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广水办事处驼子村两头低、中间高,因形似驼背而得名。过去10余年间,“落后村”“空壳村”一直是驼子村身上撕不掉、甩不开的标签。

近几年来,驼子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利用村合作公司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搞大棚、种香稻、养王鸽……三年打拼,驼子村产业遍地开花,累计营收过千万。土地入股、技术分红、劳务报酬、创业帮扶等,村民多渠道增收,家门口也能赚大钱。

“后进村”逆袭为“先进村” 三年营收超千万

立冬时节,驼子村温室大棚内却“热气腾腾”。绿色藤蔓上,一串串色泽鲜亮的西红柿点缀其中,茂密的绿叶间,“半头青”萝卜顽皮地冒出头来。

“月底我们还将种上水果黄瓜,为春节上市做准备!”驼子村党支部书记黄艳峰声音洪亮,信心十足。

黄艳峰2018年底,他受邀返乡,担任“村官”,后任村党支部书记。

“一上任,村民就都围着我要债,那滋味真难受。”黄艳峰介绍,过去,村庄一穷二白,村集体常年没有收入,历史遗留问题不少。

怎样逆风翻盘,让“驼子”不“驼”?

黄艳峰挨家挨户动员村民,为村集体流转近百亩荒地种植香稻,当年实现收入6万多元,租金全部兑付给了村民。

看到荒地还能“生金”,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向村集体出租荒地。

为高效利用资源,黄艳峰决定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新建4个1000平方米温室大棚,上盖电动防雨棉被,下设滴管系统,种植反季节黄瓜、茄子等。一年下来,收入16万元。

蔬菜种植、王鸽养殖、农机社会化服务……三年间,在黄艳峰的带领下,驼子村合作公司盘活闲置资产、经营抛荒土地,逐步建起“八大”产业,累计实现营收1074.8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金华正在查看鸽笼水杯内的水源情况。

设施共用、技术共享、市场共谋 “家门口”也能赚大钱

村庄产业发展红火,也带动了不少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朱金华今原为驼子村贫困户。过去因腿部残疾、行动不便,朱金华一直从事理发行业。后在朋友带领下,开始养殖王鸽。

“以前一直在老家旧房子里养,环境差、规模小、效益低,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存。”朱金华坦言。

2020年,驼子村计划发展王鸽养殖,有关基础设施、养殖技术、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等向全体村民开放。

朱金华顺势租用了一栋现代化鸽舍,免费享受王鸽养殖专家现场“把脉问诊”,与村集体共研市场风险、共享销售渠道,养鸽效益随之大增。

“新鸽舍采用全自动化养殖设备,鸽笼上方设有自动化喂养管路,可定时补充饲料和水源,方便又快捷。”朱金华介绍,目前自家鸽舍养殖的王鸽已从数百对扩充到1000余对,预计今年收入超10万元。

村民陈家运也养王鸽。与“前辈”朱金华不同的是,他开始养殖之路还不足两个月。

“刚开始心里都没底,生怕养不好血本无归,好在村里充分考虑到我们的担忧。”陈家运介绍,村里免费提供厂房、鸽笼、全自动设备,并多次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养殖,“解了我们后顾之忧”。

“从厂房到技术,从养殖到销售,合作公司全环节、全过程‘包保’,着力带动村民一起干、一起赚。”黄艳峰介绍,王鸽“浑身是宝”、市场广阔。乳鸽主要供给餐饮,一对能卖40元,远销北京、上海等地,一年四季均可售卖;鸽子蛋有经销商上门回收;粪便还可收集再销售,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黄艳峰介绍,村合作公司通过创业帮扶、入股分红、劳务报酬等多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今年村合作公司共发放土地入股分红36.6万元、农业技术分红38.7万元,带动120人在家门口就业,共发放村民务工报酬50.8万元。(图/文 刘冬、李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