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种植多次收割这种话相信大部分人只在韭菜上听过,现如今,水稻居然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你没看错!水稻属于乔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水稻,现如今,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这种回答已经过时了。
水稻可能即将成为一种多收的农作物。就如同家里种的韭菜一样,只需要一次种植就可以进行多次收获。这一技术的问世毫无疑问是整个世界的福音。
时至今日,源自中国与印度的水稻,早跻身于全球重要的粮食种类之列,可见其地位举足轻重。
我们可以从相关文献以及实践中得知水稻喜热喜湿的种植环境。因此在我国,因温度与湿度的不同而导致:南北方地区的差异会影响水稻的成熟次数。
我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相比较为寒冷,所以一年一熟是水稻在北方的生长周期。
而南方温暖且湿度大,自然不同于北方,水稻在此处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
同时按照收获时间的不同又被分为早稻与晚稻,即早稻收获之后可再次种下,于10月下旬至11月进行晚稻的第二次收获。
更有甚者可以做到一年三熟,一般出现于广东,海南地区。
但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收获后的重新种植都是必要的,因此水稻从种植到收获要耗费掉农民的巨大精力。
幸运的是,在二十多年后的今日,转机出现了:
在2022年的全球十大科学突破唯一入选的农业科技突破,由云南的胡凤益教授带领其团队成功培育的“多年生水稻”,只需要种植一年就可以连续好几年进行收割。
这是一种杂交水稻,胡凤益教授团队利用了多年生非洲长雄野生稻与一年生亚洲栽培稻进行杂交。
与传统的水稻不同的是,它对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了突破,栽种一次之后,第二年可以省去犁地,播种,移栽的步骤,只需要加强对田间的管理,它就会从根上冒出新芽,实现多年的水稻生产。
而且多年生水稻曾于西双版纳实现了栽种。西双版纳试验田种植有200亩的多年生水稻,其一年分为两季收获,每个季产量每亩地约450公斤,这个产量已经逐渐稳定3至4年。
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多年生水稻为何能如此呢?经由一档节目,为我们揭晓了为什么水稻能当韭菜割的秘密。
节目中向我们展示了用于杂交的两种水稻的不同。
我们的亚洲栽培稻自然是不用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培育已经是十足十的产量,唯一的缺点就在于之前提到的问题,它需要反复播种栽培收获,十分耗时。
而这个非洲野生稻与之正好相反,野生稻的产量极低,但它却是无性繁殖。野生稻通过把它地下的茎向地底下扎远且深,以这条粗壮且脉络丰富的茎来生生不息地进行繁衍。
地面上的稻竿虽然被收割,但下面的茎一直活着,只要温度与湿度足够,它就能在茎上发出新芽重新破土而出长成一穗穗稻子。
科研人员也是发现了这一特点,于是便通过杂交育种把野生稻这种特性导入常规的水稻中。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野生稻产量低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一特性,倒也不难理解,因为地下疯狂生长的茎,导致大部分营养都到了茎部,上下失衡,结果就是茎部的状态长且粗壮,自然顶部稻穗的产量高不起来。
科研人员想尽办法,用了20年进行培育,意在保留这种特性的同时,尽可能的控制茎的过度生长,将粗壮的红色地下茎控制的越来越短,近乎消失,只留下密密麻麻的分支。
就这样,在保留它的特性下,把营养分给了稻穗,使得最终的杂交稻实现了多年生且产量大的特点。
当然,人们往往很难接受这种打破常规的新事物,“多年生水稻”的出现必定会有很多人质疑。通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调研大致有以下问题。
多年生水稻能种植多少年?
经资料显示,西双版纳试验田的数据更新显示,目前在西双版纳试验田成功种植收割的水稻已经达到15季,已经连续种植了七年半。
水稻的产量是否会随着种植时长的增加而下降?
目前多年生稻在西双版纳试验田连续种植4年,每年收获2季,平均每季早稻为500公斤/亩,晚稻为400公斤/亩。
迄今为止,在田间管理适当的情况下,相关实验人员并没有观测到明确的产量下降。杂草与苗多会影响产量,但这属于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存在于水稻本身的质量。
相关实验人员后续会一直跟进,来找到多年生水稻的产量临界值并尝试能否实施进一步的优化。
多年生水稻的米质是否好吃?
这或许是在当前生活条件提高的情况下,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相关人员依然用民众的回应来回答,第一批面向大众出售的水稻已经售罄,售后经过调查无差评。
为什么这么好的水稻没有大面积推广?
实际上相关人员一直都在推广,但考虑到这是一项新技术,其推广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打消民众疑虑。目前已经推广到国内以华南地区为核心的多个省市区,以及亚非多个国家。
多年生水稻是否已经得到全球的认可?
目前已经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认可,是经其认可的可推广的唯一多年生作物。
多年生水稻至今仍在进行不断地培育与改进,相信未来某一天科研人员会把最完善的多年生水稻呈现于大众视野。胡凤益教授此举,无疑是替袁老进一步完成了“让全世界人民都吃饱饭”的梦想。
不知道广大网友对于多年生水稻还有什么其他看法吗?
来源:北京日报
来源:湖北日报
来源:央视新闻
来源:滁州日报
来源:澎湃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