名也不会有生命危险,还能获得赔付。

但陈潢好说歹说,于振甲都不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振甲认为,他们河道上的工程并没有什么起色,汛期来了,就会往他们县泄洪,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原因无非两个,一是他自认清廉,不相信河道上的官,不信靳辅和陈潢的能力,也觉得他们是一名贪官。

二是于振甲看重名声,如果桃源县撤离,他一定会被百姓指责,名声就坏了,所以他不愿。

最后他还带着桃源县的所有村名跪在河督府求情,最后是靳辅搬出康熙皇帝,才让于振甲勉强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最后,所有村民撤离,于振甲却没走。计划好的决堤放水,因为于振甲的母亲不愿走,所以于振甲没走,所有百姓也回来了。

于振甲带着百姓护堤,不让陈潢炸,最后河水泛滥,毁了萧家渡,淹了三省百姓,靳辅和陈潢都心痛不已,晕厥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呈给朝廷的奏报这样写道:“天祸江苏,洪水肆虐,无禾无麦,无蔬无果,官仓匮,民储罄,市贩绝,斗米千钱,斗米三千钱,斗米五千钱。贫者饥,贱者饥,富者饥,贵者饥,老者饥,壮者饥,妇女饥,儿童饥,六畜饥。卖田,卖屋,卖牛马,卖车辆,卖农具,卖衣服,卖灶具。食树皮,食石粉,食泥,食纸,食丝絮,路人相食,食人者为人所食,亲友不敢相过,食人者死,忍饥者死,疫病死,自尽死,饿殍满道,白骨盈野。”

这是于振甲第一次引来的祸端,毁了三省百姓。直到康熙给他升了官,命他统领三省的救灾事宜。

于振甲深入灾情现场后,一天一个奏报,才明白自己造了多大的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负治河,致几百万百姓受难

靳辅被革职,陈潢也死在禁锢的那间屋子后,康熙彻底将治河的事情交给了于振甲。

按于振甲的治河方式,拆了靳辅陈潢的减水坝,拓宽河道,深挖河床,高筑堤坝。

但最终导致了又一场大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振甲治河无术,治河同年,黄河大决,兰考以东,七十二处同时溃决,淹没四十二万顷良田。

于振甲两次投水自尽,皆被救起,最后负荆进京,称自己为决河总督

那么,于振甲两次祸害了几百万的百姓,为何康熙还会让他治河呢?

根据全剧来看,康熙让于振甲治河,有以下几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因为于振甲很倔,他是除靳辅陈潢之外,少数的清正廉明的官。

按照河道上以往的情况,靳辅和陈潢来之前,河道上的官都是不作为的,只靠这个贪钱,完全不会治河也不想治河,最后钱花了,全都进了贪官的口袋。

但是交给于振甲治河,康熙能够确认,这钱于振甲一分都不会贪,会把钱全部落到实处。

既然都不怎么会治河,那么把差事交给清廉的于振甲,起码河道上的风气不会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到了后期,康熙的治河主张与陈潢是有出入的,两人有很大的分歧。

康熙觉得花少的钱就可以达到效果,而陈潢却要大兴土木,做很多工程。

陈潢也是一个倔脾气,他对治河有些超越一切的自信,所以他抗旨不遵,没有按康熙的意思办,这也导致康熙心里一直有疙瘩。

而这个时候,于振甲是现在康熙这一边的呀,所以,康熙让于振甲治河,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很自负,想按自己的想法来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于振甲虽然很固执,但是他也能转变自己的思想,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事情。

所以在于振甲治河失败后,康熙再拿出陈潢死前写的河防述要,于振甲接受了。

一直不支持靳辅陈潢治河的人,一旦认可了他们,用了正确的方法,再加上于振甲的亲力亲为,把钱全部花在黄河上,治河也就不难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泪目的靳辅

其实康熙是给了于振甲一次试错的机会,虽然代价非常大,但是于振甲治河成功,却利在千秋。

这也许就是康熙最终想看到的结局吧,他让于振甲试错,是帝王无情,但黄河治理成功,却是他目光长远,造福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