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抗日老电影《地雷战》中有这样经典的一幕:一伙荷枪实弹的日本士兵大摇大把地闯进村庄搜掠。看见灶台上的饭菜,他们迫不及待地扑了上去,却没有提防脚下。几声巨响,小鬼子被炸得体无完肤,侥幸没死的残兵只得狼狈逃窜。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是误碰了民兵埋伏下来的头发丝雷。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侵略者凭借装备和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在胶东半岛肆意妄为,犯下累累侵略罪行。然而,山东海阳的地雷战,却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被胶东军区授予“爆破大王”称号的民兵战斗英雄于化虎。
对付日本鬼子的绝招
于化虎是土生土长的山东海阳人,1914年,他出生在文山后村。因为家里贫穷,于化虎没上过什么学,可是他天生心灵手巧,没事喜欢琢磨些手工制品。1941年,于化虎参加了党领导的抗日民兵队。对于残忍暴虐的侵略者,于化虎早就恨得牙痒痒了。在部队里,他接受党的先进思想教育,树立了赶走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远大理想。山东一带的日本驻军最多时候达到了3.6万人,军事据点多达1100多个,另外还有8万多狼狈为奸的伪军武装力量。没事到附近的村庄里扫荡搜掠,杀害军民是侵略者的家常便饭。于化虎和战友们一直在寻找打击他们嚣张气焰的手段。
海阳地区多数是地海拔的丘陵地带,山谷和平原交错,隐蔽优势不足,从战略上来说,不利于伏击和包围作战。日军作战风格狡猾,具有碾压性的绝对实力,在武装斗争中,跟他们硬碰硬是不现实的。中央号召敌占区的民兵武装力量,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游击作战方式,循序渐进地消耗日军实力。就这样,地雷战应运而生了。于化虎被派到独立营,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地雷操作手法,回村后,他和战友们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对付日本鬼子的“地雷阵”。
爆破大王
民兵手里掌握的物资有限,单纯依靠火药,地雷的威力不够大。于化虎就搜集了被当作废物的铁片和玻璃渣,混合了火药填制进地雷里,再配合上手榴弹提高攻击效力。为了麻痹敌人的侦查,于化虎和战友们给地雷设计了各种伪装,巧妙利用村子里的建筑布局,在敌人最想不到的地方布下埋伏。仅1943年5月间,于化虎设计的地雷就炸死炸伤日伪军80余人。
在熟悉了日军的作战习惯后,于化虎又创新设计了针对不同兵种的特殊用途地雷。有用于骑兵的踏雷,用于步兵的绊雷和连环雷,用于防御和预警的夹子雷和头发丝雷,还有用于对抗装甲部队的钉子雷和梅花雷。在他的带领下,抗日军民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家齐心协力,有力地震慑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于化虎的地雷游击战术在胶东半岛上打响了名堂,他自己也被评为“胶东民兵英雄”。为了推广他的经验,于化虎在1944年10月期间到蓬莱地区传授地雷战技术。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于化虎除了完成对近千名民兵骨干的技术培养外,还在该地区开辟了新的地雷战场。仅12月份的一次地雷战,就消灭了日伪军将近30余人。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于化虎继续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参与培养了我军第一代的优秀爆破手。从一个农民的后代,化身为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爆破大王。支撑于化虎的是心中不变的追求和信仰,194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于化虎和其他42名民兵代表获得了“战斗英雄”的殊荣,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