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爸,您别这样……"我追着父亲的背影,看着他在清晨的寒风中快步向前走。老人颤抖的双手紧握着装有钱的信封,执意要塞进姑姑家的信箱。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有些伤痛,不是时间能够抹去的。

人们常说,患难见真情。可有时候,恰恰是在危难时刻,我们才真正看清那些原本以为牢不可破的亲情纽带,是多么的脆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我的父亲叫陈守信,这个名字很符合他的为人处世——重情重义,言出必行。他年轻时在机械厂当工人,虽然收入不高,却把我和妹妹抚养成人,还时常资助远在上海的妹妹陈淑梅——也就是我的姑姑。

那是个春暖花开的午后,父亲正在院子里修剪他心爱的月季。突然,他捂着胸口蹲了下来,脸上沁出豆大的汗珠。我赶紧扶他进屋,给他倒了杯温水。

"爸,您这身体状况必须去医院检查。"我坚持道。

父亲摆摆手:"可能是天气转暖,劳动过度了。休息一下就好。"

但这次,我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带他去了市里最好的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当拿到检查报告的那一刻,我的手不住地颤抖——胰腺癌,中期。

"守信,上海有个专家,在这方面很有研究。"主治医生建议道,"建议你们去找他看看。"

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沉默了很久。我知道他在想什么,那个专家在上海,正好在姑姑家附近。姑姑年轻时,父亲变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手表,资助她去上海读大学。这些年来,姑姑在上海过得很好,嫁给了一个企业高管。每年春节,都会给父亲寄来精美的礼物。

"小海,"父亲终于开口,"你给你姑姑打个电话吧。"

我点点头,拨通了许久未联系的姑姑的电话。电话那头,姑姑的声音依旧温柔:"什么?老哥病了?你们快来上海,就住我家。我让你表弟张明去高铁站接你们。"

挂了电话,我看着父亲布满沧桑的脸。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姑姑还是那么热心肠。"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回想着儿时的点点滴滴。记得姑姑刚去上海的那几年,家里生活很是拮据。父亲省吃俭用,却从不间断给姑姑的生活费。母亲也总是支持父亲的决定,还经常给姑姑寄去自己做的咸鸭蛋和腊肉。

我翻出了一个旧箱子,里面还珍藏着姑姑大学毕业时送给父亲的那封信。信中写道:"老哥,等我在上海站稳脚跟,一定会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收拾行李时,我特意把母亲腌制的老咸菜和自家晒的腊肉装了满满一箱。这是姑姑最爱吃的家乡味道,也是我们这次去上海的一点心意。

02

上海虹桥站人来人往,我搀扶着父亲走出站台,很快就看到了表弟张明。他举着写有我们名字的接站牌,站在出站口的最显眼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伯,表哥,你们可算来了。"张明快步迎上来,接过我们的行李,"妈已经准备好晚饭了,就等你们回去开饭呢。"

坐在张明的车上,我偷偷打量着这个许久未见的表弟。他西装革履,开着一辆进口车,显然在上海混得不错。一路上,张明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路过的地标建筑,还特意绕道带我们看了外滩的夜景。

"大伯,您看,那边就是东方明珠。"张明指着远处的标志性建筑说道。

父亲望着窗外的璀璨夜景,感慨道:"你姑姑当年选择来上海读书,真是个明智的决定啊。"

到达姑姑家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姑姑的家在一个高档小区里,光是门厅就比我们老家的客厅还大。姑姑和姑父早就在门口等着了。

"老哥!"姑姑一见到父亲就红了眼眶,快步上前扶住他的胳膊,"你怎么这么瘦了?"

姑父张建国也上前握住父亲的手:"大哥,别客气,就当自己家。"

餐桌上摆满了精致的菜肴,有本帮菜,也有粤式点心。姑姑不停地给父亲夹菜:"老哥,这个清蒸鲈鱼最新鲜,您多吃点。"

"淑梅啊,你们太破费了。"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我打开带来的土特产,姑姑见了连连称赞:"哎呀,还是老家的味道好啊!明天我就用这些腊肉炒笋片。"

饭后,张明的妻子李婷端来了一碗燕窝:"叔叔,这是我特意炖的,对身体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其乐融融的场面,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或许这次来上海,不仅能治好父亲的病,还能让这份亲情更加深厚。

03

吃过晚饭,姑姑带我们参观客房。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每个细节都布置得很用心。床头柜上还摆着一束新鲜的百合花。

"老哥,你们先休息,明天我陪你们去医院。"姑姑关切地说。

躺在柔软的床上,我却怎么也睡不着。临近午夜,我起身去厨房倒水,无意中听到客厅传来压低的说话声。

"你也太热情了吧?"是李婷的声音,"他们该不会是想在这里常住吧?"

"小声点。"张明说,"这是我舅舅,生病了来看病,住几天怎么了?"

"你是不知道,这种病治起来要多少钱。万一他们开口借钱怎么办?我们还要攒钱换房子呢。"

我的手一抖,水杯差点掉在地上。强压住内心的不适,我蹑手蹑脚地回到房间。父亲似乎睡得很熟,发出均匀的呼吸声。

这一夜,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回响着李婷的话,还有姑姑白天的热情。这之间的反差,让我感到一丝不安。

04

第二天一早,我陪父亲去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仔细查看了父亲的病历和检查结果,建议尽快住院治疗。

"陈先生的情况需要做介入治疗,大概要住院两到三个月。"专家说,"初步估算,治疗费用在五十万左右。"

我看了看姑姑,她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僵硬,很快又恢复了常态:"没事,治病要紧。"

回到姑姑家,我去附近的超市买水果,意外碰到了正在采购的李婷。她似乎没注意到我,正在和朋友打电话。

"……是啊,突然来了两个乡下亲戚,说是看病。你是不知道,那个老头子得的是癌症,要花多少钱啊!我婆婆心软,万一到时候问我们借钱,这日子可怎么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手紧紧攥着购物篮,指节发白。买完水果匆匆回到姑姑家,发现父亲正坐在阳台上发呆。

"爸,您怎么一个人在这儿?"我走过去问道。

父亲转过头来,眼神有些黯淡:"小海,我想回家。"

"可是医生说……"

"我知道。"父亲打断我的话,"但我觉得,我们不能再打扰你姑姑了。"

当晚我又一次失眠了,走到客厅想透透气,却听到书房传来姑姑和姑父的谈话声,可当我听到内容后却顿时愣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