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刻,对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面临巨变和机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捷报频传,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陆续解放江浙一带的城市,解放上海近在眼前。
但上海这座城市有些不同,国民党不愿轻易放弃,这里有太多中国的民族工业和资本家。无论在怎样的世道,兜里有钱总好过一些,不少人已经带着家眷、资产移居香港或者海外,还剩下一部人犹豫观望。
荣毅仁内心就十分矛盾,毕竟中国是他的祖国,他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奋斗了30多年,实在不舍故土。另一方面,如果出了国,就要丢弃国内父辈积累开创出来的事业,先辈的心血付诸东流,实在可惜。
说起荣毅仁也许很多人不熟悉,但要说到他的父亲荣德生,大多都有一个“民国面粉大王”的印象,毕竟是历史课本上的人物。荣毅仁的部分家眷已经被送去了香港,但他的父亲荣德生年纪大了,不愿离开故土,坚决不走。
荣毅仁思考了好几日,最终下定决心:
“不走了,就留在上海!”
而且时局安慰后,他也很快将家眷从香港接了回来。多年以后,荣毅仁十分庆幸“留在上海、留在祖国”这个决定。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未来会和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国家领导人产生交集。荣毅仁留在上海,究竟有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呢?
上海解放,荣毅仁大受震撼
1949年5月23日,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残余的一个连在荣家大门外架起了机关枪。房间里的荣毅仁心中冷笑,他多少了解一些国民党军队的做派,倒也不怕他们真敢开枪。最后荣毅仁给了500大洋,这些人才拆了机关枪走人。
现在荣毅仁内心最担心的,还是远在无锡的父亲,上海被围之后,音讯断绝,父亲已经70多岁高龄,不知现在情况如何。但父亲曾说过,中国人还是在中国好,想到这些荣毅仁努力平静下来。
他内心煎熬,但表面上故作镇定,毕竟他还要安抚厂里员工惶惶不安的心情,自己若是乱了,厂子岂不是更要散了。这样的日子也不过持续了2天,荣毅仁却觉得尤为漫长。
解放军5月25日凌晨浩浩荡荡地进入上海,由于是凌晨入城,动静也不大,好多居民还都无知无觉。天蒙蒙亮,出门才发现马路边全是人。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门铃声在荣家大宅响起,一家子人都被惊醒,荣毅仁皱眉起来去开门。原来是一个工厂厂长过来了,看面色似乎没什么大事。厂长一口地道的上海话:“侬晓得伐,解放军睡在马路上,暖,暖,看得人多着呢!”
荣毅仁听到“解放军”3个字困意全消,马上问:“是伐?你是怎么过来的?”
厂长答:“我是开车过来的,蛮好,没事。”
荣毅仁松了一口气,看来解放军还是很有纪律性的。他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解放军和共产党,这时候突然有了一些好奇心,他决定亲自出去看看,便对厂长说:“我跟你一起出去看看吧!”
汽车慢悠悠地行驶在马路上,车窗外的场景却令荣毅仁大为震惊。马路两边非常多躺着坐着休息的解放军,有的还在睡梦中,有的正在吃早饭。早饭全都是一样的,冷馒头、咸菜、白开水。
一些醒来的老百姓站在一边看着,有些从家里拿出热水瓶,想给解放军们倒上一些开水喝,不过解放军都一边感谢一边拒绝了。荣毅仁心中满满的疑惑,解放军竟然是一支这样的队伍?睡在马路边,不进民房,这可真是新鲜。
车子一路开过去,到浦东大楼附近被拦了下来,一位解放军战士上前几步询问:“先生这是要去哪儿?”
荣毅仁见对方和善,也和善的回答:“我要到我的公司去,就在江西路上。”
战士解释:“对不起先生,前面还有战斗不安全,等等再去吧!”
荣毅仁便不再多话,叫司机调转车头回家。他心中的焦躁似乎平静了不少,原来解放军是这样子的,那么父亲那边应该也是安全的,工厂那边也不用太担心。思绪一下子发散起来,也不知道政府会如何处理上海这乱摊子,不少公司和企业都停产好多天了。
荣氏旗下的工厂情况也不太好,职工们忧心忡忡,议论未来的出路。不知公司和自己将面临什么命运,工厂什么时候能够复工。
6月1日,荣毅仁收到一封上海市军管委的发来的请帖,邀请他明天下午参加工商界人士座谈会。以前他收到过不少请帖,但要么是饭局,要么是舞会,这种政府递来的请帖还真是头一次。
第二天,荣毅仁收拾妥当,早早出发前往外滩中国银行大楼参见座谈会。路上,荣毅仁望着外面的黄浦江,陷入沉思,这场会议也许就会决定他和他家族的未来,福祸难料,一时间竟然觉得很憋闷。他打开汽车的窗户,黄浦江的江风迎面吹来,让人清爽不少。
不多时,中国银行大楼就到了,楼下已经停了不少豪车,看着极像一场富豪名流聚会,不过大家面色都很严肃,大概都一样自己一般惴惴不安吧。
进了会场,荣毅仁有些吃惊,人远比他预想的要多,目测至少也有200人。因为人多,有都是上海有头有脸的商人,大家见了面免不了寒暄几句,会场中有些嘈杂。不过等到了开会的时间,瞬间就安静下来。
前方几个领导人走了出来,其中有一位穿着布军装的军人引起了荣毅仁,因为他的穿着和前几天在马路上见到的解放军战士有些相似。军装被洗得发白,脚上是一双线袜布鞋,整个人器宇轩昂,胸前的解放军的徽章极为显眼。
几人一出现,大家的目光就都跟了过去,荣毅仁心中暗暗猜测几个人的身份,猜想哪一位是新任命的陈毅市长。结果介绍的时候,那位穿着布军装的军人就是陈毅市长,一位赫赫有名的将军,竟然是这样朴素寻常的形象。
荣毅仁回想起之前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形象,哪一个不是军装笔挺,皮靴锃亮呢?他不由心中疑惑,这和之前听说的情况完全不同啊,解放军和共产党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
不等他多想,陈毅就中气十足地开口讲话:
“工商界的朋友们,我叫陈毅,是新任上海市市长,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互相认识一下。我代表人民政府和解放军,对上海工商界多年来为为民族工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我们当下面临的局面,十分严峻,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尽快恢复上海的生产......”
陈毅的话,无疑给在场的200多位工商人士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不就是明确告诉大家,政府是支持大家发展生产的。会场严肃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缓和下来,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甚至心情放松愉快起来。
荣毅仁则想起了自己几天前艰难的抉择,看来留在上海是最正确的决定,未来还是很值得期待的。他旁边有一位纺织厂的经理,感慨地对他说,之前已经将资产转移到香港了,甚至行李都上了飞机,却在最后时刻没踏上那架飞机,真是留对了。
他还花了5个大洋,拜托机组人员将行李扔下来,抱着行李在机场待了好一阵子。现在回想起来,感觉一切都和做梦一样。
荣毅仁的位置距离陈毅不远,他能清楚地看清这位新市长的一切动作和表情。他能明显感受到,陈毅丝毫没有紧张情绪,说累了,甚至还很自然端起茶杯喝水,偶尔也从桌子上捏几颗瓜子或者花生米吃。
这种自然从容的做派,给荣毅仁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以后,荣毅仁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当时陈毅市长给了我一个终身难忘的印象,他是一位军队司令员,是一位政府单位的领导,是一位有人情味的共产党党员。”
这场座谈会持续了3个小时,陈毅最后还是给所有人敲了警钟:
“毛主席派我来上海,是希望我们能改造好这个旧城市!对那些违法搞破坏的人,我们是有办法对付的。今后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约谈。”
荣毅仁坐在座位上,听着陈毅铿锵有力的话语,有些意犹未尽。原来解放军和共产党是这样的,他不由地想,是所有的解放军和共产党都是这样么?这么的具有人格魅力!
迎风而上,走入政府,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海的生活生产很快恢复正常运转,荣毅仁回到公司后,召集经理和厂长开了个短会,传达了陈毅市长的会议内容,并兴奋的对大家说:“蛮好!蛮好!可以准备复工了!”
荣氏企业是他父亲一生的心血,传到荣毅仁手中,也并未埋没,厂子恢复运转后,一切都和往常没什么不同。同新的政府接触多了,荣毅仁对新政府心生好感,认为这个队伍有朝气有活力,而且踏实肯干,未来很有希望。
1950年6月,荣毅仁受邀到北京开会,作为特邀代表列席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没想到他还荣幸地参加了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的宴会。荣毅仁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和气热情的人,就是国家的一把手。
毛主席站在颐年堂的门口,欢迎所有来参加宴会的人,荣毅仁感觉心口热乎乎的。潘汉年同志向毛主席介绍荣毅仁,毛主席同他握手,并说:“荣先生来了,欢迎你!老先生好么?”荣毅仁是真的没想到毛主席还会问起他的父亲,点头说一切都好。
第一次参加这样盛大的国家宴会,荣毅仁本来很拘谨,毛主席的几句话却化解了这种拘谨。宴会中,毛主席讲了非常多有关工商业的政策和发展,全程语言生动、富含哲理、诙谐幽默,不得不令人折服。
荣毅仁记得最清楚的几句是:
“要为人民做好事,一贯地做下去。做好事越多,越有名誉。替人民做好事越多,人民的奖励越多,人民是不会忘怀的。”
这种感觉太奇妙了,他记得自己很受鼓舞,决心和共产党成为亲密的朋友,共同建设祖国。之后国家决定抗美援朝,荣毅仁出钱出物,不仅捐了7架半飞机的钱,还从自己的纺织厂捐献了大量的衣物。
国家发行胜利公债,荣毅仁主动认购了650万份,他相信共产党人的人品,不怕钱打了水漂。1954年,政府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荣毅仁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自己的几家公司率先进行整改,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为国家工商业发展做出贡献。
1955年10月,荣毅仁又到北京开会,再一次见到毛主席。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荣毅仁没了紧张的情绪,他诚挚地对毛主席说:
“希望您能抽出时间去上海看看。”
毛主席的回答则耐人寻味:
“去倒是去过,只是没有公布。”
这是掏心窝子的话,荣毅仁也确实没想到,建国后,毛主席暗中已经来过上海了。
1956年1月,荣毅仁正在上海总部的办公楼工作,突然接到陈丕显同志的电话,要他速速回家。荣毅仁一听就知道是有事,二话不说匆匆从公司赶回家。到家见陈丕显已经在等他了,见面就说:“毛主席来上海了,要去视察申新九厂。”
荣毅仁有点被这句话中的消息炸蒙了,毛主席来了?是因为自己和他说的话么?来不及多想,两人匆匆又上了汽车,往工厂赶。两人前脚刚到工厂,毛主席的车就到了,毛主席刚下车就对着荣毅仁说:
“我来了。”
荣毅仁一时间激动的没了言语,在北京说的那几句话,毛主席还真记在了心上,来了上海还跑到工厂来视察。荣毅仁心中的感动涌上来,眼眶都有些发热。他陪着毛主席在工厂转了一圈,介绍了工厂的机器和产品,最后大家还一起拍照留念。
1957年是荣毅仁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陈毅推荐他担任上海市副市长,毛主席表示认同,钦点他担任上海副市长。荣毅仁从未接触过政治,他一直都将自己定位一个商人,突然被委以重任,心情很忐忑。
但共产党既然信任他,他也决心做好这份工作,从一个工商业从业者,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实际上荣毅仁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他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了解中国和世界政治的发展,很快就转换了身份。
实际上,荣毅仁除了和毛主席有交集,他和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也曾有过亲密的关系。1957年,荣毅仁除了担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职位,在邓小平的推荐下,周恩来也邀请他担任纺织工业部的副部长,为新中国早期工业建设献言献策。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邓小平便将开办中外合资企业的担子全权交给荣毅仁。荣毅仁也不负众望,10月份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后来这个公司发展为一个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邓小平对此赞不绝口。
1985年,荣毅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他已经69高龄,却依旧在为国家的发展奋斗努力。很多人抱怨中国共产党入党条件苛刻,实际上不怕入党晚,只怕对国家没有热忱。但凡对国家有贡献,入党并不难。
1986年,邓小平接见了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团,和气的对所有人说:“你是荣家对民族工业是有很大贡献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993年3月,荣毅仁当选国家副主席,以自己企业家和政府人的双重身份,积极对外展开外交活动。1996年,他又被推举为中国扶贫基金会荣誉会长,慈善事业没少做。
[图片17]
直到1998年,荣毅仁才从政府岗位上退下来,开始过上了退休的生活,但他依旧关心国家经济发展,关心国家大事,并开始写些文章记录自己的经历。
结语
荣毅仁说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其实也是曲折的,刚开始他也疑虑、困惑过,但随着和政府、党的进一步接触,一步一步的了解和接受了社会主义,并成为一个建设者。他花了很多时间才走到这一步,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不要着急。
回忆一生,他最庆幸的事情就是留在上海、留在祖国,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连在一起,他能有最后的成就,和祖国的成就有很大关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