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近日,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在一份声明中引用了最新的民调数据,他强调,大多数澳大利亚人认为,在当前的中美冲突中,澳大利亚应避免选边站队,尽量保持中立。

基廷指出,这些民调数据来自一家信誉良好的民调机构,且调查样本量庞大,结果非常清晰:澳大利亚民众并不支持政府在美中之间的军事争端中倾向任何一方,尤其是不支持澳大利亚参与任何军事行动。此外,44%的受访者表示赞成澳大利亚与中国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外交关系就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络,影响着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全球经济的走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强硬政策,澳大利亚这个位于亚太地区的国家,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外交考验。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必须在平衡中美关系中寻找到合适的立场。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副行长劳埃德·霍姆斯特德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加征高关税,澳大利亚的商品价格将迅速上涨,这将使得其他国家成为澳大利亚的竞争对手,而中国的进口商可能会转向其他供应国,而非澳大利亚。霍姆斯特德的观点显然具有前瞻性,尤其是在特朗普总统任内,中澳关系因一系列贸易与政策争端而迅速恶化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无疑面临着中美博弈中不容忽视的压力。应对美国盟友中可能产生的分歧与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澳大利亚宣布了一项新的大规模军事计划,计划投资140亿澳元,用于提升国内的导弹生产能力,并与美国公司合作在澳大利亚境内建厂生产各种类型的导弹。澳大利亚政府表示,要确保能够向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在内的安全伙伴提供军事支持。官员们还指出,此举是为了向“潜在对手”发出明确信号:如果发生对抗,澳大利亚有足够的能力应对任何敌对行动。

这一军事计划的背景中,还包括澳大利亚对中国近期军事活动的关注。就在今年,我方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引发了澳大利亚政府的抗议。澳方对此表示强烈关切,认为这类军事行动对区域安全构成了威胁。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澳大利亚在面对中美竞争、地区安全挑战和自身战略利益时的复杂处境。

中国显然是澳大利亚防长所指的“潜在对手”,但莫斯科的军事专家扎哈里耶夫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所谓的“中国导弹威胁”并不是澳大利亚增加导弹库存的真正动因。实际上,中国从未对澳大利亚构成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澳大利亚的战略自主性较为薄弱。为了提升国际话语权,澳大利亚选择依赖与美国的合作,现政府的外交立场深受美国影响。澳大利亚地理位置较为独立,作为南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国家,周边缺乏大国威胁。由于地处亚欧大陆之外,国际社会在很多时候容易忽略澳大利亚的存在。因此,美国的印太战略为澳大利亚提供了一个提升自身话语权的机会,澳大利亚希望借此实现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的军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虽然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其本国并没有成熟的武器技术。为了弥补这一空白,澳大利亚寻求与美国的合作,以提升自身的武器技术水平,并建立更加坚实的国防体系。与美国的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其防卫能力,还能确保澳大利亚在国际军事事务中的地位。

从政策角度来看,澳大利亚逐渐被美国纳入其战略圈。通过澳美之间的紧密合作,尤其是涉及核潜艇技术的合作,澳大利亚的防务与西方国家的利益被进一步绑定。然而,这一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政治变动的影响。随着拜登政府的变动,澳大利亚政府的立场似乎出现了转变,开始寻求与中国重新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无论如何,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始终是以“利益”为基础,政府的外交政策往往在不同的国际局势下反复摇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9月26日,对于日本驱逐舰首次通过台湾海峡的行为,中国已依法依规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并向日本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本遵守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的承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不可分割部分,并坚持《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与此同时,中国对澳大利亚驱逐舰及新西兰补给舰通过台湾海峡的行为也作出了回应。中方同样依据国际法处理此类过航事件,并保持高度警惕,确保不发生任何威胁中国主权与安全的行动。中国外交部重申,任何外国军舰在通过台湾海峡时,都会受到中国依法依规的处置,对任何此类行为持零容忍态度。

中国明确表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实质上是一种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行径。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进行反制。所谓的“航行自由”绝不等同于可以任意为所欲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