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一个由殖民地演进而来的国家,也因此使得国内反殖民主义传统的倾向浓重。1950年,美国国务院在起草对殖民地区的文件中指出:
面对殖民地问题时,每一个美国人似乎出于本能地赞成殖民地人民反对他们的欧洲统治者。
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英国的殖民统治方式已经过时,而美国的殖民统治方式将是最适宜的。
事实上,罗斯福一直用其华丽的语言外衣掩饰他实现战后美国领导世界的目的。只是罗斯福空有这一抱负却无机会展示。
众所周知,美国自独立始,由于实力衰弱,一直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以避免卷入欧洲纷争。
随着实力的增强,其野心也随之膨胀,企图建立战后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的蓝图应运而生,其总设计师就是罗斯福,无奈孤立主义仍是美国主流思想。
二战的爆发正中罗斯福总统的下怀,但如果没有一个正当理由,美国人民是不会允许美国参战的,恰好,日本给了美国一个“绝好”的理由——珍珠港事件,由此,美国的时代真正开始了。
二战期间,美国对它曾经的母国可谓是鼎力支持。但在支援英国不落入德意日之手以维持世界秩序的同时,美国更想的是怎么打入英帝国内部。
从《大西洋宪章》的“反对不符合有关民族自由表达愿望的领土变更,承诺给所有人民以民族自决的权利”,这一内容可见罗斯福的真实用意。在《大西洋宪章》签订前夕,他就向丘吉尔指出:
“这仗是没法打的,假如我们一方面说是在对抗奴化人民的法西斯,而另一方面自己却不想法去帮助全世界的人民从落后的殖民地政策中解放出来。”
丘吉尔马上意识到美国的用意,他回答说:“总统先生,我相信你是在想法子毁灭我们的大英帝国。”他接着无奈的说:“你已经知道了我们晓得没有美国,大英帝国是站不住脚的。”
《大西洋宪章》签订不久,罗斯福总统针对丘吉尔在下院的言论指出:“必须保证《大西洋宪章》的原则适用于全世界——所有的海洋和大陆。”
这一内容不仅针对德日的占领地,同样也指向了英国的生命线——印度。
在1775年到1783年独立革命时期,英国殖民地共有十三个州,这些各自独立的主权州之间形成巨大的混乱。到1783年革命结束时,十三个主权州根据《邦联条例》联合在一起,这种临时性政府继续行使权力,直到从经验、考验和错误中能形成一个永久性的联邦。
因此,罗斯福建议在印度也成立一个谓临时政府,由少数代表领导,其中包括不同的阶级、职业、宗教和地区——这个领导的团体将被承认为临时自治领政府。
其实所谓的“临时”随着时间的转变就会变成永久,这意味英国将会失去这片殖民地。对此,丘吉尔敏感而愤怒地说:
“英国虽不想要得到任何新的领土或基地,但打算保持他们原来所有的一切,不通过战争,就不能从英国夺去任何东西。”
1944年,罗斯福抵制了英国和俄国试图通过政治协议,确定他们战后在东欧地位的做法。10月9日,在英、苏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丘吉尔就英、苏在最敏感的巴尔干地区提出建议。
他认为苏联的军队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同时,英国在这些地方也有利益,就英国和俄国而论,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的瓜分方案。
为了“公平地”瓜分巴尔干地区的势力范围。丘吉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百分比”方案:
即罗马尼亚:俄国占90%,其他国家占10%;希腊:英国占90%,俄国占10%;南斯拉夫:俄国占50%,英国占50%;匈牙利:俄国占50%,英国占50%;保加利亚:俄国占75%,其他国家占25%。对此,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
这样一来,巴尔干地区就被英、俄简单粗暴“瓜分”了,但是丘吉尔不得不考虑美国的态度,丘吉尔向罗斯福保证,他们处理一切事情时不会使罗斯福受到约束,所有英国和俄国之间取得的初步协议,如果未经同罗斯福进一步讨论并和他协调一致,任何事情都不会确定下来。
罗斯福虽然极不情愿在巴尔干看到这种情况,但为了大局着想,还是批准了他们为期三个月的纯粹是在军事上的做法。
对此,史学家阿瑟·雷恩指责说,罗斯福轻信斯大林的看法。他认为苏联控制波兰是为了把它作为未来防范外来侵略的安全屏障。
而美国国务卿斯退丁纽斯在其著作《罗斯福与俄国人》中指出,当时美国必须接受苏联的建议,因为它担心苏联在欧洲的势力将会更加巩固。斯退丁纽斯认为:
“某些批评雅尔塔会议的人虽然认为,如果不与苏联达成协议将会更好些。但是,如果我们在雅尔塔不能达成协议,俄国人仍然会占领欧洲地区,而有人硬说罗斯福似乎把这块地区送给了俄国人。”
从罗斯福对东欧的实际政策来看,他采取了支持或默认英、苏的百分比协定的态度。正如他在一次国会会议上坦率地说:英帝国是美国没有力量去消灭的现实问题。
罗斯福知道,俄国人在东欧有很强的力量,要把他们赶走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唯一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利用美国拥有的影响来改善局势。
美国以战时援助为契机,在保证这些地方不落入德、意之手的同时,趁机打入英属各殖民地以达到瓦解英属殖民地的目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