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今天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丽水召开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因地制宜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相关做法。
浙江取得了哪些成效?
近年来,浙江因地制宜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着力推动医改与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打造“看病不出省”重大标志性成果,取得了积极成效。
自2016年纳入综合医改试点省以来,浙江连续7年获国务院深化医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连续4年获健康中国行动考核第一,连续3年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连续5年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居全国前列;人群健康指标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82.4岁,孕产妇死亡率2.55/10万,婴儿死亡率1.44‰,均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深化医改,浙江重点抓好哪些改革?
围绕“建高峰”,聚力打造省际医疗高地
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浙江省政府首批共建1个国家医学中心和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科院首个国家级医学领域研究机构杭州医学所落户浙江,布局建设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6+10+16”研究型医院,启动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登峰”工程。同时,高质量推进浙大一院南昌医院、浙大二院安徽医院等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项目,打造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医疗高地。
自2018年开展三级公立医院“国考”以来,浙江综合排名连续五年居全国前列,3家高水平医院排名进全国前10。
围绕“强县域”,着力推动高水平县级医院省域全覆盖
浙江坚持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规范公立医院合作办医,引导省市高水平医院把资源下沉到县域。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于2022年印发《关于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七大行动。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208家县级医院和1063家卫生院组成161家医共体,做实“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改革。
此外,浙江深化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省市龙头医院组团帮扶32个山区海岛县,共建重点临床专科149个,县域就诊率达到91.3%。7家县级医院通过帮扶创建成为三乙。
围绕“稳基层”,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下沉
近三年,浙江基层门急诊、住院服务总量增长均达12%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9年列全国前列。扎实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529家乡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在此基础上,再遴选建设50家乡镇卫生院作为次中心,达到县级医院能力标准。培育1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社区医院标准。
以山区海岛为重点,探索“固定+流动”的诊疗模式,出台《“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统一配置标准化巡回车500辆,建成“智慧流动医院”183个。
针对基层人才短板,浙江启动万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点击蓝字,查看详情),3年内组织1万名基层医务人员进修,5年内向基层输送1万名定向培养卫生人才,打造带不走的本土专家。
围绕“优服务”,持续放大“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效应
作为全国首批“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浙江以实现看病就医“一件事”为切入口,创新构建“健康大脑+”体系,成为首个省域全覆盖全贯通的卫生健康行业数字大脑,入选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98项。
创新开发数字健康重大应用,“浙医互认”率先打破“不能认、不愿认、不敢认”三大难题,成为首个实现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的省份;“浙里急救”实现“上车即入院”,120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缩短2分钟;“浙里护理”面向老年人、康复和终末期患者提供上门服务超40万人次;“浙里健康e生”让人人拥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
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建成全省“连续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平台”,接入门诊转诊医疗机构1207家、住院转诊医疗机构1061家,今年以来累计转诊服务71万人次。上线首个“数字健康人·安诊儿”(Angel),目前已覆盖省市医院92家,累计服务超1400万人次。
围绕“促协同”,纵深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
在控费方面,行政、经济、考核等措施“多管齐下”,严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推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全省医疗总费用增幅、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增幅均得到了较好地控制。
在医保支付方式方面,在率先全面推开DRG付费改革和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湖州市探索县域医共体“总额包干、绩效考核、留用分担”的医保支付方式,推动县域医共体向健共体转型。
在医疗服务价格方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等指标不断得到优化。
在薪酬制度方面,突出一线导向,建立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医保基金结余奖励等6个激励专项。
在强化保障方面,坚持“建设发展靠政府、运行补偿靠服务”,积极化解县级公立医院债务,推动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内容综合自中国政府网、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