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看到的帝王震怒,一句“株连九族”脱口而出,伴随的是惊恐的跪拜,还有绝望的哭喊,几乎成了古装剧的标配,刺激着观众的神经,也塑造了一种残酷刑罚的刻板印象。[兔子]

剥去戏剧化的外衣,历史的真相更让人唏嘘,真实的“株连九族”不是帝王的日常操作,也远比影视剧呈现的更为沉重。

01

九族究竟指的是哪些人

问题本身就疑问满布,流一派说法是父系四辈、母系三辈、妻系两辈,父系包含本家一脉、已嫁的姑母及其子女、已嫁的姐妹及侄儿、已嫁的女及孙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系涵盖外曾祖父家、外祖母娘家、母亲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嗣,妻系指妻子的父母家与她们母亲的家族,这种说法精确地描绘了,与违法者存在血缘纽带的亲眷圈,像是一张隐形的巨网,笼罩在众亲属头顶。

还有一种说法更显寓言,主张“九”象征至高无上,所以它不是实指,都在包含一切与违法者血脉相连的亲族。

解释更凸显了震慑力,它是针对个体,更是要将整个家族连根拔起,彻底消失在历史中,范围也不是一成不变。

从秦始皇设立的“夷三族”,到后来的“五族”、“七族”,再到最终的“九族”,是不断膨胀的数字,族刑不是家常便饭,它通常只适用谋反、叛逆等严重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是统治者维护王权稳固,和国家秩序的最终手段。

02

天罗地网下的绝望

身处那个时代,家族成员犯下重罪,圣旨一下,阴影就笼罩着全家,逃跑几乎是所有人的本能选择。

但在古代社会,逃亡的可能性几乎等同于痴人说梦,信息传播的滞后性,给了沉重一击,古代的交通不便,消息传递主要依靠驿站和人力,速度远不如现代社会。

当皇帝的圣旨传到耳边,兵丁或许已在半途杀来,不容得半点迟疑,更遑论详实的逃窜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你侥幸获得了逃跑的先机,古代落后的交通工具也成了你的绊脚石,骑马还是步行,速度都远远比不上训练有素的官兵。

古代高度发达的户籍制度,让你无处遁形,从周朝再到宋代,户籍制度不断完善,人口管理日趋严格。

身份信息被牢牢地记录在案,逃到哪里,都难以摆脱官方的追踪,除了官方的,来自民间的压力也让你寸步难行。

为夺得奖金或避险自保,民众争相举报逃犯,古代社会中一家之错,邻里共罪的连坐制度,更是加剧了这种风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服了重重困难,逃出了城门,野外生存的挑战也接踵而至,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没有安全的住所,你将面临疾病、饥饿和野兽的威胁。

在古代逃亡的路,就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危险的死路。

03

个体选择的困境

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他们无法割舍的羁绊,灭顶之灾,许多人宁愿和家人共赴黄泉,也不愿独自苟活。

不是所谓的愚忠,而是一种深刻的人性体现,在那个时代,家族是人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们唯一的依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负着亲人被杀的痛苦独自逃亡,不如和家人共同面对命运的审判,在皇权至上的社会,个体的反抗无力。

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对皇权的敬畏,和服从已经深入骨髓,在他们看来,反抗皇权只会招来更残酷的报复,甚至连累更多的无辜人。

逃亡被抓的后果往往比直接赴死更加可怕,为了震慑潜在的反抗者,统治者会对逃犯施加更加残酷的刑罚。

刑罚是对肉体的酷刑,也是对灵魂的摧残,有人选择从容就死,不是因为懦怯,而是对现实的无可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一些人不是完全放弃了希望,他们或许会选择将年幼的孩子送走,希望他们能够逃过一劫,延续家族的血脉。

忠义之士对君主的忠诚,对国家的责任感,超越了对自身生命的珍视,他们宁愿牺牲自己和家人,也不愿背叛君主,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

长期受到皇权压制和等级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人已经丧失了反抗的意识和勇气。他们习惯从权势,不敢向既定的社会秩序挑战。

对不平的待遇,他们唯有逆来顺受,不敢有丝毫抗争的举动,那深入骨髓的顺从心态,也是导致他们不愿逃逸的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或许能够逃过一劫,他们可能会寄希望皇帝的法外开恩,或者认为自己不是主要目标,不会受到太重的惩罚。

侥幸心理虽虚无缥缈,但也给了一些人在绝望中一丝慰藉,明朝建文帝的亲信重臣方孝孺,作为一位著名的儒学大师,方孝孺忠于建文帝,坚决反对燕王朱棣的篡位行为。

朱棣以连九族相威胁,但方孝孺毫不畏惧,朱棣最终下令将方孝孺及其家族、门生共计八百七十三人全部杀害,制造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诛十族”惨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源:汉中史话没关于探索汉中历史文化的辉煌与挑战

趣历史网2024年11月8日,关于古代皇帝在下令诛九族的时候 家中亲属为何不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