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前几日,知名媒体人郭松民发帖怒批中央戏剧学院,原因是该学院的中心广场上放的是莎士比亚的塑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他还配上了一张该塑像的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一时引发热议。很多人对他的这波操作表示赞同、支持,也对中央戏剧学院放置莎士比亚塑像的行为表示批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中央戏剧学院里面,还有很多人的雕像,如首任院长欧阳予倩、剧作家曹禺、田汉,还有汤显祖契诃夫等一众大佬。只是莎士比亚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雕像,而且放在了中心广场最显眼的位置。

好了,图和真相,我们就摆到这儿,接下来进入正题:中央戏剧学院把最显眼的位置给了莎士比亚,到底合适不合适?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剧作家,他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都广为人知的,如《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都在国内外多次上演。

莎士比亚在戏剧方面的突出成就,使得他几乎成为戏剧的代名词。如我们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汤显祖也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印度的迦梨陀娑也被称为“印度的莎士比亚”。

当然,莎士比亚之所享誉全球,除了自身在戏剧和英语语言方面的贡献外,还有时代的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崛起,成为“日不落帝国”,向全世界疯狂输出自己的文化,英语成为世界语言,这就为莎士比亚成为戏剧的代言人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在戏剧方面的成就,并不低于莎士比亚。是的,确实如此。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虽然关汉卿创作戏剧的时间要早于莎士比亚几百年,但最终没能走出国门,没能在世界产生较大的影响,除了当时政治和文化的原因,还有时代文化输入与输出的因素。

所以,单就戏剧创作的文学成就来讲,二人可以说不分伯仲。

但从全球视角来看,莎士比亚的影响力和贡献要大于关汉卿,我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说,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而不是说莎士比亚为“英国的关汉卿”。

反观现在,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强国,在军事、科技、文化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近几年来,我们取得的成果熠熠生辉: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同年,嫦娥五号顺利从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带回月壤;2021年,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2023年,国产大飞机C919迎来商业航班首飞,打破了波音和空客对全球民用大型客机的垄断;2024年11月,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达到1000万辆的国家,全球销量更是断崖式的领先其他国家一大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在向国外输出科技的同时,也会输出传统文化,如我们的语言、我们的丝绸之路、我们的诗词歌赋、我们故宫文创……尤其在当下这样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还输出了tiktok(抖音),输出了李子柒……就像英国输出莎士比亚戏剧,美国输出好莱坞电影一样。所以,我们的中华文化,迟早也会在全球遍地开花。

到这里,还有人说,放置莎士比亚的塑像在最中心的位置,是因为我们缺乏文化自信吗?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对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什么是文化自信?通俗点说,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优势的充分肯定,对中华民族文化核心精神的坚定信仰。

但文化应该是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的,不应是排他的,我们应该在欣赏和认同其他文化的同时,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所以,我个人以为,中央戏剧学院莎士比亚塑像并无不妥。很多时候,对人对事,我们也要保持宽容的态度,不要过度解读,不能过于敏感,玻璃心更要不得。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动辄上升到忘本、崇洋媚外、缺失文化自信的高度。因为本身,这就是不自信的表现。

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来说,真正的自信在于认可他人的光芒,而非恐惧自己的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