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香港鱼类学会。
大型水库麦穗鱼泛滥成灾
麦穗鱼是鲤形目鲤科鮈亚科麦穗鱼属的鱼类,民间俗称又叫罗汉鱼、草生子、混姑郎、肉柱鱼、饭俩子、柳条鱼等等。相信大部分人都很熟悉它们,作为一种体型较小的小河鱼,它们经常以油炸和鱼干的方式出现在餐桌上。
麦穗鱼整体看起来是银色的,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呈现出银灰色并略带黑色,而腹部则为纯白色;其身体相对较长,整体呈现侧扁形态,尾柄较为宽阔,腹部则显得圆润饱满;其头部略显短小,前端尖锐;吻部同样短小且尖锐突出,口部较小且位于头部上方;其唇部薄而简单,唇后沟存在中断现象。;眼睛相对较大且眼间距宽阔;麦穗鱼的体表覆盖着圆形的鳞片,鳞片较大且排列得相当整齐。侧线平直且完整,尽管在某些个体中侧线可能不太明显,但它仍然是麦穗鱼身上的一道独特且重要的标志。
虽然描述得很热闹,但实际上就是你能想象的鲤科小鱼的模样,特征明确但长得很大众。
大约是从2021年开始,麦穗鱼泛滥成灾的新闻就频繁地在其分布地出现,从我国国东部,南至广西、云南,北达黑龙江,西达兰州都有!尤其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居多,2023年就曾报道过,在江苏地区某个水库,里面的鱼类麦穗鱼基本上占据了一半以上!这让钓鱼人们苦不堪言,简直都成为了噩梦的级别。大部分传统的钓鱼点很快就会被这些小家伙占据一空,钓鱼者们很难获得预期的收获。
也因为数量太多了,因此麦穗鱼的价格越来越低,有时候满满一箩筐也卖不了太多钱。不过如果晒成了鱼干去卖,价格就能高不少。
但对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倒也不是太坏的消息,因为麦穗鱼的受众并不少,油炸后香酥滑嫩的口感深得大家的喜爱。而且就算是普通人也能轻易地捞到不少的麦穗鱼,吃不完的就直接喂给家禽,怎么样都不浪费。
麦穗鱼为什么会泛滥?
麦穗鱼展现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其分布范围在我国极为广泛,从南部的广西、云南,北部的黑龙江,直至西部的兰州,均可见其踪迹。无论是水流平缓的溪流、宁静的湖泊、湍急的河流,还是大型的水库、小型的池塘,麦穗鱼都能良好地生存。即便是在水质相对较差的环境中,它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此外,麦穗鱼还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能够抵御北方寒冷的冬季环境,在0°-30°的水温中都能存活。
在繁殖方面,麦穗鱼具有一年多次产卵的能力,且每次产卵的数量相当可观,其怀卵量范围在388粒至3060粒之间。更为显著的是,麦穗鱼在当年繁殖后便能迅速成长为成年鱼,并继续繁衍后代。具体来说,那些在四五月份进行繁殖的麦穗鱼,到了冬季就已经成长为成年鱼,并具备了再次繁殖后代的能力。由于孵化期短且孵化成活率高,加之雄鱼具有护卵的行为,麦穗鱼的数量得以迅速增长。
虽然麦穗鱼是很多鱼类的食物,但它们总能因为各种原因被引入新的水域,而新的水域的物种还未适应它们的存在,它们就会由于缺乏天敌的制约,数量会急剧增加。若当地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麦穗鱼的数量将进一步攀升。
麦穗鱼的食性广泛,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蚊子的幼虫以及其他鱼类的卵为食。这种广泛的食性使得麦穗鱼能够在各种生态环境中找到充足的食物来源,从而进一步促进其数量的增长。
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我国的生态保护工作效果很好,而生态系统中恢复最迅速的往往是食物链底层的物种,因此底层的物种的数量往往会快速增加,在其他层级的物种的数量也得到恢复后,才会趋于平稳。目前这个阶段遇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意外的。
麦穗鱼数量的过度增长可能是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它们会大量捕食其他鱼类的卵和幼鱼,导致这些鱼类的数量急剧减少;麦穗鱼还可能携带并传播病原菌,对其他鱼类构成威胁;在江河湖等水域中,若水质不佳,麦穗鱼因其强大的适应性和繁殖力而容易泛滥。
后记
我其实认为这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麦穗鱼作为我国的原生物种,它们数量激增会对生态造成威胁,但终究还是自家人。我们可以通过发展麦穗鱼经济,比如制作成各种零食小吃贩卖,作为观赏鱼营销等方式消耗过多的麦穗鱼。并且在其泛滥的区域投放我国原生掠食性鱼类,因此来控制麦穗鱼的数量。
我相信这种情况终究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