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用来形容明末著名叛臣吴三桂的诗句。这也是他最为人熟知的一点——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古有被美人计所离间的天下英杰吕布,现如今却也有冲冠一怒为红颜、放清入关的吴三桂

当时的陈圆圆是明末天下闻名的"秦淮八艳"之一,而吴三桂对于这位美人也是心有所属,被其纳为小妾。然而当时时局混乱,吴三桂驻守边关,妻子家人都在都城北京,北京城被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攻破,他的妻子家人都纷纷被俘虏。

吴三桂本想带兵勤王,听闻消息当时就勃然大怒:"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于是他回到山海关,放清兵入关,灭亡了李自成的叛军王朝,背叛明朝成为了清朝的藩王。当时吴三桂兵力是清朝的2倍多,若不被出卖,大周能否与清朝划江而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起兵反叛

吴三桂当年引清兵入关,本意是让清兵与李自成的叛军两败俱伤互相僵持,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但不曾想,李自成佣兵百万却都是些乌合之众,比不得从白山黑水间艰苦生活的清军,一击即溃。

而面对形势一片大好的清军,吴三桂只希望之前与多尔衮定下的划江而治的协议能够生效,但是清朝仅仅封了个汉王,统领云南地区,这当然不能满足吴三桂,但畏惧于清朝的兵锋,吴三桂当时也乐于做一个闲散藩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对于这些藩王的态度也逐渐变化。因为当时除了吴三桂还有很多汉族的将领投降清廷,形成了一股汉人藩王势力,这些藩王把控着南方的大部分的地区,掌管税收,抑制了很多清朝的税收收入。

作为当时一代明君康熙,满清入关已经有了40多年的时间,天下平定,人民安居乐业,康熙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君主,当时的康熙帝除鳌拜、收台湾、平定葛尔丹,废除满洲圈地旧制等举措都使得国家安定,百姓反战,国家蒸蒸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康熙将撤除藩王纳入到自己的执政目标,随着藩王的权力不断收束,加上康熙帝坚持裁撤三藩,不得以吴三桂联合耿精忠、尚可喜等势力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以反清复明的名号,起兵谋反。

起兵之初,三藩呼应,朝廷在南方的根基尚浅,很快就被三藩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一度逼得康熙帝要御驾亲征三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兵败如山

巅峰时期的吴三桂叛军多达40万大军,而当时清军主要以满族人为主,全国的兵力不过40万,真正能够用于与叛军作战的不过15万人,吴三桂拥有三倍于清朝的优势兵力。

但吴三桂虽然坐拥精兵却没有一统天下的决心,有的也只是实现当时与多尔衮实现划江而治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当年恒温北伐仅仅驻军灞上,长安近在眼前却停滞不前,军队士气被消耗殆尽。吴三桂也是如此,当他饮马长江之时,本是进攻中原一统天下的时刻,然而他却把进攻步伐停在了长江以南,甚至摆出了一幅与满清谈判的态势,这也使得康熙的缓兵之计得以生效。

康熙帝利用了与吴三桂僵持的这几个月及时调兵遣将,终于将战势转为了消耗战,以全国之力对一地之叛军,再利用分化等的手段,终于吴三桂的叛军被活活拖垮。

兵败如山倒,其他的藩王也被康熙帝一一处决,至此清朝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统一。若吴三桂没被背叛,是否能实现与清朝划江而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划江而治

吴三桂的失败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被其他两位汉人藩王出卖,两位藩王迫于康熙帝的威逼利诱纷纷投降,被背叛的吴三桂因此兵力大减,最终兵败昆明城。

但是他建立的大周王朝的最初目的就是与清廷划江而治,但很多客观原因使得他这个梦想不得不破灭。

首要的一点就是吴三桂的战略选择,吴三桂是一个不具备战略眼光的枭雄。仅仅划江而治就已经满足了他的野心,所以他没办法用军事来彻底战胜清朝,想的也只是与清朝谈判,形成了战略僵持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的目的从始至终都是一统天下,不存在于大周划江而治的妥协性。本来康熙的削藩的目的就是为了清朝能够控制更多的地区为国家增加收入,假如与吴三桂划江而治才是真正的丧失了更多地区的控制权。

所以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清朝都不存在于吴三桂划江而治的妥协性,划江而治从一开始就是空中楼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就是吴三桂过早称帝,使得可以团结的明朝势力人员离心,本来这些明朝遗老都希望继续扶持另外一个明朝后裔称帝,然而吴三桂自己称帝使得这些人都不愿意为了吴三桂的野心再打仗,军队反而离心离德。

另外这也使得其他观望的势力断了念头,不再响应吴三桂的号召,清朝军队避免了与这些势力进行的内耗。比起朱元璋的谋略,吴三桂就差远了,朱元璋当时利用的就是群雄割据的局面,"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方略慢慢累积自己的势力,然后再一举发难,与其他势力决战。

而吴三桂是既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心思,所以他自身的势力基础存在着先天不足,大周没有能够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反而偏安一隅,只有战斗才能换来和平,想用和平换取谈判是不现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吴三桂所处起兵之地南方自古以来就不是龙兴之地,地理条件上是限制大周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

回首历朝历代,自南向北的分裂政权能够一统天下的只有朱元璋一人成功,在2000多年中有无数南北割据的政权但是无一例外都是最后被北方打败,北方割据势力政权一统天下。

从军事上来看,中国的北方较多平原而南方多山河,北方的中原地区都是能够出产粮食供给军队的地区;北方的骑兵多战斗力与机动性极强也是使得北方政权的军队的战斗力比起南方更为骁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起兵,从云贵地区入湖南,从长江上游进攻下游地区,自然是很容易,但是要跨越长江进攻长江以北,在地理上先天就处于劣势,南方政权终究会因各方面的劣势而陷入败势进而被北方吞并。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吴三桂本来没有造反之心,是被逼造反,所以对于造反的准备非常不充分。某种程度上,吴三桂也是自己的切身利益被康熙帝侵犯,所以才不得以造反。

吴军中就缺乏很多领兵的帅才,对于清朝的火器研究也是非常不足,在漫长的持久战中也是因为这两点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自身缺乏对于清朝的野心,年逾古稀的吴三桂目的也不过仅仅是自保云贵之地的藩王之位,但康熙逼的吴三桂造反,吴三桂的的格局跟目标也不过是与清朝划江而治。

吴三桂政权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内忧外困之下吴三桂的政权岌岌可危。加上吴三桂以年迈之躯参与战事,在三藩之乱的第五年就过早的去世,使得叛军内部出现了更大的裂隙,至此吴三桂苦心孤诣经营的南方被清廷击败。

与之一起造反的两位藩王虽然心向归降,但也未能落得善终,耿精忠受到酷刑凌迟而死,尚可喜也被软禁在宫中抑郁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宏观的从各方面分析就发现,表面上吴三桂的叛军比清军多两倍,短短的时间就打下了南方的大部分地区,看似不可一世,有着划江而治的底气与能力。但是实际上乌合之众仅仅是跟清廷拼消耗,加上内部的分化,就把这个庞大的势力给消灭了。

对比历史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事小事,成功的人总是会一一注意,类似于吴三桂不知不觉间犯下的错误,这些人也会尽力去避免。再加上难得的机遇,民心背离当时的政府等等因素,起义或是造反才能成功。

机遇与努力缺一不可,成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幸运的机会和自身的不懈努力细心的注意与观察到每一个细节才能够获取成功。所以,每一次成功都没有侥幸,有的只是一个人对于他的渴望和无数失败的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