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广州车展上,长城汽车汽车宣布在全国开放全场景NOA,Coffee OS 3.1更新上线。借着魏牌全新蓝山,长城展示着智能化上取得的最新成效。

11月15日,在车展现场,长城汽车CTO吴会肖与RoboX进行了对话,内容涵盖了长城智能化所经历的本质上的变化,以及她对于纯视觉方案、AI应用乃至中美技术差异的近期体会。

「端到端」现状与挑战

“端到端技术只是业内的一种说法,但具体实施细节,各家企业通常不会完全公开核心见解。当前来看,还是需要做规则兜底。”

吴会肖认为,对于自车和他车的轨迹预测,以及对道路上的交通参与者进行预测,当前算法已能够实现。但面对更复杂场景,如救护车需要避让、交警手势、潮汐车道和公交车道的使用限制等,对智能驾驶系统来说仍是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的场景,吴会肖认为需要再引用新的模型,并且该模型能在当前端侧芯片跑通,这也是长城当前的研发重点。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可能不理解端到端的概念,但他们能理解车位到车位,甚至会有让车辆自动迎接、寻找车位泊车的需求,这也是长城技术开发人员的方向。”

「蓝山智驾」会应用至其他车型

作为长城量产的最高阶智驾方案,蓝山采用的智驾系统毫无疑问还会应用到其他车型。

吴会肖透露,高山系列将会采用类似的智驾方案,同时坦克品牌也在推进相关工作。另外,哈弗的研发项目已经启动,具体的量产时间将取决于座舱和智驾的匹配情况。

但她也表示,目前10-15万元价位的车型,还没有办法做到非常好的城市NOA水平,更现实的还是通勤模式

“通勤模式所需要的芯片算力分配相对来讲没那么高,同时高速NOA肯定可以做好,接下来我们会在哈弗品牌上推进。“

她表示,在去年9月份,所有的技术路线基本已经确定,之后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工程化的落地。除了端侧,我们在云侧分布式、车联网以及云侧的多云整合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无论是数据采集、训练、精准推送还是定点大数据收集,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吴会肖说道。

如今的全新蓝山智驾以及哈弗品牌、坦克、欧拉的OTA功能,也正是基于去年确定的技术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域融合,远不止于「驾舱一体」

现在,长城每个月都会对最新的智能化技术路线进行审视。

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多域控制器融合。吴会肖认为,这将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通讯效率和稳定性。

但由于该技术涉及到不同领域芯片的选型和整个电路设计,还需要更为谨慎。

“谈到多域融合,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智能驾驶座舱的域控融合,目前我们也确实在做这方面的融合。可实际上,从整车角度来看,也可以指车控领域,例如网关到车门,包括底盘、悬架、空气悬挂,甚至包括动力控制器的部分。这些部分进行多域整合的机会更大,成本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吴会肖指出,目前,长城正在做「舱泊一体」,也会将一些功能安全融进智驾。但在整合智驾和智舱SoC这一层面上,到底多大的CPU、GPU和NPU是足够的,目前还没看到稳态的结果。

不过,对于MCU层面的控制逻辑,其实已经非常清楚。所以她认为,对于包括线控底盘在内的车控进行多域控制器整合,机会更加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软件层面,即便在不同的域控中时间维度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是可以打通的。目前,长城也正在从「座舱+智驾」向整车智能进化,例如Coffee OS也将升级为整车软件系统,将更多的底盘控制、动力控制、车身控制和端云结合控制纳入一体化的管控领域中。

「去激光雷达」还未到时候

纯视觉与激光雷达的问题,是目前所有智驾公司和车企都要面临的选项。

与诸多坚定要走纯视觉之路的车企不同,吴会肖认为,虽然长城也在测试纯视觉方案,但是目前评估下来,一旦拿掉激光雷达,可能还是会对一些极端场景产生较大影响

“正常情况下,用激光雷达做轨迹预测等功能,并不会占用特别大的算力。但如果拿掉激光雷达,对于一些复杂场景仍无法单纯依靠视觉进行精准识别。当图像识别有误,执行度就难以提升。“

对此,吴会肖认为,还可以「再看一看」,结合后续的训练结果,等执行度达到较高水平时,再拿掉激光雷达。

她指出,以当前的技术状态来看,激光雷达可以在适应复杂天气、复杂路况上会更有优势。但是随着数据量的积累,纯视觉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长城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也会加快。

中美差异及双方优势

特斯拉在理念上非常领先,我认为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能与其相提并论。但现在马斯克太忙了,不知道他是否还有精力放在智能驾驶上。”

10月底,吴会肖及长城团队前往美国,走访了微软、英特尔、亚马逊,以及英伟达、高通等科技企业。

她认为,美国在AI应用上确实有很多创新,但在工程化层面上,他们的效率会慢一些。“当我去亚马逊、微软等顶级科技公司总部时,我看到的他们认为非常不错的Demo,相当于我们在一代之前的产品形态…整体看下来,我自己还是蛮有信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会肖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所有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与多种因素相关——不仅仅是完整的端到端方案,而是从算法到工程化,从动力底盘标定到横向纵向控制,再到数据训练,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

但她也指出,中国人才流动迅速,一旦有公司取得突破,其他公司也会迅速跟进,以至于与特斯拉的相互推进速度,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不过,我们之前还只能看到特斯拉的尾灯,但现在,我们不仅可以赶上,而且几乎可以与之并驾齐驱。”

通过智能化,重塑长城

在对话中,吴会肖也转述了魏建军对于中美技术差异的看法:美国在诸如光刻机、高精尖AI训练芯片,以及车规级大型SoC芯片等底层技术上,确实已经与中国拉开了差距;然而,中国在软件集成层面、工程定义、整车开发,从应用层到动力底盘的整合层面上,比欧美做得更好。

“我个人认为,欧美企业如果想建立起像中国这样的产品定义和软件开发,并达成这种产品效果,至少需要5—10年时间。 ”

吴会肖进一步解释称,只有做过整车的人才知道,从定义一辆整车到实现产品体验,将动力、操控、安全性能,还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领域统统做好,这有多么难。

她透露道,长城汽车大概在2020年开始大规模招聘软件人员,开发了第一代8155产品。当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问题并非出在产品本身,而是对于产品和商业的理念。

“2022年,我进入智能化领域。回顾整个过程,我们将组织、商业、合同、技术架构、产品理念全部推倒重来,开发了新的Coffee OS 3设计理念。另外,由于其他新型公司的加入,我们看到了非常好的理念,然后再随之去做自己的产品理念设计,重新建立起组织、流程、运营、软硬件架构等所有板块。”

她认为,欧美企业的部门壁垒大概是中国壁垒至少5到10倍,而且软件人才和产品经理人才比中国要稀缺很多。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市场上的压力,不像中国市场有如此激烈的竞争。

“除非他们能将市场打开,让中国车企进去,就像我们当年将特斯拉当作一条鲶鱼引进来。”

当然「引入竞争者」这一过程非常痛苦,也会面临更多的问题,比如加班问题,跨组织协同的问题,跨级别汇报的问题等,但若非如此,也不会实现如今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