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是第十二个“世界厕所日”。厕所方寸小,民生事为大。我国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关系到亿万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农村厕所革命,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各地以“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强抓质量、长效管护、群众满意”等原则,扎实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公厕运维管护,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75%。在“世界厕所日”到来之际,本报特别推出来自浙江缙云县、湖北松滋市、四川梓潼县等地在农村户厕管护方面的探索和做法。
四川梓潼县:
管护到位 改厕无忧
四川省梓潼县文昌镇青岭村村民仇福林家里的化粪池满了,打过电话后不久,江师傅就开着抽运车来到他家,前后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工作。临走时,江师傅还用清水将化粪池简单清理一下。仇福林对这次的抽污工作很满意。
近年来,梓潼县的村民不仅享受到了改厕带来的方便和卫生,还像仇福林一样享受到了便捷的管护服务。
“三分建,七分管”。管护到位与否,是农村厕所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梓潼县着力开展农村厕所运管维社会化服务,初步实现了农村厕所“满了有人抽、抽了有人用、坏了有人修”,让农户改厕没了后顾之忧。
仁和镇里仁村村民梁含位的家中有一个沼气池,这是多年前他家为养猪而建的。后来,因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兴起,沼气池也因此闲置。当他家决定改厕后,从降低投入的角度出发,梁含位自主选择了“沼改厕”的模式,通过将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引入沼气池发酵处理,实现粪污就地资源化。这种在选择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方式得到了梁含位的认可。
在推进厕所改造之初,梓潼县就将“粪污如何处理”考虑进来,根据各村实际引导村民选择适合的改厕模式,并因地制宜建立厕所粪污贮存、收集、运输、处理体系。目前,梓潼县粪污多数通过沼气池处理后,可形成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供村民使用。
快到年底,梓潼县农村绿色能源清洁服务站成员邓万红格外忙碌。不少农户都想赶在新年前把家里用了一年的化粪池清淘干净,或者检修一下沼气池。尽管活多,邓万红的工作却忙而不乱。“乡镇农厕服务站和各村微信群联络人先统计需要抽污、检修的农户,然后我们再按照统计名单进行服务。”邓万红介绍,遇到突发情况,服务站也能在一个工作日内安排好,并完成清淘和检修工作。
村民能这么便利地享受到管护服务,离不开梓潼县建立的“县指导—镇监督—村组配合—站服务—用户(业主)受益”管理服务体系。目前,梓潼县整合10个乡镇沼气站,建立农村绿色能源清洁服务站,作为农村厕所运管维社会化服务主体;村民的厕所出现问题,只用“报抽”或“报修”,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就会上门进行专业的服务。
“上岗前我就有沼气生产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邓万红告诉记者,服务站的工作队是由10名像他这样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技工、物业管理人员或常年从事农村能源沼气工组成。“技术过硬,才能更好地服务。”邓万红说,过去三年,他和同事们还经常参加市、县组织的技术培训,提升技能服务水平。
在仁和镇天台村农户家里维修完厕所后,邓万红做着最后信息台账登录的收尾工作。拍对比照、登记信息、农户签字,每一项都认真核对登记到台账上。
“修好后,要在这里提交图片。”邓万红介绍,维修或者清淘厕所时,没有按标准服务到位,就无法通过验收。报修前拍照,修好后再拍照、录入信息,形成的服务闭环不仅让农民的厕所坏了有人修,还能修得好。
完善的信息台账一方面保证农户厕所的维修质量,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工作人员的管理问题。目前,梓潼县建立清淘类后续维护工作、维修类后续维护工作、宣训类后续维护工作等三本台账,确保农村户厕管护质量。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农户家的厕所门口都贴着一块小小的二维码,除了清淘粪污时可以扫码登记,家里的厕所出现问题也可扫码报修。不出一天,就会有人上门排查问题。
“不仅会接农户的报修电话,我们也会时常对农户化粪池和厕具进行排查。”梓潼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焦剑向记者介绍,大到沼气池维修,小到一个配件损坏,农户家厕所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服务站帮忙,并且服务人员会按照清单上的规定收取费用。
据了解,梓潼县在开展农村沼气、无害化厕所维修维护工作中,严格服务标准,制定《梓潼县农村沼气池、厕所改造维护技术导则》,并加强清淘安全宣传,严禁村民私自下池进行清淘、检修作业。同时,严格落实村委会报备、乡镇巡查检查管护、清单核算收费补偿等三项制度。
据统计,今年以来梓潼县清淘户用沼气池1216口、畜禽养殖场6处、农村户用厕所7884处;维修户用沼气2758户、农村户用厕所7884处,完善警示标志2770处;会议培训、入户宣传6500人次。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唐旭
湖北松滋市:
“三链三化”重塑乡村生态
在湖北省松滋市南海镇赵家垸村6组张经先的院子里,施工队正忙碌地对他家的化粪池进行改建,将原来的砖砌池变成三格式化粪池。“以前上厕所不方便不说,夏天蚊蝇乱飞、冬天冷风直吹,等我家户厕改好,这样的日子就结束啦!”想着改厕后的生活,张经先喜上眉梢。
近年来,在松滋市和张经先一样用上方便卫生厕所的共有68527户。农村户厕改造是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促进乡村文明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松滋市扣紧责任、生态、服务“三条链”,扎实推进农村“户厕革命”,较好地实现了保障“高效化”、效能“生态化”、管护“精细化”。
夜幕降临,松滋市南海镇拉家渡村斗笠坡小区文化广场上歌声飘扬,人头攒动。柔和的灯光下,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或兴致勃勃地跳起广场舞,或在一旁的健身器材上活动身体。
谁能想到,就在去年这里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巴地。随着户厕改造的推进,拉家渡村在斗笠坡小区试点实施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并将污水处理池上面打造成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休闲健身场所。
在户厕改造过程中,松滋市突出“高效化”,形成“科学规划、组织实施、严格考核”全链条。市委、市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农村、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1+3+N”的组织保障体系。以“生态宜居”为核心定位,紧扣村情民意,制定行动时间表、路线图,明确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形成工作方案,保证农村厕改工作整体协同、全域推进。
截至目前,松滋市完成户厕改(建)68527户,253个村居整村推进,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0.6%,改(建)农村公厕299座,确保每村至少一座公厕,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县(市)的改厕目标。
初冬的中午,走进涴市镇红星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前,几块太阳能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旁的人工湿地里,一簇簇美人蕉、鸢尾竞相开放。
“考虑天气和日照等因素,目前,一块光伏板每天约产生1度电,足够供应设施的电力需求。”松滋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部门负责人孙行华介绍,松滋共有一体化处理设备+光伏发电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9处,安装太阳能板192块,每年约产生7万度电。
近年来,松滋市积极探索粪污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全链条方式,以技术集成为基础,延伸工程链接,突出“生态化”,实现治用的有效融合。
工作中,松滋突破“就改厕抓改厕”的思维局限,探索生态改厕新模式。从厕污废水资源化利用着手,与培育绿色产业结合,统筹推进农村厕污和生活污水一体治理,在农户集居区和流域周边优先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依托产业基地续建水肥一体化利用工程,将治理尾水变废为宝,通过管道输送到种植基地,用于农作物喷灌滴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绿色生产。
截至目前,全市新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工程61处,年资源化利用治理尾水100余万吨,土壤吸收利用率由30%达到50%以上,受益种植基地15万亩。
农闲时节,松滋八宝镇白水淌村村民黄凤涛正沿着新民渠开展轮值巡查。清风徐来,渠岸的花草树木随风摆动,散发阵阵怡人清香。眼前的田园美景让他大为感慨:“多亏了户厕改造的实施,让我们的村居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大改变。”
新民渠全长4200米,是白水淌村的排灌沟渠,因多年未疏挖,沿线环境较差,群众反映强烈。2022年8月,八宝镇积极回应群众呼声,结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和农村户厕改造,按照治污和筑景同步,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共治,对新民渠沿河两岸开展了流域综合治理,沟渠面貌不断提升,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在这期间,白水淌村积极落实“河渠长”管护机制,实行“共享鱼塘”模式,对流域内农户按照50元/户的标准集体出资购买鱼苗喂养,每周轮流对沟渠巡护,年底集中分鱼,激发了群众主动护水、常态爱水的主人翁意识。如今,景美岸绿、人水和谐的新民渠已成为“共同缔造”的示范点。
农村户厕改造,建立健全长效化管护机制是关键。松滋市大力推进“点长强责任、网格强管护、主体强服务”服务链,运用现代化管理机制,实施“精细化”管护,高质量完成农村改厕工作。
为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用结合,松滋市一方面引入市场机制,推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全市培育7个农村公共治污设施经营服务组织,组织农民技术服务人员70余人,装备封闭式抽粪车46辆,各类专业机具100余套;另一方面,推行一站式服务。融入网格化理念,设立市、镇、村三级服务网格,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信息共享、城乡一体的服务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
作者:程建平 刘思楫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唐旭
浙江缙云县:
因地制宜 厕污共治
墙上和地上铺着干净整洁的瓷砖,亮堂的厕所里蹲便器、洗手台盆以及淋浴设施应有尽有……如今,浙江省缙云县胡源乡章村村民章爱华对家里的厕所很满意。然而,以前她家的厕所还是露天旱厕,既不卫生又容易染上疾病。“地上挖一个坑,上面盖两块板。”这种露天旱厕一到夏天易招蚊蝇,遇到暴雨天时厕所粪污还容易溢出,对人居环境造成影响。
厕所的变化得益于缙云县近年来开展的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缙云县根据山区区位特点、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改厕和污水治理模式,推进“厕污共治”。据了解,目前缙云县已解决全县农村厕所粪污的处理问题。
比起家里干净的厕所,更让章爱华高兴的是,家里的三格式化粪池也很合她的心意。“以前要想用家里旱厕的粪便单独沤肥,很不方便,找人清淘又要花钱。”章爱华介绍,“现在通过化粪池处理后,接入村级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集中处理,大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要想在村里改厕,首先要把粪污的处理方式搞明白。”章村党支部书记章金松说,“我们村位于盘溪河畔,粪污处理时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中,章村“两委”便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商议,同步推进厕所改造,根据村民沿山居住有高低差、离水源近等特点,最终确定在村里推行三格式化粪池改厕模式,并建成雨污分流管道。
“粪污经过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形成可以就地还田的肥料,这种粪污处理模式村民都很满意。”章金松说。此外,由于邻近水源,章村还将三格式化粪池过滤出的粪液、生活污水统一纳入管网进行集中处理,确保生活污水不会直接流入盘溪。
记者随章金松来到村里低洼处的一个口袋公园。“这片花园下面就是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粪液、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章金松介绍。公园里四季常青的花草茂盛,村里的老人们晒着太阳、聊着家常,闻不到一点臭味。而随着章村“厕污共治”的推进,盘溪水域始终保持着清澈。
在距离章村9.5公里的舒洪镇舒洪村,村里的污水处理方式让村民王芬很满意。“以前家里洗菜洗碗的水没地儿排,只能泼到家门口的大街上。夏天特别脏,一踩一脚泥。”王芬指着家里安装的排污管道说,现在家里的生活污水都通过管道集中处理,家门口干净了,心情也舒畅。
记者在舒洪村看到,污水管网已连接到每家每户,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截污纳管,集中后统一处理。舒洪村村民居住相对集中,根据村落地形,村里采用“管网全量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技术路线,在农户家安装纳户管,把纳户管接入污水支管,支管接入主管。污水经布设的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后,输送到污水处理终端统一处理,真正做到了“黑水”(粪水)、“灰水”(洗涤水)应收尽收。
在推进农村改厕和“厕污共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缙云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投资小、能耗低、经济可行且适合农村特点的厕污治理模式。
“缙云多数村庄地处山区,地势自然落差,选择在村庄最低点建设污水处理终端,利用地势落差,污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管网系统实现无动力收储。碰到农户集中聚居凹地片区的则采取微动力提升,将污水纳入管网再处理。”缙云县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指导中心主任李炼钢介绍,目前缙云县主要采取两种治理模式:多数村庄铺设管网、利用高低差将污水纳入污水处理终端处理;少数居住分散、人口少、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自然村,则采取“三格式化粪池+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处理就地排入山体消纳。
除此之外,缙云县为有效保障厕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及管网正常使用,自2022年起陆续检修、更换村内管网和污水处理终端提标改造。并对全县范围内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标准化管理,保证农村厕污治理设施有效运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见习记者 鲍捷讯
来源:农民日报
监制:高雅 编辑:杜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