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十四——北魏王拓跋珪南巡高邑(今河北柏乡固城店)

—— 付军亮编写

拓跋珪(371-409),字涉珪,又称拓跋开,鲜卑族拓跋部人,北魏王朝的创建者,历史上称北魏道武帝,杰出的少年奇才英武皇帝。拓跋珪少年老成才智过人,青少年时的拓跋珪在贺兰部励精图治,深得民众拥护,使得远近归附。公元386年正月,在贺纳和各部头领的支持推举下,在牛川即位称代王,同年四月,拓跋珪改代为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建立北魏

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正月,青少年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之机重建代国,拓跋珪得到以贺兰部为首的各部支持,即位代王,年号登国,拓跋珪此时年仅16岁。拓跋珪大用贤能,励精图治,深得众人拥戴。因牛川偏远,便迁都盛乐,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北魏初建国时,周边皆敌,南有独孤,北是贺兰,东边库莫奚,西是铁佛,大阴山以北是柔然和高车部,太行东边是后燕。国内拓跋珪的叔父拓跋窟咄却和独孤部刘显勾结,企图夺取拓跋珪的帝位,真是内忧外患。在这种形势下,拓跋珪不得不联合后燕慕容垂之子慕容麟,巧妙利用后燕援军,在高柳打败了拓跋窟咄。拓跋窟咄带领少数残余西逃,投了铁弗部,后被杀于铁弗部,此后拓跋珪的帝位得到了巩固。

(二)与燕争霸

北魏与后燕都是公元386年同年建立,后燕国力比北魏强大,因此拓跋珪与后燕结好,牵制西燕。后燕战马缺乏,常求于魏,甚至扣留北魏的使臣,而求良马之事,使两国关系破裂。北魏又采取联合西燕对抗后燕,巧妙利用外交保持安定的外部环境。后北魏国力逐渐强盛,开始主动出击扩土开疆,公元387年,拓跋珪打败独孤部刘显和刘卫辰。太元十五年(390年)征服了阴山北边的贺兰部。次年,又打败河套以西的铁弗部。后又吞并库莫奚、高车等部落,实力大增。

后燕太元十九年,慕容垂灭了西燕。北方一带只剩北魏与后燕两个政权。太元二十年(395年)七月,后燕出兵八万,并以陈留王慕容绍的两万骑兵为后援,长驱而来征伐北魏。魏军得报后,主力后撤,在五原一带的黄河与燕军隔河对峙,等待战机。魏军假传慕容垂已死的消息,扰乱军心,使后燕军心动荡,燕军趁夜撤退。时值严冬时节,河水已结成冰,魏军骑兵7万堵截燕军南撤之路,拓跋珪亲率精骑兵两万渡河猛追后燕军。

魏军日夜急行军,只数日,魏军于参合陂追上燕军的主力部队,燕军在靠近河边处安营扎寨。次日清晨,魏军登上山头下临燕营。燕军正要东撤,忽见满山遍野魏军,包抄而来,燕军大惊。拓跋珪下令猛攻,燕军涉河争相逃命,被践踏、溺死者不计其数,太子慕容宝及数千人逃走,其弟慕容绍被魏军杀死,余下燕军有五万人投降。在魏国群臣力劝下,拓跋珪在参合坡将投降的燕军兵卒全部坑杀,此役扭转了魏弱燕强的局面。

后燕太子慕容宝逃回后,力求再次出兵伐魏,众臣亦劝慕容垂亲征伐魏,灭掉北魏。慕容垂采纳了众臣的劝柬。于太元十一年(396年)慕容垂率大军亲征北魏,直逼云中。拓跋珪率主力军退至阴山,命陈留公拓跋虔留守平城,慕容垂攻下平城,拓跋虔被杀。后燕军未能与拓跋珪的主力遭遇决战,慕容垂因病重而退兵。四月,慕容垂在上谷病死,太子慕容宝密不发丧,而携慕容垂尸体快速赶回,回中山后马上自立即帝位。后燕此次征伐,没有扭转被动局势。同年七月,拓跋珪改元为皇始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称雄北方

不容后燕休整养息,于皇始元年(396年)拓跋珪亲率骑兵四十万挺进中原。当时后燕重要城邑有中山、邺,龙城、晋阳、蓟。八九月间,拓跋珪攻取晋阳。十一月,攻下常山、信都。河北许多郡县的地方官员,不是逃跑就是投降。这时慕容宝在中山有步骑兵十几万,全部出动抗击魏军,大败而回。魏军包围了中山,平灭信都及邺城后,又取中山。皇始二年(397年)三月,慕容宝率军突围退出龙城。十月魏军攻下中山,后燕官吏、兵士两万余人投降,后燕被南北切断,此时北魏已占据北方大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北魏王南巡至高邑

公元 398年拓跋珪称帝,为天兴元年,将都城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开始对自己新拓疆域进行巡查,正月初七,拓跋珪自中山起南巡到高邑(今河北柏乡固城店)。见到王永的儿子王宪,高兴地说:“这就是王景略(王猛,字景略,前秦宰相一代名臣)的孙子啊!。”遂任命他为本州的中正(选拔人才的官员),代理选曹(文官部考核助理官)事物,兼掌门下(门下省,管理皇帝的参谋顾问人员,称侍中,侍郎)。到邺城设置行台(中央政府派出机构),任命龙骧将军日南公和跋为尚书,与左丞贾彝率兵五千镇守邺城。拓跋珪从邺城返回中山,回北方故都,发动兵士一万五千人修大通道,从望都今河北望都西北)凿通恒岭(今河北曲阳北)至代郡(今河北尉县西南,北魏时在今山西大同东北)五百余里。拓跋珪担心自己归去后,山东(太行以东)有叛变之事,又在中山设置行台,命卫王拓跋仪镇守,任命抚军大将军略阳公为尚书左仆射。镇守渤海郡合口(今河北沧州市西)。

(五)拓跋珪南巡意义和他的历史影响

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于晋安帝隆安二年、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南巡至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这一年,拓跋珪称帝,并开始了对中原地区的统一行动。拓跋珪的南巡不仅是对新领地的巡视,也是对周边势力的一种展示和威慑。拓跋珪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改革。他成功地击败了周边的强敌,如后燕、高车等,巩固了北魏的边疆。同时,他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鼓励农业生产,使得北魏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拓跋珪还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北魏社会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拓跋珪的南巡至高邑,显示了他对新征服地区的重视,也反映了他意图将北魏的影响力扩展到更广阔的区域。这次南巡可能是他统一北方行动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新附地区的控制,并进一步扩大北魏的版图。拓跋珪的统治不仅对北魏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使得北魏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强大国家,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拓跋珪的南巡至高邑(今柏乡固城店),是他统治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体现了他的雄心和北魏的强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后燕贵族兰汗杀慕容宝自立为大单于昌黎王,此年兰汗又被慕容宝长子慕容盛杀死自立,公元401年慕容盛又被大臣段玑杀掉,慕容垂幼子慕容熙即位,此时后燕国土仅剩辽西一部分。公元407年汉人冯跋等杀死慕容熙,拥立慕容云(慕容宝养子,高句丽人,高姓)为天王,公元409年慕容云被近臣离班等所杀,冯跋平定叛乱,自立天王改元太平,史称北燕,后燕灭亡。

拓跋珪励精图治将北魏鲜卑国治理的社会安定,民众富足,国力强盛。天赐六年(公元409年)拓跋珪因宫内斗争事件突发,受惊驾崩亡故,年仅39岁,在位24年--自《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