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凯赛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中心出具的《关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意见的通知》,内容为:凯赛生物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相关信息显示,此次审核通过后,企业已经提交注册。
据悉,凯赛生物于2023年6月披露定增预案,拟定向增发不超66亿元,引入招商局集团为间接股东,并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加速先进技术与优质场景的良性互补,共同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化的落地发展。
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项目包括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产业化开发平台涵盖了分子生物学、发酵过程工程、高分子材料等专业领域的研究。
01
赴美留学、回国创业
凯赛生物成立于2000年,注册地位于上海张江,并于2020年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公司创始人刘修才上世纪80年代赴美留学,获威斯康辛大学生化博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1994年回到中国创业,主持了生物法生产维生素C等多个项目的开展。2000年,刘修才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张启先教授、美国生物运营专家保罗成立了凯赛生物。
在突破一系列技术突破之后,凯赛生物在几年内实现了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规模化生产,并于2006年获得专利授权。公司生产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于2018年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并于2021年通过冠军复审。
目前,凯赛生物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合成生物制造公司,其核心产品是长链二元酸(LCDA),一种生产聚酰胺的主要原料。聚酰胺是五大工程塑料之首,下游应用涵盖汽车、电子电气、工程材料等多个领域。
传统的长链二元酸的生产都是以化学法生产为主,生产工艺非常成熟,以英威达为代表的国际大型化工企业长期霸占主要市场。生物法生产长链二元酸、戊二胺等物质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在实验室中实现,但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瓶颈的存在,导致产出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无法有效参与市场竞争。
2002年,凯赛生物实现了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业化,凭借性能和成本优势,逐步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对化学法的替代,直到2015年,以英威达为代表的传统化学法长链二元酸逐步退出市场。数据显示,凯赛生物长链二元酸产品的市占率高达80%,与杜邦、艾曼斯、诺和诺德、赢创等知名企业都建立了长期稳定商业合作关系。公司总部及主要研发实验室设立在上海,已建和在建产能分布在山东、新疆和山西,在美国和中国香港设立了子公司从事境外销售。
除了核心产品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之外,凯赛生物已经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生物基戊二胺、系列生物基聚酰胺的产业化生产,并开发了系列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轻量化运输、绿色建筑、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近年来,生物基聚酰胺的渗透率逐步提升,生物基聚酰胺相较于传统石油基聚酰胺材料性能更加优异,有望逐步渗透汽车、工程、电子电气等大应用场景。
凯赛生物拥有300项发明专利在内的360项专利,获得国际纺联颁发的“《可持续与创新奖》”,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优势企业”。
02
Q3表现优秀
营收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上月底,凯赛生物披露2024Q3报告,今年1-9月,凯赛生物营业收入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49%;归母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9.97%;扣非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增长25.51%。其中第三季度,凯赛生物营业收入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06%;归母净利润9773万元,同比增长 35.69%;扣非净利润9556万元,同比增长84.38%。
对此,公司表示紧抓市场机遇,加大产品销售力度,同时新产品癸二酸产能放量,因此,长链二元酸销售量,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带动公司整体净利润、每股收益较去年同期有大幅上涨。
此前,凯赛生物表示,公司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功能材料等领域所积累的生物制造技术基础上,坚持创新驱动,不在绿色二元酸、生物基哌啶、生物基长链聚酰胺、高温聚酰胺、连续纤维增强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等研发项目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作为全球长链二元酸的主导供应商,凯赛生物继2022年投产生物法癸二酸新产能后,再于2023年实现以天然植物油脂等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基绿色二元酸技术突破,进一步拓宽二元酸产品布局、巩固全球长链二元酸的市场主导地位。
长链二元酸主要的行业壁垒为技术壁垒,研发团队壁垒和资金壁垒。为此需要降低成本、提升质量需要更新的技术,以及迭代产品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和复合型人才团队。报告显示,公司的研发投入也大幅增长,第三季度研发投入 6873.7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79%。目前,2024年前三季度已累计研发投入1.69亿元。
产能方面,凯赛生物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太原技术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于2022年三季度建成,乌苏技术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于2023年四季度建成,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近年来,凯赛生物立足拳头产品,布局上下游的动作频繁。除了本次定增外,凯赛生物于2023年战略入股AI蛋白质设计平台明星公司分子之心,实现了对AI蛋白质结构预测、设计技术领域的深度布局;同年,凯赛生物还与具有丰富仿真模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韩国3P.COM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为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各类产品应用提供最后一步的技术衔接。
03
招商局入资
助力布局产业下游
本次定增的看点在于引入招商局作为间接股东。与此前诸多向市场募资的定增方案不同,凯赛生物本次定增方案中,招商局集团不仅通过资金方式入股凯赛生物,双方还在业务协同方面达成业务合作意向。
本次定增的发行对象上海曜修,系公司实际控制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控制的企业。作为实控人,目前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通过CIB间接持有发行人28.32%股份,并通过控制员工持股平台济宁伯聚、济宁仲先、济宁叔安间接控制公司2.50%股份,实际控制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控制凯赛生物合计30.82%股份的表决权。
定增前,上海曜修的出资结构
根据相关交易安排,CIB拟将上海曜建49%股权转让予招商局集团,转让完成后CIB持有上海曜建51%股权,招商局集团持有上海曜建49%股权。此外,CIB拟以所持116,655,640股凯赛生物股票向上海曜修认缴出资,持有上海曜修50.9995%的份额;招商局集团拟以现金方式向上海曜修认缴出资,持有上海曜修48.9995%的份额。
定增完成后,上海曜修的出资结构
本次发行后,凯赛生物控股股东将由CIB变更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控制的上海曜修,实际控制人XIUCAI LIU(刘修才)家庭及其控制的企业合计控制发行人股份由28.32%提升为45.19%,对公司的控制权进一步巩固。同时,招商局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的间接股东,拟与凯赛生物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开展系列生物基聚酰胺材料方面的业务合作。
此前,招商局集团与公司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能够为公司带来市场渠道、品牌等战略性资源,丰富公司产品的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公司产品市场空间,有助于推动实现上市公司销售收入提升。在战略采购方面,根据协议,招商局集团将尽最大的商业努力,推广和落实凯赛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使用。招商局采购并使用凯赛生物的产品中,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于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分别为不低于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在投融资战略方面,招商局集团将协调其集团内关联金融企业,以有市场竞争力的融资利率为凯赛生物及其投资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10月30日,在招商局集团的见证下,凯赛生物与海澜之家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凯赛生物面向纺织领域推出了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品牌“泰纶®”(TERRYL®),源自可持续再生的植物性原料。泰纶®品牌下的各产品具有优异的纺丝加工性能,其纤维具有柔软亲肤、易吸易排、耐候耐磨、低温易染等服用特性,曾多次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在纺织领域,2022年凯赛生物曾获国际纺联“可持续与创新奖”,为中国大陆首次获得该奖项。
凯赛生物的业绩基本面已出现明显改善,未来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加之多个新项目产能、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或将为公司的中长期发展创造关键增量。随着本次募集资金的注入,凯赛生物将有能力将更多生物制造产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创新的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让绿色低碳的理念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体现。正如公司董事长刘修才博士所说:“替代只是短期目标,我们更向往去探索生物材料的新应用,即实现传统化工法无法实现的新功能,这将是更加广阔的市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