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历史的长河中,安史之乱如一场惊涛骇浪,无情地冲击着大唐帝国的根基。公元 756 年马嵬兵变后,太子李亨于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他肩负起平叛的重任,首要目标便是收复被叛军占据的都城长安,那里承载着大唐的荣耀与尊严,是无数人魂牵梦绕之地。
守卫长安的乃是叛军中以骁勇善战闻名的安守忠和李归仁,他们麾下十万精兵,精锐骑兵更是在与契丹、奚等少数民族的多年征战中锤炼而成,战斗力不容小觑。肃宗深知仅凭灵武的兵力远远不够,于是急召正在河东、河北作战的郭子仪、李光弼率朔方军精锐回援。
唐军虽成功打开长安北大门,却在清渠遭遇惨败。此役唐军虽兵力占优,却因战术失误,被叛军骑兵冲垮军阵,众多将士溺亡于清渠损失惨重。这一战让唐军深刻认识到自身骑兵的短板,若想取胜必须弥补此弱点,于是唐军决定向回鹘借兵,并精心挑选决战之地。
经过深思熟虑香积寺成为最终选择,此地地形隐蔽,利于设伏且地势较高,利于唐军骑兵冲锋而不利于叛军。公元 757 年 9 月,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在此拉开帷幕。唐军集结十五万大军,包括李嗣业部前军、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坐镇的中军、王思礼部后军,以及回鹘骑兵作为机动预备队;叛军亦倾尽全力,将近十万主力调至香积寺对峙。
开战前叛军主将安守忠与李归仁制定了两轮骑兵冲锋计划,企图先以李归仁率骑兵打乱唐军阵脚,再以精锐骑兵袭唐军背后,使唐军腹背受敌。战斗打响李归仁依计佯装败退,随后率骑兵冲锋,唐军前军军阵竟开始动摇,恐惧如瘟疫般蔓延。眼看唐军即将全线崩溃,李嗣业挺身而出,赤膊上阵手持陌刀,如战神降临。
陌刀这一在战场上令人胆寒的兵器,势大力沉挥舞间人马俱碎。李嗣业以命相搏,连砍数十名叛军骑兵,其英勇无畏的气势稳住了唐军阵脚,并激励着将士们稳步向前推进。叛军未能冲破唐军防线,不得不陷入残酷的步兵决战,战场上双方短兵相接,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两个时辰的激战,唐军兵力优势逐渐显现,叛军渐显颓势。但叛军仍未放弃,埋伏的同罗骑兵突然杀出,企图扭转战局。关键时刻郭子仪果断下令回鹘骑兵出击,与叛军骑兵展开对冲。最终回鹘骑兵付出巨大代价后击败叛军同罗骑兵,并绕至叛军身后,与唐军步兵形成夹击之势。叛军军阵瞬间崩溃,残军逃回长安,长安守军见状亦弃城而逃。
香积寺之战唐军虽收复长安,但其代价极为惨重,双方阵亡人数均达六万之多。此役对大唐影响深远,长安的收复在政治、军事和士气上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让叛军在关中再无立足之地,巩固了大唐正统地位,使各地唐军士气大振。朔方军主力也在此战中折损大半,战斗力下滑明显。回鹘看清大唐虚实,不再尊崇其为天朝上国,甚至欲劫掠长安。唐肃宗为求回鹘支持,竟应允其收复洛阳后可劫掠,这无疑是拿百姓做交易,大唐昔日的荣耀与尊严在战争的重压下已摇摇欲坠。
而在这场血战半年前,安禄山被其子谋杀,安庆绪继位,伪燕政权内部矛盾激化。安史叛军集团在长安失陷后,势力此消彼长,史思明作为二号人物,因守卫范阳根基稳固,在安庆绪能力不足、叛军西进计划失败的情况下,逐渐成为叛军内部的实力派,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大唐的未来依旧充满变数与挑战。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的较量,更是大唐命运的挣扎与沉浮。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热门跟贴