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洞房”这三个字,如今不少人听到都觉得这就是闹剧代名词。然而,这并非是现代人的发明,它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闹洞房源自战国,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那时候的人们闹起洞房来也是一样疯,可谓花样百出。甚至古代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结婚三日无大小“,意思是闹洞房时可以不分尊卑长幼,图的就是一个热闹。
比起其它恶作剧来说,用写诗的方式来调侃新郎新娘就显得温柔多了。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流传了2000多年的闹洞房诗,来自诗经的《绸缪》。这是一首来自民间作品,从诗意上来看应该是亲友们在洞房时为戏谑新郎所作。全诗寥寥几句,无一喜字却句句欢喜,有情有趣更有肉麻,让我们见识了古人的幽默。
《诗经·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既是出自《诗经》,则免不了带着浓浓的民歌风味。全诗写得是朗朗上口,想来当年唱出来时也是极为欢快的。按结构来分,此诗可以分成三章,每一章只稍稍改变了几个字,意思却是层层递进的。
首章开篇的起兴是诗人眼中所见的情形,“绸缪”是捆束的意思,而“束薪”原意指的是柴火,后用来形容夫妻同心。此时天上三星闪亮,地上的柴火扎得紧,火光与星光交相辉映,好一派热闹喜庆之景。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婚宴时的众人,而是用火与光来侧面烘托,写得生动而又自然。第二句“今夕何夕”是反问句,意思是:今晚到底是怎样的良辰美景啊?能见到这样的佳人。最后一句则是调侃新郎了:我就问问你,你打算如何与对方亲昵呢?
而后两章诗人则开始层层递进,誓将调侃进行到底。时间上诗人由“三星在天”写到在墙角和在院户内,而亲人间的打趣也变成了问对方打算如何过这个洞房夜和如何疼爱对方。这一连三问,可谓既有情又有趣,不得不说在对待爱情时,古人也确实是很直接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民歌,但在用词上是极讲究的。“今夕何夕”,“子兮子兮”的叠字使用,不只是出了乐律的需要,更是为了表达亲友们开心和欢喜的心情。而重复使用“良人”、“邂逅”和“粲者”,也体现也可见大家对这场姻缘的美好祝福,在他们眼中二人正是天作之合,而二人的邂逅也是如此美好。
纵观全诗,虽然无一喜字,甚至没有一个直接表达欢喜的字眼,但却让人很容易被诗中的欢快气氛感染,这就是此诗最高明之处。它通过火光的烘托,以及每章的两个问句,将这场婚宴写得生动而又有趣,这也正是这首诗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