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长津湖战役中,我军兵力不足,毛主席急调第九兵团入朝作战。但此次仅仅调了十五万人,以至于在战后很多人认为,如果当时能够再多调三万人,一定能将美军的陆战1师堵在长津湖,全部歼灭他们!
因此,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当时只调集十五万人,而不是调集十八万人?要知道当时我军的兵力已经达到五百五十万,为什么不多出三万人入朝?
时间回到1950年6月25日,正在青岛养伤的粟裕将军,多次接到了毛主席发来的信件。在信件中,毛主席表示希望粟裕将军能够出任东北边防军的司令员,以防备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
粟裕将军很认同毛主席的想法,也非常想要出任司令员。但无奈在之前的战斗中负伤太多,他经常头痛、眩晕、有时候眼珠都不能转,连吃饭都要靠自己的妻子帮忙。
毛主席也知道粟裕的情况,因此在他拒绝后,毛主席决定让彭德怀出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虽然确定人选,但此时距离出兵朝鲜的时间只剩不到四个月。
因此,毛主席着重挑选了原四野麾下的38、39、40、和42主力团,以及50和66准备进入朝鲜,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部队被毛主席钦点入朝,它就是第九兵团。
第九兵团何以被毛主席青睐,这就得说说第九兵团之前的辉煌战绩了。第九兵团20军,原来是华野1纵,是当时的最强部队。
他们都在粟裕的苏中新四军一师呆过,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就是从这里出来的,1946年打泰安,杨根思只用了三颗手雷弹蒙眼炸掉了敌人的火力点,这种操作说出来的都难以置信。
除了人才辈出,1纵在大战上也是频频露脸。像宿北战役、孟良崮战役,1纵不仅能将敌人拖住,还能狠狠的暴揍敌人一顿,这样的战斗力绝对是全军首屈一指的。
因此,毛主席指派第九兵团的意思也很明显了,他希望第九兵团能够成为朝鲜战场上的一支奇兵,发挥战斗实力逆转朝鲜战场上的劣势。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也证明了毛主席决定的正确性。第9兵团在装备明显劣势的情况下,以十五万的兵力成功啃下了美军陆战一师这块硬骨头。
虽然未能全歼陆战一师,但战果斐然。至于,为何不多出三万志愿军的原因,也和当时的战局有关。第9兵团进入朝鲜后,国内已经没有余力继续调动大规模的兵团入朝。
有人可能会想到我们开头提到的五百五十万解放军,其实这个数字是加上刚收编的国民党残部,真正的主力部队只有一百三十万。
国民党残部数量远超志愿军,这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新中国才成立一年,国民党残部还没有完全融合到我军的队伍中。
同时,国民党残部的构成成分复杂,一部分残部因为归顺早,已经可以放心派遣,另一部分是在渡江战役时期,因为高层混乱被迫投降的部队。这一部分人员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和作战方式,想要顺利的融入我军不是那么容易。
因此,虽然我军有着数量庞大的兵员,但是内部并不稳定,需要改编和压制。除此之外,当时的边疆地区,还有很多不安定因素。
更重要的一点是,虽然朝鲜战争很重要,但是我国的战略重心还是放在国内的,四大野战区被安排在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这也加重了调兵的困难。
像一野部队,他们坐镇西北,在扫平了马家帮势力后,还需要前往新疆,除此之外,还要稳定青海局势。这么多的任务下来,一野的兵力已经非常紧缺,自然没有多余的兵力调拨到朝鲜。
二野部队坐镇西南,虽说有一百五十万兵力,但这其中有九十万是降军,并且还是成编制的国军部队。因此,这些人不出乱子就已经很好了,想要真正的信任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三野驻守东南沿海,现在已经抽出了第三兵团,再抽调人,沿海地区的海防就要出问题了。
至于四野,他们驻守两广和海南地区,之前东北边防军,已经抽调了大部分兵力,导致现在自己的兵力都很紧缺,更别说再抽调人去朝鲜战场了。
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次入朝作战只派了十五万人,且进入战场后,国内没有继续派人。因此,在朝鲜战场的战士们只能孤军奋战。
虽然是孤军奋战,但是战士们依旧赢得了喜人的作战成果。
长津湖战役后,我军的兵力进行了调动,缓解了朝鲜战场上兵力不足的窘境。朝鲜战场的局势开始向我们倾斜,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