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针灸文化的璀璨篇章
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陈玮 吴玲晓
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 开,中医药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对中医药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杨继洲针灸以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底蕴,成为了中医针灸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继洲针灸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中医文化精髓,更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医疗与健康保健作用。
自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针灸大成》问 世以来,杨继洲针灸便以其独特的疗效和深厚的学术价值,在民间广泛传播。历经数百年沧桑,杨继洲针灸的传承方式逐渐形成了师承式、私淑式等多种形式。每一代传承人都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使杨继洲针灸技艺得以薪火相传。
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的重视,杨继洲针灸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4 年,杨继洲针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标志着其传承与保护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各级政府和文旅部门加大了对杨继洲针灸的保护力度,通过建设非遗传承基地、举办非遗传承活动等方式,推动其传承与发展。
杨继洲针灸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与 超越的过程。传承人在继承杨继洲针灸精髓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探索针灸治疗的新领域和新方法。他们通过开展临床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活动,推动杨继洲针灸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使这一古老的医学疗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传承人。他们不仅继承了杨继洲精湛的针灸技艺和深厚的学术思想,更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金瑛作为杨继洲针灸的第五代传承人,以 其卓越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他不仅在临床上运用杨继洲针灸治疗各种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疗效,还致力于杨继洲针灸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收集整理了大量杨继洲针灸资料,推行杨继洲针灸教学与展示,重振复兴杨继洲针灸文化,并执笔完成了“衢州杨继洲针灸”非遗申报的一系列材料。在他的推动下,杨继洲针灸于 2014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金瑛在传承杨继洲针灸技艺的同时,也注重手法创新。在继承杨继洲针灸的针粹精髓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手法——“旋插进针法”,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达到轻灵无痛的效果。在器具创新上,他针对传统“口温法”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设计研发了一种温针医疗设备,既能保持针具的恒温状态,符合“无伤阴阳”的古法精神,又能起到消毒作用,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卫生,为杨继洲针灸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级非遗“杨继洲针灸”代表性传承人金瑛在为患者施针
衢州市中医医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继洲针灸”的传承和保护单位,对非遗传承的工作始终遵循着“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在如何促进非遗传承保护高质量发展上,推出一系列对内、对外发展举措,充分挖掘利用杨继洲针灸优势资源,推进杨继洲针灸传承创新发展,提升服务的可及性、效能和水平,持续擦亮“杨继洲针灸”金名片,助力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
衢州市中医医院还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针灸 人才,成功举办了多场国家级、省级的针灸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积极与多个地区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针灸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杨继洲针灸如今已经成为衢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它不仅为当地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更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非遗保护传承策略上,满足民众健康需求,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方向,深入挖掘历史渊源与学术思想。通过深入研究《针灸大成》及其他相关历史文献,挖掘杨继洲针灸的历史渊源、学术思想及其形成背景,更准确地理解其文化内涵的深厚底蕴。传承与发展学术思想,杨继洲针灸主张针、灸、药三者并用,重视基础理论、辨证选经、循经取穴,取穴少而精,讲究手法操作。这些学术思想在新时代中医药文化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丰富了其文化内涵,不断拓宽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领域。
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开展学术研究,鼓励 和支持专家学者对杨继洲针灸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等方式,推动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进学术交流,举办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分享。这有助于拓宽视野,引入新的学术思想和方法,推动杨继洲针灸的学术进步和文化传播。
注重人才培养与传承。加强传承人培养,通 过师承教育、非遗传承人培养项目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杨继洲针灸传承人。他们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技艺,还要深刻理解其文化内涵,为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推广普及教育,将杨继洲针灸纳入中医药教育体系,开设相关课程和培训项目。通过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杨继洲针灸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为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保护非遗项目,加大 对杨继洲针灸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通过建设非遗传承基地、展示馆等方式,展示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技艺特色。同时,加强非遗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确保其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推动文化创新,在传承杨继洲针灸的基础上,鼓励创新与发展。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应用领域。同时,注重文化创新与跨界融合,推动杨继洲针灸与其他文化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宣传与推广。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多种 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杨继洲针灸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通过制作宣传片、纪录片等方式,展示技艺特色和临床应用效果。举办与杨继洲针灸相关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展览等),吸引公众参与和关注。通过活动的举办,提高公众对杨继洲针灸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推动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和更深的认识来推动杨继洲针灸传承创新发展。通过探索杨继洲针灸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共享模式、推动杨继洲针灸学术思想和特色技法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努力,实现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使其在现代医学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陈玮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成员;作者吴玲晓为浙江衢州市中医医院宣传统战部干事)
来源 |《健康中国观察》2024年11月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