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在郭沫若、吴晗的强烈要求下,国家终于决定打开万历皇帝的陵寝,谁料,棺材打开没多久,万历皇帝的龙袍遇见空气,慢慢变黑,一些珍贵的丝绸也化为灰烬,自此以后,国家再也没有主动发掘帝王墓。
作为研究历史的学者,对考古都有着迷之热爱,因为这是能解开历史真面目的最可靠的方式,但郭沫若和吴晗却被钉上了考古的耻辱柱。
1958年,新中国建立没几年,各方面百废待兴,考古工作也是如此。
当年孙殿英挖开慈禧坟墓,挖出了无数金银财宝和文物,还将乾隆的九龙宝剑和慈禧口中含着的夜明珠取出,送给蒋介石和宋美龄表忠心。
他的这一举动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人们知道皇室陵墓中深埋宝藏,盗墓贼也由此猖獗起来。
而新中国建立后,各专家学者也开始动了这个心思,其中对明史非常有兴趣的郭沫若和吴晗,就对明朝十三陵虎视眈眈。
作为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和著名学者郭沫若,就利用自己的名声和职位说动了一些专家学者,联名撰写《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向毛主席请求挖掘。
实际上这两人对被称为“明朝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执念颇深,觉得朱棣陵墓中肯定会有这本书,或许还会有其他更多的文物。
当时人们的考古知识不完备,根本没有意识到考古技术和知识对考古工作的重要性。
因此即便一些考古专家反对挖掘皇帝陵墓,这份报告还是被批准通过了。
得到批准的吴晗和郭沫若兴奋不已,马上就“招兵买马”请了一些农民工来挖掘。
不过考古工作显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带着施工队在长陵附近兜兜转转好久,都没找到长陵入口。
此时郭、吴两人感觉有些尴尬,兴冲冲打了报告结果却找不到入口,就这样放弃难免会丢脸,于是他们转而将目光放在朱高炽的陵墓献陵上。
结果又是耗费了几天没找到陵墓入口,此时两人逐渐焦躁,又看向了规模颇大的定陵。
定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为了建造自己的“寿陵”,他从20岁起就开始找人动工建造,听说规模比嘉靖的还要恢宏一些。
此时天公作美,很快他们就找到了定陵的入口,郭、吴马上报告相关部门,申请开挖。
得到批准后,挖掘队开始工作,很快宏伟壮丽的定陵内部出现在眼前,这可让郭、吴二人乐开了花。
定陵地下宫殿由前、中、后、左、右5个殿室组成,总面积达到119平方米。
文物3000多件,其中金冠、凤冠、衮服、三彩瓷炉及瓷觚[gū]、青花梅瓶、镶猫睛石金带饰等琳琅满目。
当他们打开万历和两位皇后的棺椁时,里面层层叠叠、金光闪闪的衣物和陪葬品,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然而令人痛心的一幕马上就出现了,那些用丝制成的衣物遇到空气后就氧化变黑,光泽不再,陪葬品也出现了破损。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犹如昙花一现,人们根本来不及抢救,而且当时技术有限,人们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抢救,只能看着那些精美的文物变成破烂。
得知这个消息后,周总理马上下指令暂停考古工作,可也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了。
不过这次考古工作,也不算全无收获,一些没有氧化的贵重文物还是得以面世,让后人了解到明朝万历年间的更多信息。
在那个年代,不仅是考古知识的贫乏,在文物保护工作上也同样没有意识。
万历和两位皇后的棺椁都是金丝楠木造的,结果在定陵博物馆建起后,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这三口上好的棺材竟被当作垃圾扔掉了。
由于考古知识的不成熟,导致定陵中的珍品被毁,也算是给了人们一个教训,后来国家再不允许挖掘皇帝陵墓,也不允许主动去挖掘陵墓。
参考信息:
环球网:定陵3000件文物重返地下 万历龙袍已碳化碎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