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在一次总参会议结束后,罗瑞卿笑着和大家唠起家常。

有人好奇地问他:“你儿子去哪个部队工作了?怎么好久没见他了?”

罗瑞卿叹口气道:“我也不清楚,他都‘失踪’大半年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旁的张爱萍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过了几天,他来到核基地,找到了正在忙碌的罗箭,问道:“你怎么不给你爸爸写封信?”

罗箭究竟在从事什么工作?他又为何不给父亲写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踪”的罗箭

1964年的一天,总参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罗瑞卿见到了许多年不见的老战友。

会议结束后,他提议让大家一起留下来,到他家吃顿便饭。这时,其中一个战友问道:“小青现在怎么样?好久没见他了,他现在在哪个部队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青”是罗瑞卿儿子罗箭的小名。他出生在延安,是靠着所有革命同志共同抚养长大的。众人一直将他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

罗瑞卿听后故作苦恼地叹了口气道:“谁知道这小子跑哪去了?半年前就留了一句‘有紧急任务,归期未定’,就再也没回过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今天为止,都已经‘失踪’大半年了!”

众人听后纷纷担心起来,但见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又感到奇怪。哪有儿子“失踪”,当父亲的还笑得这么开心的?

众人当即猜到,罗箭或许是去执行什么保密任务了,罗瑞卿知道一些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当即没再细问,之后便一起结伴到罗瑞卿家吃饭了。但一向耿直的张爱萍却听到了心里,他误以为罗瑞卿真在为找不到儿子而发愁呢!

过了两天,张爱萍来到马兰核基地视察工作。等忙完后,他开始在人群中搜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一会儿,他便找到了一个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的高大身影。他一眼就认出,这人就是罗瑞卿的儿子罗箭。

他当即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罗箭一抬头,发现是首长,连忙停下手中的工作,敬了一礼道:“首长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爱萍笑着说:“听说你成中尉了啊,干得不错啊!就是瘦了点,平时别总是顾着工作,忘记吃饭啊!”

两人唠了几句家常后,张爱萍又说道:“我这次来,除了视察基地,还是专门过来看看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父亲现在找你找得很急,你怎么也不知道给他写封信啊?”

罗箭却摇摇头道:“咱们的工作可是绝对保密的,怎么能随便和家人联系呢?”

张爱萍却道:“你不提你在哪里,在干什么工作不就得了?给你爸爸报个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罗箭依然拒绝道:“大家都没写信,连周总理都要严格执行,我怎么能是例外呢?”

“而且我觉得我爸爸应该知道我在哪里,在干什么,所以不用担心。”

他猜得没错。罗瑞卿当时是国防工业的专委办公室主任,协助周总理主抓核武器研发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核工业的内部工作,他当然全都知情。而从事原子能专业的儿子,突然在这个关键节点“消失”,随便想想也能猜到他究竟去了哪里。

而他所说的“儿子已经失踪大半年了”,其实也是一句明知故问的玩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爱萍恍然大悟,他不禁笑道:“你们父子俩倒是心有灵犀,我倒成了‘多管闲事’的了!”

说罢,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爱萍、罗箭等一众开国将帅和科研人员们齐聚在白云岗指挥所,参观了试爆的全过程。

巨大的蘑菇云升空后,观察所传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箭喜极而泣,他激动地总结着各类数据,得出最终结论:“我国的第一枚原子弹的当量,与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的那枚相当。”

消息一出,瞬间轰动了全国。这意味着我国彻底告别了那个“军事弱国”的称号,正式跻身军事强国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对原子弹研发作出了巨大贡献,罗箭被国家授予三等功勋奖章。

这份喜报立即发送到了他在北京的家中,四方街邻得知消息后,纷纷赶来庆贺。

罗瑞卿收到消息后,激动地笑起来:“好小子,竟然在闷声干大事,果然没让我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罗箭终于回到了阔别大半年的家中。提前得知消息的家人早早等在了门口。

罗箭本想将这半年的工作向父亲做一下汇报,岂料罗瑞卿却摆摆手说道:“先不谈工作,你立了大功,我们要好好给你庆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我们去全聚德,爸爸请你好好吃一顿烤鸭!”

罗箭看到了父亲眼中的骄傲与自豪,心中顿时涌出一片暖流。

当初他学原子能,立志要报效国家,其实都是因为父亲的影响。如今他取得成就,也离不开父亲的教导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传身教

1938年,罗箭在延安出生了。此时,罗瑞卿正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的副校长,每天协助毛主席工作。

由于太过忙碌,在儿子出生的前几个月里,他根本没多少时间与孩子相处。儿子的小名“小青”,还是委托战斗人白戈同志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罗箭刚满一岁时,他又临危受命,率部东渡黄河深入敌后,创办抗大分校。

直到五年后,他才再次回到延安。由于父亲的缺席,幼小的罗箭对这个父亲十分陌生。

罗瑞卿虽然一心扑在国家和部队上,但心里其实一直都记挂着自己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和儿子拉近距离,他便总是抽空抱着儿子讲以前战斗的故事。

在讲到红军时期,他在保卫中央苏区时被敌人的一颗子弹穿破头颅,最后又是如何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活下来,罗箭震惊不已。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也明白了父亲的革命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像父亲那样,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罗箭终于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在他填报大学志愿时,罗瑞卿第一次给他提了建议:“我认为,你去学数理化比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文化,为国家打了一辈子仗。现在国家和平了,我们却不知道该怎么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我想,现在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发展人才。毛主席说要科技兴国,该怎么打好‘科技’这场仗,还得靠你们这一代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在父亲的教诲下,罗箭决定报考原子能专业。他决心要为国家研发出第一颗原子弹!

看到孩子们都要正式迈入社会了,罗瑞卿还将他们的名字改为了“箭”、“宇”、“原”,期待他们能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罗箭最想去的是陈赓将军的哈军工学院,但这个学校非常难考。

罗瑞卿便提前给他打好预防针:“我不会给你拉关系,以后考不考得上,能走到哪儿,都得靠你自己!”

就这样,罗箭先去中科大读了三年,然后又靠着自己的努力,转到了哈军工学院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院里,他曾听过邓稼先、于敏以及程开甲等人的课程。

在这些专家的教导下,罗箭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质的飞跃,他也最终成为国家的精英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被调到新疆的核试验基地工作,条件非常艰苦。

但罗瑞卿却从来没有提过让他回北京。他说,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要扎根在祖国最需的地方,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有像罗瑞卿将军这样的革命先辈,国家才会慢慢强大。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又将自己的使命和光荣传统交到了下一代手中。

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远不会消逝,他们所留下来的红色基因也会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