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8月的上海,一间住所里,一个29岁的中国人和一个看上去三十刚出头的德国小伙子进行了下面一段对话。
“布劳恩同志,我就要到苏区指挥红军作战了,做我的军事顾问吧!”
“王明同志,你别开玩笑了好不好?我刚从军事学院毕业,一次战斗都没有指挥过,我来上海只是跑腿送钱的”。
“我没有开玩笑,布劳恩同志,跟着我走马上任吧”.
“好的,王明同志,那我就勉为其难,试试吧”,德国小伙说。
就这样,从1933年9月开始,红军的指挥权交给了一次战斗也没有指挥过的德国小伙子手里。这不是小说,是真实的历史。
1931年,共产国际的重要联络人牛兰夫妇(苏联人)和他们的儿子,在上海被国民党情报机构逮捕。牛兰夫妇是共产国际的资深情报人员,共产国际动用所有资源想要营救牛兰,共产国际甚至向蒋介石提出,愿意用在苏联的蒋公子蒋经国交换牛兰夫妇,被蒋介石断然拒绝。
文章开头的德国小伙名叫奥托·布劳恩,1900年出生在德国,16岁的时候参加过一战,但只是个普通士兵。
28岁那年,他因为从事反政府活动被德国当局通缉,逃往苏联,1929年被推荐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就读。
1932年,刚毕业的李德就接到了一个任务:和另外一个同志,带着四万美金到上海去,将钱交给设在上海的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机构——“佐尔格小组”,以便让他们用钱营救牛兰夫妇。
送完钱之后,他刚打算回国,遇到了曾经在苏联学习、工作过的熟人王明。这下可好,王明死活不让李德回去,让对方做自己的军事顾问。
王明这样做事出有因,因为他没有上过军校,到苏区指挥红军作战,心里不踏实。因此,王明曾经催促共产国际派一个军事顾问,那边也已经答应派一个叫曼弗雷德·施特恩的德国人到中国来,可不知何故,此人迟迟未到。
于是王明就临时抱佛脚,让奥托·布劳恩做自己、也是做中共的军事顾问,并且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这对只接受过简单军事训练,一次战斗都没有指挥过的布劳恩来说,无异于赶鸭子上架,结果可想而知。
中央红军原来主要是由毛泽东指挥的,自从1931年11月“赣南会议”后,毛泽东被排斥出红军领导岗位。
1932年6月20日, 中共中央给共产国际执委会发去电报, 请求共产国际派一名军事专家来华,帮助红军革命。但是阴差阳错,奥托·布劳恩来到了中国。
奥托·布劳恩这个外国名字,国人鲜有人知,可他的中国名字,想必大家非常熟悉——李德。
有人说,李德曾在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工作过一段时间。
可李德是1929年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院学制是三年,毕业的时候已经是1932年夏天了。如果他已经在苏军总参谋部工作,有关部门怎么能让一个军事院校毕业,已经到参谋部工作的人去上海从事送信工作,岂不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另外这专业也不对口,而且是跨部门,这根本就行不通。唯一的可能是,李德毕业后没有事做,在等分配的时候他的朋友来中国送钱,他就跟着来了。
没想到,来的时候好好的,却回不去了,在中国一待就是六年。
由于没有一天的实战经验,李德的临战指挥风格总结成三个字,那就是“瞎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革命的前期胜利果实葬送殆尽,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
有人说,如果李德是个身经百战的将军,结果是不是就会完全不同?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
因为苏联的情况跟中国完全不同,俄国十月革命之前,俄国布尔什维克和资产阶级联手推翻沙皇,双方的实力不相上下,布尔什维克控制了陆军、海军很大一部分力量,广大工人都在俄共(苏共)领导之下。而且俄国比中国的工业发达,工人力量强大,因此,十月革命是在城市进行,不到半个月革命就成功了。
中共控制的军队数量很少,没有占领一座大城市,中国当时还是个农业国家,致使中共的武装斗争只能以游击战为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李德在苏联接受的是阵地战、正规战的教育,学到的知识基本没用,或者说不能生搬硬套,要跟中国国情相结合。
根据陈士榘将军回忆,其实李德的军事理论过关,战术课也讲得很生动,听课的红军将领佩服得头头是道,如果能做到活学活用,跟中国革命相结合的话,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可是李德没有这样做,而是在王明的影响下,指挥红军集中全部兵力,跟人多势众、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打阵地战、堡垒战,“御敌于国门之外”。
这样的打法,正中蒋介石的下怀,帮了国民党的大忙,让红军的有生力量损失殆尽,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李德和王明的“左倾”冒险,直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遵义会议上,李德被剥夺了对红军的指挥权,等到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之后,李德依旧被委以重任,担任延安抗大战略研究室主任一职,他的生活待遇依旧很高。
1939年8月,李德离开延安返回莫斯科。
李德给人留下的印象除了军事上的瞎指挥,还有三个显著的特色,归纳起来就三个“非常”——“个头非常高,脾气非常大,非常好女色。”
其实"好色"这块也算是冤枉了李德,李德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是个单身汉,有需求再正常不过,而且人家的生活也需要照顾。再说,按照我党我军的规定,人家也可以娶妻成家。
事实上人家并没有胡作非为,只是渴望有个家庭,有正常的人伦生活而已。中央领导也并没有干涉他成家。
只是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很多女同志跟他有距离感,谈恋爱有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碍。因此,李德的婚姻问题迟迟解决不了,这让李德有点急不可待,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早早解决问题,却闹出了笑话,产生不良影响。
有一天李德看上了一个女战士,直接走上前去开始表白,也不管人家听不听懂自己的德语。不仅如此,对方已经被他吓得连连后退,他却不在乎人家的感受,直接伸手去拉拉扯扯。
那时候的中国女孩都是内敛矜持,哪里见过这个阵势?直接就吓哭了。
正好从那里路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王盛荣见状赶紧上前阻拦,刚好他在苏联上过学,会说俄语,就质问李德要干什么。
李德太投入了,对王盛荣不理不睬,旁若无人地拉着那个女战士的手不放,大声说:“啊,你像花儿一样美丽!”说完,就想直接把人家拥入怀中。
王盛荣见李德已经比较冲动,只得让人去叫李德的翻译伍修权,好说歹说,这才把李德劝走。
这件事之后,中央领导不淡定了,觉得应该为李德解决个人问题,人家来帮助我们闹革命,咱不能让人家当“苦行僧”,不然的话,不仅影响工作,迟早会出事。一旦那样,影响可就不好了。
上级委托中央妇女部部长李坚贞去帮李德物色个女友,还说要把这当成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让李坚贞没想到的是,还没等自己给李德介绍,李德自己就又相中了一个姑娘。
这姑娘名叫赖水娣,是沙洲坝区苏维埃主席杨世梁的外甥女。
杨世梁对党忠心耿耿,一听说李德喜欢上自己的外甥女,出于对党的事业的忠诚,立马答应,并且从革命事业的高度,苦口婆心劝说,终于让外甥女答应和李德“交朋友”。
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却横生枝节,有人举报说赖水娣定过娃娃亲,未婚夫还参加了国民党。这一来问题可就严重了,政审这一关都过不了,总不能弄一颗“定时炸弹”放到共产国际的代表身边吧。
这一来,李坚贞只好抓紧时间另给李德物色对象。想来想去,李坚贞想到了自己的广东老乡——在少共中央机关工作的萧月华。
萧月华,1910年生于广东大埔县一个穷苦的农民之家,从小就到地主家当丫鬟。13岁那年,萧月华在广东海丰县一个工厂打工时,和澎湃的夫人蔡素萍相逢,在其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8岁就加入了共产党。
萧月华之前在大埔县当过妇女部长,1932年来到瑞金之后,在少共中央工作,而且人长得很标致,肯定会让李德满意。
这天晚上,李坚贞约出萧月华,在河边一边散步一边说话。
李坚贞开门见山地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今年20多岁了,该成家了,你看李德同志咋样?”
萧月华一听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连声说:“不行,李大姐,我不嫁外国人,语言不同,别扭!”
李坚贞却反驳道:“外国人怎么了?全世界无产者是一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末了,李坚贞严肃地说:“这是党交给你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我希望你认真考虑!”
回去后,萧月华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经过一晚上考虑,她终于下了决心。在李坚贞的安排下,李德和萧月华在河边见面了。李德一下子便被萧月华身上特有的东方女性的韵味所吸引,开始喋喋不休地赞美对方。
然而萧月华却心不在焉,总是揪着自己的衣角,看着远处的风景发呆。
几天之后,中央领导为李德和萧月华举行了婚礼,很多负责人都到场祝贺,祝愿新郎新娘白头到老。但是新娘子萧月华却开心不起来,两人语言不通、文化不同,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未来将会是什么。
果然,结婚之后不久,李德就要求萧月华辞掉少共中央的工作,专心在家陪自己花前月下。随着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根据地形势越来越严峻,李德肩膀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情绪也渐渐失控。
一天下午,萧月华从单位归来,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了家,丈夫开会还没有回来。她将丈夫弄得乱七八糟的家里整理干净之后,自己则随便吃了点东西,先上床休息了。
半夜时分,熟睡中的萧月华突然被丈夫吵醒。睁开双眼后,萧月华看见丈夫脸色铁青,目露凶光,冲着自己挥动着拳头,嘴里还大声说着什么。
看到妻子听不懂,丈夫比划了起来。这下子萧月华明白了,原来丈夫认为自己偷吃了他的饼干。那时候的苏区是采取配给制,李德享受的是最高级别,能得到普通官兵得不到的咖啡、饼干、香烟等物资,而萧月华却只能得到最为普通的待遇,李德偏生还不肯与妻子分享,这份心态很不“中国”。
夫妻半夜三更吵架,惊动了伍修权,萧月华就像见到娘家人一样,委屈地哭了起来:“我是他老婆,别说没吃,就是吃了还至于这样吗?这日子没法过了。”伍修权好说歹说,才将萧月华留了下来。
这次吵架之后,李德开始记仇,变本加厉,没事找事,开始家暴,经常对妻子拳打脚踢,萧月华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体无完肤。萧月华一怒之下,不顾李坚贞的劝阻,从李德房子里搬了出去。
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不久,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便走到了尽头。这时候,萧月华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布肖德华,孩子的长相并不随李德,而是黑头发黄皮肤。
新生命的到来也没有挽救得了这一段婚姻,两人还是选择了离婚,李德坚持不要孩子,孩子在他身边萧月华也不放心,于是孩子就跟了母亲,名字也改为肖宁宁。
李德对萧月华没有留恋,对孩子也没有什么感情,很少去看孩子。1939年李德离开中国后,这对父子更是形同陌路,从此没有任何联系。
与李德离婚后,萧月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婚姻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再嫁,和儿子宁宁相依为命。
没有婚姻的羁绊,萧月华把除了照顾孩子之外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工作中,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辗转各地开展工作。1960年,萧月华被授予大校军衔,1982年,由正师级调整为副军级离休。
而李德,自始至终也没有跟萧月华联系过,哪怕是写一封信。
这段婚姻带给萧月华太多的伤痛,不堪回首。1983年11月,萧月华在广州逝世,享年73岁。
萧月华和李德的儿子肖宁宁比较低调,网络上鲜有他的消息,最大的可能就是他跟我们千千万万人一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李德在离开萧月华之后,感情并没有画上句号,而是开始了新的篇章。他的新伴侣名叫李丽莲,1914年出生于广东,是一位来自上海的电影、话剧、歌曲三栖明星,拥有很多粉丝,1937年底与江青等人从上海来到延安。
在联欢会上,李丽莲在众人中一眼看见了坐在前排的李德,出于礼貌,她用英语向李德打招呼。李德曾经学过英语,也用英语回话,他很惊讶,这么美丽的女人竟然也会讲英语,李德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几天后的舞会上,李德主动跟李丽莲握手,然后两人开始翩翩起舞。认识之后,李丽莲就邀请李德观看了一场歌舞晚会,晚会上,李丽莲演唱的是陕北民歌《赶牲灵》,她那悠扬婉转的歌声在礼堂上空回荡,让李德如痴如醉。
本来李德当时已经打定了想回苏联的念头,看到这个美女后他改变了注意,决心在延安暂时留了下来。与前妻萧月华相比,李丽莲显然更有魅力,让李德难以割舍。
李丽莲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对高大帅气的老外李德也充满好感,在组织上的主持下,李丽莲成了李德的第二任中国妻子。
李德和李丽莲都喜欢浪漫,两人还都会英语,沟通没有障碍。还有,李丽莲思想前卫,性格外向,也没有性格差异,两人相处十分和谐,让人羡慕不已。
可是好景不长,两人结婚没多久,李德便不得不回苏联了。
1939年8月28日清晨,正在梳洗的李德,接到张闻天让人送来的一张纸条,要他“速来机场”。
原来,周恩来在不久前坠马摔伤胳膊,一直没好,要乘坐飞机前去苏联治疗,刚好共产国际发来电报,要求李德回苏联述职。于是,中央决定让李德和周恩来同机飞往莫斯科。
李德已经和李丽莲有了深厚的感情,他也想带着爱妻回去,但事发突然,手续来不及办,李德只得在飞机旁与李丽莲依依不舍,洒泪吻别。
这一别,就是永远。
李德登上飞机后,李丽莲哭昏在地,早知道这么快就分离,又何必相聚?老天为何如此无情,生生将二人拆散?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丽莲曾经担任全国妇联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等职,她也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1965年,年仅51岁的李丽莲在北京不幸去世。
由于在职期间给中国工农红军造成了很大损失,回到苏联后,李德也不再受共产国际重用,坐了冷板凳,被调去做出版工作。
1974年8月15日,李德在东德去世,享年73岁。
李德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的指挥错误虽然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原因也十分复杂,把错误全部记在他一个人头上,这也是不可取的,是逃避基本历史事实。
无论怎样,身为一个外国人的李德,有着牺牲与风险的精神,为中国革命付出了自己的心血,还坚持着走完了长征,也是一条硬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