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这本应是红军团结抗日的新起点。可会师的喜悦很快被张国焘的野心所掩盖。

一方面军长征近一年,历经湘江战役、遵义会议等重大事件,人员损失惨重,战斗力严重削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四方面军则相对完整地保存了实力,兵强马壮。势力对比的悬殊,让张国焘滋生了权力欲,他开始对中央的领导地位产生不满。

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坚持要南下建立川陕甘根据地。

张国焘认为,红军应该在相对富庶的南方地区发展壮大,而不是去贫瘠的北方地区与强大的敌人硬碰硬。这种“避实就虚”的策略,看似稳妥,实则贻误战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上抗日是当时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它关系到民族的存亡,革命的成败。张国焘的南下主张无疑是分裂红军、分裂党,严重威胁革命的最终胜利。

张国焘利用其在红四方面军的影响力,大肆宣扬他的南下主张,蛊惑人心。他以“建立独立王国”的诱惑,拉拢了一批干部和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内部的团结,在这个关键时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而其中有3个重要人物,在此时竟意外地受到蛊惑,坚持支持张国焘。

罗炳辉:迷途知返的殿后将军

罗炳辉是一位出身滇军的起义将领,在长征中担任红九军团军团长,负责殿后任务,他治军严谨,作战勇敢,在红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长征的艰苦岁月中,罗炳辉率领红九军团多次完成艰巨的阻击任务,为中央红军主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可在卓木碉会议上,罗炳辉却出人意料地支持了张国焘的南下主张。

罗炳辉支持张国焘的原因,至今仍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是被张国焘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手腕所迷惑;也有人认为他是出于对红军现状的担忧,认为南下是更稳妥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原因如何,罗炳辉的这一决定,无疑是错误的。

值得庆幸的是,罗炳辉并未执迷不悟。在短暂的迷茫之后,他很快认清了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本质。

在随后的斗争中,罗炳辉积极寻求回归中央红军的机会。最终他率部北上,在将台堡与中央红军会师,实现了迷途知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对罗炳辉的错误并没有过多责备,反而更加重用他。

罗炳辉后来被派往华中抗日前线,担任新四军副军长,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1946年,罗炳辉因病逝世,年仅49岁。他的一生,虽然有过短暂的迷失,但最终回归了正确的道路,为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长工:从井冈山到延安的曲折之路

何长工与毛主席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他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并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何长工担任红八军军长,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遵义会议后,何长工担任红九军团政委,与罗炳辉搭档,共同指挥红九军团的作战行动。

在懋功会师后,何长工目睹了红四方面军的强大势力,也感受到了红一方面军的疲惫不堪。他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张国焘的南下主张似乎更有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何长工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抉择——支持张国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长工的支持,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何长工的内心深处,始终对党中央保持着忠诚。

在张国焘分裂活动遭到失败后,何长工主动向中央和毛主席做了深刻的检讨。

毛主席宽宏大量地接受了何长工的检讨,并重新安排他到延安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何长工离开了军队,转而从事教育工作。他先后担任过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建国后,何长工担任地质部副部长,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1987年,何长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井冈山到延安的曲折道路,最终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身份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昌浩:莫斯科归来,最终的悲剧

陈昌浩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与徐向前搭档,指挥红四方面军作战,他年轻有为,能力出众,在红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陈昌浩早年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接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回国后,他投身革命,在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都担任过重要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昌浩与张国焘关系密切,长期以来都是张国焘的坚定支持者。在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问题上,陈昌浩的态度尤为坚决。

陈昌浩不仅公开支持张国焘的南下主张,还积极参与了分裂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即使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多次劝说,也未能改变陈昌浩的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昌浩的支持使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更加猖獗。如果不是朱德、徐向前等人的坚决抵制,红军很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内部分裂。

最终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失败,陈昌浩也因此受到了党中央的批评。

长征结束后,陈昌浩与徐向前共同指挥西路军西征,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路军失败后,陈昌浩被派往苏联学习和工作,长达十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陈昌浩回国,被安排在翻译局工作。可最终陈昌浩却未能躲过十年浩劫,最终在1967年主动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4年12月15日:从拥抱到决裂——毛泽东与张国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